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司马懿
【编者按】上周四下午,由于在驻马店泌阳参加对口帮扶工作,很遗憾没能参加我校“政史学科节”,更没有机会亲临会场观看儿子的论坛演讲。为了弥补,今天下午利用我的“简书”把他本次的讲稿和照片认真整理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谢二实验这个团队。因为,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就策划举行了两个大的学生活动,我校的教师为了给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真的付出了太多的辛苦和汗水。另外,儿子的讲稿也很让我惊讶,我相信他的老师们也一定为他此次的演讲贡献了诸多智慧。感动、感谢、感激之余,我仿佛听到了儿子成长“拔节”的声音……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七(5)班 王佳晨
《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100多个典型人物镌刻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廊上,熠熠生辉,耐人寻味。他们有的忠义,有的软弱,有的鲁莽,有的睿智,有的狡诈……提起深谋远虑、智勇双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您可能立刻想起了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诸葛亮。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舌战群儒、智取成都……诸葛亮的典故可谓妇孺皆知,大有若无诸葛亮便没了蜀汉天下、成不了三国鼎立之感。殊不知,这么神一般的人物,一生中也有强大的对手。此人曾多次阻挠他的北伐,也最先为三分归晋打下了基础。也许正是诸葛亮的光芒过于璀璨,让大家容易忽略了他的韬光养晦和用兵如神,他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谈论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由于罗贯中的写作观点是拥刘反曹 ,所以对刘备阵营中的人物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下笔多是忠肝义胆、所向披靡、威风凛凛。而对于其他阵营中的人物却感情晦涩,如曹操之流,为此,给司马懿的展示空间并不多,一直到94回才让他正式走到前台。可我们这位河南老乡光华实在难以掩盖,毕竟他一出场,对手便是“神人”诸葛亮。从书中情节来看,无论从谋略还是军事 才能,司马懿都胜不了诸葛亮。空城计都能吓退他15万大军,五丈原对峙竟然 “死诸葛吓跑了活仲达”,使蜀军自己从容撤退。虽然从结果还看,蜀军都败退了,但却失败得很体面,司马懿虽然实际上魏军取胜,但战绩却被罗先生笔下谋略的失败所掩埋。如果我做个调查, 诸葛亮与司马懿,你佩服谁?我想诸葛亮的“支持率”一定超过司马懿。可我不这么认为,难道能跟诸葛亮抗衡的司马懿,就没有一点儿胜过诸葛孔明的吗?单从战争胜负,用成王败寇的标准来判断,未免太单薄。其实你仔细阅读、细致比较、反向思考,自然不难发现,司马懿身上还是有许多胜于诸葛亮的地方,其中,我认为最突出的就有以下三点:
第一,司马懿比诸葛亮更懂得劳逸结合。可能你会问,这也要比,努力工作难道不好吗?我可以确切的告诉你,人活一世,无论何人,无论年龄,无论职业,无论贵贱,在工作学习之余都应懂得放松,懂得体会生活之乐、生命之趣。但诸葛先生,五丈原上夜以继日、起早贪黑,即便到了食不下咽的地步仍不忘为国效力。可是,虽然诸葛先生死而后已,但蜀汉的却没有一位大将能接过这“刘姓统一天下”的大旗。难道诸葛孔明的心中就没有一丝壮志未酬的遗憾吗?我想,不止是“一丝”,而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痛吧!每当我在网上查有关诸葛亮的评论时,经常会看见网友发文说,说假设诸葛亮再活20年,天下就能归蜀。虽然说的颇有道理,但天命不等人啊。从诸葛亮后期的工作状态来看,就可以知道他根本不懂得劳逸结合。这也说明,拥有一个好身体是一个人的根本,否则再有才华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展示。我想,这也应是诸葛亮终其一生最大的悲哀吧!
再看司马懿,工作之余,他经常与孩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一起游玩,经常在一起耍剑、下棋、踢球,到了六十多岁身体还十分健康。他比诸葛亮还年长两岁,身体状况却比诸葛亮强太多。这难道不是因为孔明不懂劳逸结合、整体忙于政务造成的吗?也许你会说,因为蜀国力量大为薄弱,想要与强大的魏国抗衡,不拼命工作没办法。是的,没错,我不否认这一点。除此之外,我认为无论条件怎样,分内的事先管好,分外的事即使作是丞相也不可过度。诸葛亮就是超过了这个“度”,甚至经常帮下级把他们该做的事全做完,就连赏罚军事都要亲自处理,严重超过他的身体负苛,最终才自食其果。而司马懿经常是做完了自己的事,下属做的事仅是过目一下,如有不合适处让他们更改就是。他每天早睡早起,骑马射箭,所以虽然大器晚成,但成就斐然。正是他注重生命的“持久性”,才有了政治与军事上的“持久成功”,才能够为子孙开创晋朝100多年的江山,否则他很有可能熬不到曹芳继位就已过世。在这一点上,司马懿完胜诸葛亮!
第二,司马懿比诸葛亮更敢于杀伐决断。战事方面,虽然我们总是可以看到诸葛亮的胜利,但他所战胜的多是有勇少谋、刚愎自用之人,但是当他遇上司马懿这位善于筹谋、精于用兵的对手,状况就发生了改变。以前诸葛亮惯用的计谋,打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尚可,对付司马懿顶多就是割下两块肉罢了。加上司马懿粮草充足,兵力也是蜀国的两倍,所以那些略施小计斩个马前卒的对决,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逼退司马懿扩张的铁骑。那么问题又来了,诸葛亮为什么总打不赢司马懿呢?他的指挥作战、用兵布阵能力不是比司马懿强吗?也许你会说,是他一直坚守不出,是他实力强大。可我认为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诸葛亮没有一颗敢于杀伐决断的心,总是爱打保守战、持久战,本来自己国家实力就不够强大,粮草也不是很充足,还非要跟别人软磨硬泡,对手还是兵强马壮的司马懿,这样下去,你不败,谁败?这难道能说是大智慧吗?充其量只能叫小聪明,且不务实。“多谋而少断”这句话是司马懿评价诸葛亮时所用的。我认为说的十分贴切,意思就是说,诸葛亮谋略高超,但真到了风云变化的战争中,却缺少了为帅者的果敢决断。回想诸葛亮每次出祁山时,难道不都是谋划了许多,可却基本上还没有收到什么战果就回去了吗?这就说明在战场上他不敢大胆决断,并多次错失良机。举个例子 ,一出祁山时,魏延献计,要绕过天水直取长安,并成功机率有九成,但因为诸葛亮担心那一成的失败因素,而没有采用,导致战略目的无法达到,诸葛亮只能引以为憾了。人生一世,关键处往往就几步,敢于决断,大胆拼搏,才能冲出现状,柳暗花明。
这一点,司马懿恰恰把握的非常好。在征战辽东时,司马懿曾独自带兵从背面偷袭,冒着赔上性命的危险去攻占洛阳,决断出曹爽贪图小利、定会中招,并最终使魏帝成为自己手中的傀儡。司马懿能有最终的辉煌,正是因为他面对诡谲的战争风云,有敢于杀伐决断的勇气和智慧!在这一点上,司马先生远在诸葛先生之上了。
第三、司马懿比诸葛亮更善于教子育人。一家企业能不能长久保持生意兴旺,关键要看每一任的接班人怎么样,我认为此话说的非常好。 人生一世最多不过百年,一代英雄的经韬纬略能否惠及后人,不防比比他们的继承者吧!这次交换一下,先说司马懿。就拿他培养最成功、并且灭掉西蜀的小儿子司马昭来说吧,他在历史上有什么事迹?想必大家都能说出,一是灭西蜀,还有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魏国可提剑上殿,那是拥有多大的权威,并视魏帝如傀儡般,单凭这几件事,足以让他永远被记载在史书之中。可再看诸葛亮的儿子,别说他的事迹了,很多人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实际他叫诸葛瞻,《三国演义》对他描写不多,无非一届武夫,有勇无谋,除了战死绵竹之外几乎没怎么提过他。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司马懿的儿子比诸葛亮的儿子强之百倍,诸葛亮在教育子女上远没有司马懿成功。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呢?原因是诸葛亮在蜀国,没有给自己孩子历练的机会,而司马懿就不同了。诸葛亮六出祁山时,从未带上孩子,只让他蜗在成都家中,自己一枝独秀。而司马懿呢,每次出征都有司马昭和司马师随行,言传身教,使他们得到沙场锻炼。同时也因司马懿十分坚信一点,就是人一生中无论再辉煌,如果子女教育是失败的,那等于说这辈子到头来也最终是失败的。
历史上一个个典籍证明,代代枭雄在有生之年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很重要,不能只让自己成功而让子女一塌糊涂,这样的话,就算一时辉煌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后看隋朝,原本隋文帝为他的儿子打下了多好的基业,物资储备能供应五六十年,但是就这样,国力如此强盛的隋朝不也因隋文帝没教好太子,又选错了接班人而仅持续了38年就灭亡了吗?通过比较,我们可得知,教育好子女重要,培养一个自己的好接班人更重要。司马懿培养好了接班人,自己的儿子青出于蓝,可诸葛亮呢?他的儿子能再出祁山、一统山河吗?九成人估计会说:“不行”。不说儿子了,他在将领中手把手培养出特别优秀的人才了吗?他死后,带兵打仗能高人一筹的也就属姜维了,可惜的是,姜维不是诸葛亮从头带来的,而是他收来的,而且收来时姜维就有很大的本事了。除此之外,诸葛亮好像也就没有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经过对比,我们又发现,在教育子女、培养人才、锻炼接班人方面,司马懿又比诸葛亮高上一筹了!
最后,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位枭雄的戎马一生:司马懿,字仲达,汉族,今河南省焦作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抗拒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三国演义》有诗云:“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