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早恋与我们普遍意义理解的恋爱的“恋”有多大关系?带着这样的思考,让我们走进《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过渡期和加速期。心理学家称青春期是“心理上的断乳期”,也就是说,青春期的孩子度过了青春期,他们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就逐渐自立而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的个体公民。
青春期孩子男女交往有一个具体的发展过程,首先是寻求同性认同,这个时期也被称之为异性疏远期。而后进入异性认同期,男女生期望得到异性的关注。之后逐渐发展到成熟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因为青少年处于成熟动荡期,所以,自我意识过强,包括他们的审美和价值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很容易引发心理的焦虑情绪。“早恋”其实不是恋爱,只是少男少女表达喜欢的一种正常情感反应。如果父母或者老师在他们情感较为敏感的时期能切实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就能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父母或者老师对于孩子的行为反应过度或者干脆视而不见,孩子便只能靠自己不靠谱的经验做些不太靠谱的事儿或者故意与父母或者老师对着干,从而出现社会普遍意义上关注的青春期问题。
积极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有先天的三种需要: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只有当这三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内在动机才可能发生,人们才会得到幸福感并发挥人的潜能。所以,作为成人的教师或者父母要在学生处于青春期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学生合理地适度地与异性交往。同时教导他们要想受到异性的青睐,首先要使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这样做才可能为一段感情提供坚持的基础。当他们面对关系的破裂,还要教他们妥善地处理矛盾,冲突和分手,引导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进行积极归因,把握好行为分寸,养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准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