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言语会变成信念:在对他人表述自己想法时,我们有时会调整自己的措辞。说对方想听的,而后我们会相信自己说的都是真的。
(在我看来这应该有助于人与人的相处,但好像不太有助于做自己,所以我会尽量避免它,即便说的话会让人不舒服,但如果那是我真的想说的,那就那样说)
2.道德行为影响道德思维:
我们由于行使正义而变得正义;由于练习自我控制而自我控制;由于行为勇敢而变得勇敢。 --亚里士多德。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并不是因为别人对我们好而喜欢他们。而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好。 --《战争与和平》
3.
自我表露-印象管理:没人愿意让自己看起来自相矛盾,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表现出与自己行为一致的态度。
(做作与虚伪的原因之一)
(为了给他们留下好印象,控制自己的行为,因他人想法而调整自己的态度。)
4.自我辩解:认知失调(为自我说服提供了解释)
认知失调理论:行为和明确的态度在心理上不一致时,我们会感到紧张,或者说失调。为了降低失调感,人们调整态度,从而选择性地接触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
5.事物均有好坏,人们习惯高度评价自己的选择,而贬低自己放弃的选择。
我们的偏好会影响决定,而决定又会强化我们的偏好。
6.
自我知觉理论:当我们态度不很坚定时,我们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环境,来推断我们的态度。
自我知觉的一个推论:过度合理化效应
过度合理化效应:给人们报酬或强迫让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会让他们将其行为归因于报酬或强迫,从而削弱其自我知觉,即因兴趣去做的内在动机。
利用此效应可以破坏人们的内在动机,比如:给孩子报酬或强迫,使其玩手机....
(今日,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