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学的时候老师会倡导学生写日记呢?
这几天每天晚上都会写点杂七杂八,一方面是看了《曾国潘》,传记里说他每天都会写日记,古人写的言简意赅,不像我这么啰嗦,但笔耕不辍,作用就像是每天的复盘,每日定思己过。昨天小记里写到自己没怎么看书很焦虑,不停的刷手机,结果开始了恶性循环,小记还是让自己长了记性,今天的控制力好多了。我好像感受到每天写点什么给自己带来的意义,心理学中有一句话叫做“写作即疗愈”。一直不是很明白背后的道理,昨天看到申老师的一篇文章,关于“疫情期间的焦虑”,才逐渐了解这背后的由来。
申老师介绍了一种缓解焦虑的方法,命名为—听之以心与“听息法”
这是一种专业的心理学方法,有一部电影叫《当尼采哭泣》,电影中有个病人叫安娜·O,是个病人,但人生很圆满。她命名了心理咨询中的“谈话疗法”(talking cure)。
为什么焦虑会让我们睡不好,吃不下?是因为我们说不出来,不能表达,对谁都不能讲;说不出来,我们的症状就加重,一旦你能说出来,得到表达了,就有疗愈。
那么谈话就会疗愈吗?没那么简单。谈话有人听,才有疗愈的效果。如果你自己对着一面墙讲,可能会雪上加霜,加重你的症状,这不一定有疗愈的效果,所以(听者很重要)治疗师很重要,咨询师很重要。“表达”和“听”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面对自己的焦虑。
看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我要写呢?为什么我写之后总想让谈人看看呢?我在简书里写的文章,每次我都会想去看看有多少人看了我的文章,看的人多,或者点个赞,或者留个言,心情会很不一样,如果没人看呢?没人反馈呢?动力也少了很多。
再想想,加入头马,一直停留在这里是为什么呢?是想在头马参加比赛想让更多人的认识我,了解我?是想要接触更多优秀的伙伴?在刚加入的时候,我的确有这样的想法,但逐渐我开始思考,这真的是我的想法吗?我是把头马、简书这样的途径作为明星化自己的工具吗?如果这样了,我一定会觉得压力巨大,想逃离,现在我明白我中途为什么会退出了。我原本只想成为一个默默的付出者。但留在这里我可以有宣泄的空间,可以有表达的机会,有被链接和反馈的治愈。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寻求自我疗愈的方式。而头马不乏深入的反馈,这是治愈的关键。
而写作也是一种表达,这是自我对话的过程,我把它看作自我疗愈的基本法。
前天,看到Timmy分享的一个关于写作的群,叫做“不写就出局”,近400元入群费,入群后得每天都要写,得每天都要评论他人的作品,看似是练习写作,但背后是疗愈机制吧,费用不算少,但这么多人乐此不疲的加入,社区建设的背后是不是就是基于“听息法”的方法基础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