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是忌讳谈及生老病死,先不要往下看。
关于寿险,他爸就听不进,所以我很生气;为了少生气少产生些结节,我暂时拒绝和他就此对话;从理性的角度考虑,能够耐心说服他爸,才能更好地面对各种客户;但是从感性的角度说,我觉得他还没有成熟到考虑起来这么重要的问题。
前天半夜起床上厕所,久了一些,久到怀疑是不是要早产了。后来他爸告诉我,芝麻酱在床上戳了他好久,硬生生把他戳醒,然后问他“妈妈呢”?
这个月距离卸货还有一个月,还没足月,出行也是各种小心,生怕有个意外,一尸两命,想想芝麻酱怎么办,天天都问“妈妈呢”的孩子该有多可怜。
也曾经想过,一个人长到多大年纪,才能坦然面对和接受妈妈的离世?
答应会不会是:任何时候都不能。
所以如果我走了,孩子怎么办?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虽然也不至于说立马穷困潦倒,但我站着是个印钞机,躺下留了人民币不香嘛?他要是有个后妈,能保证不亏待他嘛?留下明确继承给他的盘缠,不是也多一条活路嘛?
免责声明在此:
我们爸爸是个很好的爸爸,比很多其他爸爸在亲子教养这方面参与度都高,只是考虑生老病死的问题需要足够的阅历、碰巧的刺激、闲暇的时空、主动的对话倾听意愿,有时候未必是回避问题,只是时辰未到。
为了家庭的完整和个人幸福的追求,续弦和改嫁都是无可厚非的,我是非常支持和认同的;一个家庭中爸爸的付出远大于妈妈的大有人在,无意对爸爸们有偏见,这里仅说我个人的担忧。
那么哪些人更容易会考虑配置寿险呢?
单身打拼人士
当我的同龄人中有单身人士主动配置寿险的时候,我是很惊讶的,明明是无牵无挂的单身贵族。后来了解到,他是单亲家庭,妈妈一个人把他拉扯大,现在他的工作又是高强度频繁出差应酬的那种,是出于对妈妈晚年生活保障的考虑。
家庭顶梁柱
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一旦离开,整个家庭生活可能因此而发生巨大改变,例如子女未来十几二十年的教育支出,家庭主妇(主夫)的身份转型和适应,短期内不可降低的生活品质,还有其他因人而异的债务问题等等。
普通责任意识超前的家庭成员
比如像我。你可能会说咱也不算是家庭顶梁柱,也没啥商业债务,或者高品质的消费支出不可改变,那你可能仅仅是低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几个月前当我自己也不屑研究寿险的时候,我的主要原因是,好像我挂了也没太大关系,好像我也不值几百万。
不,我很重要!当我不得已离开这趟生命列车的时候,我希望至少我的爱和财富可以继续陪伴家人走下去。
当寿险买在孩子身上
这是个大多数人都不太愿意讨论的问题。从自然规律上来讲,我们孩子的寿命比我们要长久,但这只是从自然规律上来讲的。
而我们是否能接受一种情况:当我们孤独地终老......
最后我想说的是,保险不是要非常有钱的人才能去考虑的问题,也不是要给每个家庭成员都配全套保险的必要程度,有时候它只是一个资源(财富)分配的工具,涉及一个人的心理账户。
人们做很多决定前,还是意识先行的,当有人突然意识到某件事特别重要的时候,他自然会想尽办法腾出这份资源去做这件事。
他爸说,在我们刚工作年纪轻轻的时候,哪儿有钱买什么重疾!但我却认为,是因为当时我们没有这个风险转移的意识,如果有,一定会想尽办法存下钱,或者努力多赚点钱,去完成这件重要的事情。
买房不就是这样嘛,贷款也得买,暂时降低生活品质也得买。
就跟寿险一样,无论我们怎么宣传寿险的前期杠杆、后期收益,都不及当人们猛地意识到:
我害怕我的突然离开,
让我爱的人不再有依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