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孩子学会理性地反驳
作者:芷若愚雅灵(原创第132篇)
01
那次儿子在读了课外书之后,我让他复述故事内容。
之后,我提醒他说:“你认真地看第一段话,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他看了很久,也没有瞅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我给他指出了一个字“盔”的拼音,声调打错了,正确的打法应该是i u并列声调打在后,可是kui打在了u上面,应该打在i上面,并去掉上面的小圆点才对啊!
刚好那段时间儿子在学这个打声调的方法,经我这么一提点,他恍然大悟。
我对他说:“你看到没有,连畅销书《十万个为什么》都会出现这种错误,所以遇到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要学会反驳,不要太过于相信!”
儿子点了点头。
02
有一篇课文叫做《一个这样的老师》,讲的就是一个叫怀特森的六年级科学老师拿出一个马的头骨,郑重其事地向学生介绍说它是冰川时期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因为无法适应冰川时期寒冷的天气,已经绝迹了,而且还是一种夜行兽......
而同学们也认真听了讲并做了笔记,结果第二天老师测验后,老师在所有的学生答案上都打了叉。
学生们不明就理,生气,但怀特森老师说,难道你们没有听到我说吗?它已经在冰川时期绝迹了,就算现在我能拿给你们看,也最多是化石。这些你们都没有想过吗?
所以书本上讲的,老师讲的,不见得都是正确的。
因为尽信书不如无书。
且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03
那敢于理性反驳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权威可能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要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
比如当年陈景润言词恳切地指出,已是清华大学教授的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中第五章的方法可以用来改进第四章的某些结果。
华老惜才,最后他千万百计把陈景润调到北京去工作。
敢于反驳的孩子都比较有主见,不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粉丝L给我讲了他儿时的一个小伙伴,家里非常有钱,但父亲性情暴戾。
孩子一看到父亲回到家就像是老鼠见到猫,父亲总是将在厂里的老板作风带回家,对小伙伴也是凶言凶语。
结果这个孩子一直都比较畏畏缩缩,对谁都看脸色行事。
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可是什么事情都不敢出头,什么都听父母的。
表面上看上去父母好像省了很多事,但如果父母有天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呢?那孩子又找谁拿主意?
睿智的父母应该宽容孩子与自己的不同之处,让孩子心平气和地表达出来。
而不是父母非要压制着孩子,让孩子唯命是从。
就像是纪伯伦说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要向他们学习,而不是使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昨日流连。
敢于反驳的孩子更有创新的精神。
那次学校开展运动会,有一个项目是摇长绳,有一人两人三人四人五人六人一组的。
单独跳的时候还好数个数,可是几人一组的时候就忘了该跳几下才跳出绳了。
结果有个男孩子就说倒着数吧,数到一跳完后就跳出来。
当时,我听到这个办法,真为这个孩子点赞叹服。
是啊,如果顺着数的话,一下子忘了到底是跳几下了。
倒着数听到一跳完后就出绳,不就行了!
这个孩子啊,就是属于典型的聪明脑袋。
有什么想法就敢于老师提出来的,当然老师也给他支持 。
这样孩子在支持中找到自信,一定会强于父母,我想没有任何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强于自己的!
会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如果孩子总是在家长的说一不二下,孩子会感到很压抑,自己没有受到尊重。
小的时候因为弱,因为要依赖父母而强忍着。
当长大后能够自食其力了,很容易来个情绪大暴发。
就像四川某地高考状元、北大本科、留美研究生却“拉黑”父母6年不回家!并写下一封万字长信“控诉”父母对他的伤害……
04
那作为孩子的我们,不管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怎样反驳才有效呢?
反驳时一定要注意语气,千万不要大喊大叫,要是这样的话,鸭子都统治了世界。有什么事情,好好说。
一定要找到依据,找准时机,太过于主观地空谈,让人如何相信?
而作为家长要相信青出于蓝必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
给孩子理性反驳的机会,因为这也是锻炼孩子口才能力,逻辑能力的机会 。也更会让孩子健康自信地成长。
动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可删
“快乐地学习生活下去”这个平台及作者简介:“芷若愚雅灵”是作者的笔名,也是平台的创办者。作者始终相信:好的文字是养心又养颜的。其他作者为“芷若愚雅灵”的文友。平台上每周一、三、五晚上九点左右各发一篇文章:关于人生,关于教育,关于情感。特殊情况,发布时间或内容会有所变动。如果您有什么好的素材,想法,想投稿,想咨询,想倾诉,请您加微信号:zhangyalinganka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