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旅行,必须一个在路上。
从一年级开始,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书海里徜徉,凭着刻苦找到了自信。一直到现在,每天会或多或少读读书。
可是,我却很少出门。已过不惑了,旅游不过三次而已。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旅行中欣赏不一样的风景,体会不一样的民风民俗,享受不一样的美食,的确是在书本里难以得到的。
记得一四年寒假,我有了生平第一次出省旅游的机会,四人姨妈行,到哪都不寂寞。
从福泉坐火车到贵阳,拿到了旅行社的火车票,候车间隙还见了大学室友。零八年出车祸,工作没了,男朋友也分了,现还在康复中,近况有些惨淡。每次去贵阳,总要去看看她。
到昆明已是早上六点半,集中吃了早餐,就乘旅游大巴前往西双版纳。
途中去了九龙洞,溶洞是卡斯特地貌的独特产物,经过千百年的风化,形成了形态各异的钟乳石。这里和贵州瓮安县的老鹰洞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只是这里是电影“神话”的一个取景地而出名而已。
继续前行,车上多了导游,介绍云南的风俗。女的称“猫多妮”,男的称“骚多妮”,相当于“美女”“帅哥”的称呼。有男的初来乍到,别人叫他“骚多妮”,他恼羞成怒,也算是美丽的误会。这导游口才真是好,一路上都在介绍“云南十八怪”之类的,信手拈来,让人佩服。
我记下了三怪:
一、云南十八怪,四季衣服同穿戴。昆明被称为春城,气候怡人。刚到昆明,我们都穿着羽绒服,越往版纳走,气温越高,到勐勒,白天穿短袖了。
二、云南十八怪,和尚也能谈恋爱。曼乱点村那有寺庙,男孩子从小寄养在寺庙里,不剃光头的俗家弟子,读书费用也是寺庙承担,男孩子长大了一样谈恋爱结婚。
三、云南十八怪,老太太爬树比猴快。西双版纳的普洱镇,属热带气候,加上有很多高大的茶树,当地妇女釆茶练就了一身爬树的好武艺。普洱茶有生茶熟茶之别,生茶提神,红茶养胃。都做成北方的大饼样,密度极高,泡茶时要用小刀才能取下一小块。有的做成各种图案,挂在墙上,等哪年想喝了,把灰尘洗掉就可以了。
这十八怪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作中总结出来的,反映了当地的社会风貌,相当于《诗经》里的“十五国风”,文学成就极高。
第一天的行程就是这样,明天继续我的回忆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