今天来到二十多年前读书的学校,参加八年级的地理、生物学监考,校园里我们以前读书时的影子都见不到了,只有地形和几棵老树依旧。
我们曾经的教学楼,被鉴定为危房,不能使用,已经拆毁掉了。现在又重新建起一栋楼,它不是我们以前四层,而变成了三层,现在不是教学楼,而是教师办公楼,现在的办公楼没有以前的教学楼高大。现在我正在这栋楼的办公室里休息,写这篇文章。
想想我以前读书时的教学楼,我们在这里度过三年初中,每一级有五个班,每个班有五六十人,全校有七八百人,甚至是上千人,下课铃一响,整个校园人来人往,一派欢腾。大家直奔食堂,吃饭要靠体力,大家组成一个邦派,拿碗的,打饭的,挤饭的,各司其职,才能吃得上饭。晚上下自习,有时候肚子饿,就去小卖部里买东西,或是去三角老妈妈(那米糕是三角形的,所以叫此名)那里买米糕吃。有一回,我和好朋友去买米糕,两个人约着去买,下坡时,我被好朋友绊倒了,滚了三个跟头,我的裤子被水泥路擦破了,膝盖疼得厉害,米糕没吃成,朋友搀扶着我回宿舍睡觉了。
我们的宿舍在学校的最后面,一排排的小平房,一间间宿舍。夏天到了,平房上面没有隔热层,大家睡在宿舍里,尤如睡在蒸笼里,汗直往外冒,为了能睡个安稳觉,我们会把被子抱上平房顶上,平房顶就是我们的床,盖着被子,仰望着天空,数着天上的星星睡觉。半夜,天空突然下起雨来,大家把被子往平房下一丢,翻越平房,顺着平房的窗户而下,拾起被子,钻进宿舍,继续睡觉。
现在的学校,教学楼比以前好,教学设施也不断革新,但学生数量比以前就少了太多,教学竞争力不足,乡村要振兴,需要人愿意留在农村,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