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更文又中断了,间接性写不出似乎成了常态,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
故事?似乎没有什么好的点子,想法总是简单的。散文?内心并没有特别想要诉说的心情,日子每天都是重复、单调,上班下班,洗衣做饭。议论文?习惯做平民百姓的我,更多时间是保持沉默不发声,就更说不出什么一鸣惊人的议论。
有着这样的原因,加上眼睛不舒服的借口,我便理所当然的将更文打卡由必做项移到了选做项,肆无忌惮的偷懒。
当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在有书上买的一个课程,课程的一开始有一句话,“人生不设限,学习无终点”。
简单却有理,告诉我们不要将自己的人生设置在某一个高度或者领域,要学会突破自我,而这个突破自我的过程需要无止境的学习来达到。
想到自己总是写不出东西,也是有原因的,书读得太少,经历的事太乏,思考得太少,执行力又太差。所以到最后无话可说,只能写一些无用的碎碎念,即使是碎碎念也是千篇一律的。
人的习惯一旦养成真的很难改变,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你,而坏的习惯分分钟就摧毁你。以前很长一段时间习惯睡觉前和起床后看一个小时书,那一个小时,时间是自由而高效的。
再想想最近,感觉很久没有看书,于是大脑便又开始习惯不看书而做其他事,所以当今天在公司看书时,发现自己变得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好好的享受阅读的过程,精神总是会开小差,时不时看看手机。
这样想想看书写作的习惯还是要固定培养的,什么时间看书,什么时间写作,制定一个计划,并按计划执行,让细胞记住这个过程,这样看书写作就会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成为作家这本书中提到的一样,开的无意识写作,无论是好是坏,写就对了。就像我写这篇文章,自我表露便好。
不知不觉又快到十一点了,窗外还是白天一样的亮堂,而热闹胜过白天!
住的地方下面是饭店,对面是大排档。白天时很多店铺没有开门,街上人很少,似乎是因为天太热,大家都躲在家吹空调。所以白天,外面反而并不吵。一到晚上各个大排档,路边摊便开始作业了,男男女女便出来吃宵夜,楼下这才热闹了起来。
音乐声,吃饭聊天声,好不热闹,直到午夜很晚才消去。
有人晚睡,就有人早起,我是个不太能晚睡的人,最晚凌晨,不能超过一点,否则第二天一定特别困,特别累。
但最几天都是维持在十二点左右睡,早上6点起来,如果晚上睡得更早,我想我是可以起得更早的。
说到早起,我又想到了林希老师的一次课,早睡早起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有些人天生就适合晚睡晚起,他们习惯晚上创造,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的灵感才会源源不断的出现。很多艺术家、作家便是晚睡晚起的典范。
关于不同的作息,这个也是有渊原的,因为人类的祖先有一部分人守夜的,他们长期的黑白颠倒,导致他们的后代也将习惯黑白颠倒的生活。
所以找到时候自己的作息,这样才更高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