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题记
假期刚露头角,我便来到了苏州拙政园,再次游览,虽没有徐志摩先生《再别康桥》时的深情,只是有些触景生情罢。
再游拙政园(袁誉文) 再游拙政园(袁誉文) 刚进大门,我便被眼前之景震慑住了。 眼前,是一块巨石,又似是一座假山, 虽不高耸入云,却是奇巧灵怪,岿然独立,它的巅峰处好似一片斜飘着的云,由下部的大石逐渐转小,原来这座奇石名为缀云峰,因其巅成云状而得名。忽然忆起小学时留下的一张照片: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份淡淡的快乐。依旧是此奇观,依旧是这美景,那张照,却是另有一份灵快之美,想起童年时天真的快乐,不禁有些回味……
再游拙政园(袁誉文) 追回思绪,便缓步朝里走去。转瞬间,眼前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画面:成群戏水的鲤鱼游动着身躯,张扬着红色的唯美;出水芙蓉亭亭净植,大片荷叶或低首,或抬额,或浮在水面垂怜,或钻进叶丛,害羞的窥视着娇颜欲语。古岸柳枝婆娑,微风吹动,摇曳舞姿,彷如那依依伊人,伫立河岸,凝望着百里荷塘成痴。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风向随处可穿,春来送草香,夏来聚荷香。望着美景,仿佛又看到了三年前追逐打闹着的我们,仿佛又听到了我们天真的欢笑声,伴着荷塘,迎着阳光,景仍在,欢笑虽已散去,却在心头,漾起了阵阵涟漪……回忆涌上心头。
再游拙政园(袁誉文) 沿着鹅卵石的小径,不一会儿,亭、台、楼、阁,便一一展现在了眼前:荒僻处,取古道西风之意;清幽处,是小桥流水暖人。亭伴松鹤,堂携红莲。亭有题词,堂有楹联。词、联精心撰构,画意更添诗情。循着小径,便望见了这一处名为“梧竹幽居”的方亭。它的构思巧妙独特,意趣别致,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红柱白墙,绿叶粉荷,相映成辉,色彩鲜明。飞檐翘角,粗细分明,色泽光明,游刃有余。背靠长廊,面对广池。闲来无事,长廊漫步,偶时向水里投些鱼食,看鲤鱼成群游动,不时摇曳着水中莲花,姗姗动人。站在亭中,真有一丝惬意,一份情韵……
再游拙政园(袁誉文) 园中,随处可以找到年幼时我们一起走过的痕迹,那景,未变,但我们,都已迈进了初中的大门,友谊,或许就渐渐淡了吧。面孔,模糊了,名字,陌生了,一个相遇的微笑,是否也生硬了?时光,收敛住我们灿烂的笑,给予了我们一个新的开始,而在记忆深处,那份永恒的快乐,渐渐封存……
曾记否?在此处欢闹,笑晕粉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