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一五班的研学日记

高一五班的研学日记

作者: 周木安 | 来源:发表于2023-06-17 18:36 被阅读0次

    70亩的实验太小,960余万平方公里的未知甚大。在6月16日这天,期待已久的研学活动如约开展,世界向高一五班敞开胸怀,我们将纸笔放下,短暂的将自己还给自己,像水久违的与水重逢。

    7:30分,我们准时发车,经过大约四十分钟的车程,便到达了此行的第一站--儒佐食用菌基地。

    首先,我们参观了各式的蘑菇大棚。菌菇的伞盖向每位文科生招摇着刺鼻的气味,阴暗的大棚里,高一五班和高一二班蹒跚行进,身边尽是黑暗。很难想象,这些生长在草木屑上的真菌竟可以成为大雅之堂的美味佳肴。

    离开大棚之后,导游带我们进入了蘑菇课堂。在这里,导师向我们展示并介绍了在棚中栽植的几种蘑菇:小鸡纵、鹅肝菌、羊肚菌、台湾平菇在我们眼前婀娜登场。经导师讲解,这些蘑菇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基础。蘑菇的神奇魔力换来了我们的惊异与敬意。

      我们还体验了一把制作蘑菇培养基的乐趣:将草木灰屑加水均匀搅拌,并顺势填入塑料膜中。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同时也延拓了自己的技能。

    10:30分左右,研学导师带领大家进行了多种拓展活动。其中,“同舟共济”这一游戏让大家都乐此不疲:男女各五人一组,竖排连足,在相互牵制中找到平衡前进。莫要看着简单,成员间没有默契,再聪明的人也会像刚出发的男生组一般人仰马翻、尽出洋相。

      正午,红日高举。我们转场下一个地点--羊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一个充满浓郁热带气息的村庄,火山石在沙砾旁整齐列队、与垂首的古榕肝胆相照;鸟群不时从空中盘旋而过,踩踏着新鲜的空气;青苔在石阶和瓦罐上缓慢延伸,附庸着历史,品尝时间的甘洌与苦楚。

      然而,谁都不会预想,这个林深鸟鸣、花木傍依的小村庄,在百年前是沙场的后方。琼崖红军在这里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指挥所,土墙灰瓦,看似弱不禁风,却又透出一股中国人特有的峥嵘与血性。弹片与灰瓦相撞、红旗同铁树生辉。再复古的仿制品也无法模拟历史的沧桑,也许这就是研学的目的之一--去会晤那些历史课本上伟大而陌生的灵魂。

    至此,行程已过半,简单休整进餐后,我们奔赴下一趟旅程。

      我们的最后一站是潭丰洋湿地公园。这里属于典型的火山熔岩湿地,地下潜水通过火山地表裂隙涌出,形成一个看似在空间上离散,实际上具有水文功能连系的湿地。大小的田地星罗棋布,在湿地的中间地带肆意开花。翅鸦鹃在坑洼的泥滩上嬉笑怒骂,不时啄食露头呼吸的蟛蜞,张扬着自己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尊贵。

      参观中途,我们进入了蔬菜大棚,里面种植着各式蔬果。据悉,这些蔬果的栽培全部采用了最新的滴灌技术,能够帮助厂方节约用水,并增加栽培物的成活概率。

      出了大棚,便有教官带领我们进行户外活动。在教官的指挥下,我们整齐列队,梦回军训,有序的做起了放松操,按摩着前后同学的上身、同时承受其他同学的暴力按摩;在按摩放松结束后,教官又带领大家跳起了儋州调声的舞蹈,各班男女围成里外两圈,时而自转时而公转,眩晕中聆听地球的脉搏。

    最惊喜的莫过于自由活动。杨长浩同学和叶书亚同学作为音乐生,毫不吝啬自己的歌喉、放声而唱,围观者无不折服于他们扎实的唱功和迅捷的快嘴,也算是我们五班茶余饭后的特色活动

     

    下午三点,班师回朝。快门声来回响起,为我们定格抓不住的时光。一般的文章到此都会惯例感伤,可这不是一般的文章,这是五班的文章。研学的兴奋还未随汽车尾气消散,菌菇的异味、菠萝蜜的酸味和湿地的咸味仍未分解,没有故作高深、装风做雅的说辞,我们在海岛六月的季风中分享属于五班的感触--研学从不是地点的简单改变和老师的浅薄易换,它是由自然到自身的挖掘。

    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认识世界,亦可认识自己。”寒窗苦读的时代早已同文字载入历史,当今教育的务实性与延拓性平衡成为新的命题,不论是身处三尺讲台还是安坐半尺书桌,人们都应该思考走出教室本身的意义:我们究竟是自然的后裔还是社会的子民?将人文同自然联姻,想必这正是文科生分外的理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一五班的研学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tj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