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卧室里听课,小宝问我:妈妈,我的俄罗斯蛋糕到了吗?
我:到了。
小宝:那谁去拿呀?
我:你看妈妈还没擦脸,也没换衣服,这形象没法出门呀,要不你去拿吧。
(这是我第1个进步的地方,如果放在几年前,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我会直接说你的东西当然你去拿。这样语气太冰冷,给孩子的关系界限太严格,孩子会感受到妈妈的冷酷,就算他去拿,心里也不一定舒服。但现在我学会示弱的表达,孩子就会觉得,他去拿快递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小宝:快递单号是多少?
我:3-5-3723
宝:3-5-3728
我怕孩子记不住单号,又大声的重复一遍,我还担心孩子记不住,又把单号写在一张纸上,走出卧室准备给孩子,不想让他记不住了来回跑。(这是下意识的行为,如果不带着觉察,一直就是这样做的,担心孩子,就有更多的包办和代劳)
就在我拿着纸条走出卧室门的时候,却看到孩子手里也拿一张纸准备出门,我瞬间明白了,默默的把我的纸条收起来,装到衣服兜里。
(这是我的第2个进步之处,觉察到了自己的爱操心,也收起了自己爱操心的行为。孩子实在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可以替他做;孩子差不多能做的事情,我们协助他做;孩子能做到的事情,我们看着他做。家长一步步的放手和托举的过程,也是孩子一步步成长的过程。)
然后又故作惊讶的问:你怎么拿一张纸啊?
宝:我把单号记下来呀
我:为什么要记下来呢?
宝:外面这么冷,我怕记不住了,我不是还要再跑一趟吗?
我:你真是一个做事认真又细心的孩子。(孩子的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孩子的自信和能力一定是在具体事情中形成的,如果只用语言夸孩子,但他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他内心也依然会没有底气。)
认可完孩子的这一行为,我又看到了垃圾桶里产出的猫砂,我灵机一动又说:乖,你下去的时候趁着把猫砂倒掉吧。
(这是我的第3个进步之处,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而以前在孩子做家务这块,我的认识是不到位的,我总觉得父母随手都能做的事情,干嘛要使唤孩子呢?所以自己总是太能干,能不用孩子的尽量不用孩子。
但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我觉得做家务也是一个人必须要养成的习惯和培养的能力,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不培养这种习惯,等长到青春期你想让他干的时候,他也不一定愿意干,因为他都没有做家务的习惯。)
孩子就带着猫砂下楼拿快递了,等孩子上楼的时候,我又及时精准赞美:妈妈有你这样的儿子真好,自己取快递,还可以顺便倒垃圾,你真能干!孩子干着活也高高兴兴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有价值,自己也能够帮到妈妈。
(我的第4个进步之处:随时随地给到孩子鼓励和赋能。教育孩子要遵循人性,从冰山理论来看,人性的底层需求都渴望被肯定、被认可、被赞美、被爱、有价值等,所以对孩子做到的地方,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多给了孩子一些正向反馈,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感觉,当孩子在某一件事情上感觉好的时候,他才愿意做得更好。
在学习上也一样,如果想让孩子更爱学习,就要让孩子在学习上有成就感和好感觉,而不总是在学习上讽刺、挖苦、打击、批评孩子,那样孩子只会带着恐惧学习或者是越来越讨厌学习。)
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孩子的契机,尤其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中要带着觉察,做好教育的观察者,教育的回应者,教育的引领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