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电视剧《清平乐(第1-46集)》考据——凡127例

电视剧《清平乐(第1-46集)》考据——凡127例

作者: 荆建梅 | 来源:发表于2020-05-20 13:28 被阅读0次

    第一集1、开头第一集的镜头中年幼赵祯写的字,出自《孝经•天子章第二》,原文为: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译文: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开头第一集的这个引用就奠定了一个宋仁宗行天子之孝和宋朝以仁孝治天下的基调,宋仁宗赵帧从幼时在大娘娘刘娥的掌控之下就在灌输天子的孝义之道,同时也暗示了宋仁宗在处理生母李顺容问题上的结果:即使他非常想接回自己的生母行孝,但是要为了成为万民表率的天子之孝,他也要恭敬地侍奉大娘娘刘娥,违背赡养自己生母的意愿,接受晏殊的直谏,同时避免两宫并立。在后面的剧情中,这句话也解释了宋仁宗赵祯在李顺容死后开棺验尸为大娘娘刘娥的证清白提供了依据,也就是说,李顺容虽为天子生母,然非万民之母,在万民眼中,刘娥才是官家应当奉养的正位。

    2、晏殊劝陛下回宫时:“先帝去时,官家尚在幼冲”。幼冲谓年龄幼小处,最初的出处是在《书·大诰》中的“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同时在宋仁宗时期,《资治通鉴》的编纂者也是本剧中段出现的历史人物司马光在《涑水记闻》卷一中“ 周恭帝幼冲,军政多决於韩通。”也有此用发法。 3、晏殊释《孝经》中天子之孝与庶人之孝的不同,“天子之孝重在将德行教化,施于黎民百姓,让天下百姓遵从效法,大娘娘鞠躬尽瘁,官家遵先帝遗训,随母临朝,习学朝政,这母慈子孝的画面正是天下百姓最好的榜样。”这就为宋仁宗对大娘娘刘娥的孝和对皇帝生母李顺容的孝做出了区分,前者是天子之孝,后者是庶民之孝,作为大宋的天子,当天子之孝与庶民之孝难两全时,为了国家社稷和黎民百姓之表率,奉养李顺容的庶民之孝必然是要让位于天子之孝的。

    在第五集李顺容病逝以后,仁宗用飞白书不断的写“天子之孝“四个字,原因也是出自这里。第二集1、吕夷简在朝堂之上引用的“孔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出自《论语·学而篇》。

    译文:父亲在世的时候,看他的志向;父亲去世以后,看他的行为,在父亲去世三年以后,他仍然没有改变父亲为他选择的道路(可以解释为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就算得上是有孝心的人了。

    此处吕夷简认为,对父母不应仅仅是侍奉汤药侍奉尊亲等小孝,更应遵循尊亲的志向,光大尊亲的事业,此乃大孝。也是暗合了剧情,宋仁宗不可违背宋真宗的遗言,出现两宫并立的情况。而且此处吕夷简驳斥八大王还为吕夷简升相做了铺垫,也说明了皇太后刘娥重用吕夷简的原因,吕夷简在对孝的解释上符合更为宏观的宋朝的治国理念,而且在宋仁宗掌权之后,也是继续的任用他,肯定了他的贡献。 2、晏殊驳斥太后,“就令乏贤,亦宜使中才处之。“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天圣五年》:“太后召张耆为枢密使,殊言:“枢密与中书两府,同任天下大事,就令乏贤,亦宜使中材处之。耆无它勋劳,徒以恩幸,遂极宠荣,天下已有私徇非材之议,奈何复用为枢密使也?”太后不悦。“此处晏殊直接进言驳斥太后任人唯亲的做法最终因小事被贬谪,其实,在这个剧中,给出的解释是,太后因为宋仁宗的做法屡屡触碰刘娥的底线,因而做出的”报复“和警告,明知晏殊是忠臣偏要贬谪,明知是张耆是庸才,偏要重用。而且从这一件事上也为后面剧情中太后刘娥对晏殊的评价提供了事实依据,太后对晏殊”为官忠直,既能且惠,惜乎少年成名,难免凌傲之气,不屑中下之才,于人过苛“的评价是客观正确的,因而本剧的态度在整个前面的剧情中对于刘娥是支持的,太后刘娥并非不知人善用,而是为了磨砺忠直之臣晏殊,同时稳固朝堂,太后初掌权,用强权控制局面也是为君之道必然的,在此处凸显了太后刘娥作为女流之辈的大局观念和为宋仁宗用人考虑的长远的眼光,而在后续的宋真宗的遗言中也有体现,这也是为何先帝对刘娥如此信任并托付社稷。从另一个角度看,此时的晏殊因年轻并未对所有事情看破,他在第一层,其实刘娥在第二层甚至更高的层次,在第四十一集中, 仁宗过高提拔李用和进中书,欧阳修作为晏殊的学生亦引用这句话来劝晏殊和其一同上疏,然而那时的晏殊已非说这句话时的晏殊。

    3、范仲淹在与童子相辩时,有个彩蛋,童子骂范仲淹“有辱斯文“,在正午阳光出品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跟淑兰和离的假仁假义的孙秀才口头禅就是”有辱斯文“。

    4、郭皇后找太后诉苦,请求开解,太后评价“我能给你中宫之位,却给不了你中宫之尊,你想接近官家,你无才无智,又不贤不顺,我又能如何呢?”然后说出了“欲得他人之惧,先有摄人之能,欲得他人之敬,先有服人之德”,再指出《论语》中的一页给郭皇后指示,页上原文: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出自《论语··`为政篇》。 译文:季康子问:“使百姓恭敬,忠于事,又能互相勉励进步,该怎么做?”孔子说:“上位者能庄严恭敬的对待百姓,百姓也会恭敬你;上位者本身做到孝慈,百姓就会忠于事;上位者举荐善人,弘扬善事,并教化能力差的人,百姓自然会互相勉励进步了。”

    这个意思其实就是劝郭皇后,要恭敬待人,你尊敬别人,别人自然也会尊重你,居中宫之位,要以德服人,多行善事,自身的修养足够,自然有修养的人也会亲近你(指宋仁宗)。从这段中可以看出这部剧中太后台词的严谨和缜密,总共三层意思,层层递进,由浅及深,先说明自己是无法给与额外的帮助,再言明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然后引用古文加以论证,充分体现太后独特的处世之道和胸怀。这个地方也为后面的宋仁宗废后的剧情做了铺垫,因为一位“无才无智,不贤不德”是无法与中宫之位相匹配的。 5、晏殊词作《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晏殊在《清平乐》中吟诵的这首《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是承接了剧情中无法协助仁宗制衡刘太后的忧愁还有卜卦后知道自己将要被贬谪的失望。

    6、赵祯送晏殊,称晏殊为“孔子门人”,并引用了《论语·宪问》中的故事:子露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

    译文: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宋仁宗请教晏殊何为“不可为之事”的善与恶,引出了明君之道,此处也是承接了剧情太后贬黜忠臣晏殊直言,明着问晏殊“不可为之事”的善与恶,其实在皇帝心中贬黜忠臣就是“恶“的不可为之事,是明知故问,真是本意是在问晏殊“太后是不是昏君?”“如何做一个明君?”,而晏殊哈哈大笑(皇帝如此隐晦地问太后是不是昏君,就跟问别人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坏人一样)后为太后辩解,太后贬的是他的“失仪“而非抗辩太后任用“非才之人”,也就解惑了皇帝关于太后是昏君的问题,另有明君之道,晏殊是这样说的“执国如执称,君心当如镜,明辨善恶是非,有莫大的力道,扛住四海八荒”,就是说仁宗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贬太后)和强硬的政治魄力(夸太后),也是在劝诫仁宗当独立,不可过于依赖自己,同时后面又说了一番在野忠君的话,安稳君心。私以为,这个地方也为后面仁宗对西夏战争的失败有铺垫,过于独立和求强而忽略了曹皇后的忠谏之言。

    7、仲淹辩童,童子说范仲淹没有“礼容”,在《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即是说孔子小时候就不像一般的儿童那样好玩耍,而是经常把祭祀时存放供品用的方形和圆形俎豆等祭器摆列出来,练习行礼。

    没有“礼容”,即是形容举止没有定式。 8、童子引用《诗经》作品中的《相鼠》骂范仲淹,其古诗全文如下: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译文:

    看那老鼠都有张皮,做人怎能没仪表。做人如果没仪表,不如早早就死去。

    看那老鼠都有牙齿,做人行为没节制。做人如果没节制,还等什么不去死?

    看那老鼠都有身体,做人反而不守礼。做人如果不守礼,赶快去死别迟疑。

    9、范仲淹反驳:“礼当起于敬而能止于仁”,出自《大学·传》第三章: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译文:身为国君,要尽力做到施行仁政;身为人臣就要尽力尊敬君王;身为子女,就要尽力孝顺父母;身为父亲,就要尽力对子女慈爱;与他人交往,就要尽力做到诚实。

    经查个人认为,在这里“止”的意思是到达,类似“止于至善”中的止,范仲淹的意思就是说,礼应当存在于对人尊敬的态度上,并且最终到达“仁”的境界,这才是礼的本意,而不是过于看重人的外在打扮和着装,以貌取人。 10、晏殊为范仲淹辩护,引用《尚书•无逸》中: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晏殊解释为,”君子居其位,不能贪图安逸,要先知道耕种的艰辛,才能知道庶民的苦衷 。“意思就是在夸范仲淹在行君子之道,身体力行,体验民生疾苦。

    第三集1、宋仁宗得知梁家因药渍蜜饯梅子变得家破人亡后写下了“汝生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应是出自当时的宋史:“帝语永庆公主曰,汝生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与后面的剧情中,太后指给苗心禾看的相同。

    太后解释为“太祖说,当朝的公主用这种前所未有的奇异装饰,那天下的女子都会争相效仿,大宋便再也见不到翠鸟了。“其实这就是在说,作为官家,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君为万民之表率,无论君上有什么行为,自上以下会争相效仿,要学会节制和自律。在这地方有个交叉剪辑,同一段话同时出现在宋仁宗和太后的思想中,说明此时的仁宗终于悟得为君之道,和太后达成了一致,是宋仁宗赵祯思想成熟的暗示,也是为了下面仁宗执政做出铺垫。

    2、在太后指给禾儿看的那页书上还出现了另一句话,唐代张蕴古规谏唐太宗的《大宝箴》中的一句话“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意思是说,要以一个贤能的君主,来治理天下,而不是以天下人的财富,来奉养一家一人。这里涉及到宋太祖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宋太祖和皇后坐轿同行。皇后探头向外看,发现皇家的轿子已经陈旧,而且装饰也很简单,显示不出皇家的威风。而有些大臣的轿子,反而装饰得极其豪华。于是,就向太祖建议:“陛下是一国之君,所乘车轿过于寒酸,不如用黄金来装饰车轿,才能显示出皇家的威风来。”宋太祖笑着说:“朕富有四海,别说用黄金装饰车轿,就是用黄金装修房屋也能办到。不过,朕是为天下百姓守财的,怎么能随便乱用老百姓的钱呢?古人说过: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如果我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百姓还能依靠谁呢?”此后,皇后不再提议装饰车轿,也同皇帝一样节俭自律。此故事与“汝生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是殊途同归的道理。 3、王曾为宋仁宗讲《尚书》皋陶谟,皋陶与大禹论为君之道,他觉得君为万民之表率,但把谨言慎行放在诸多美德之前提及,之后,再论君有九德,将宽仁敬慎居首,宋仁宗觉得皋陶与大禹的为君之道最后综合起来是个“忍“字,而王曾给出的解释是,圣君的谨慎源自于仁厚,圣君谨慎是怕犯错,而圣君的怕恰恰是因为自己知道自己的强大,君主有最高权柄,一言可福万民,一言可祸四海,若君王不仁,不以万民之苦自苦,自可肆意独断,任性而为,自不必怕,更不必忍。此处承接的剧情是王琳向太后显武后临朝图,而王曾通过为仁宗讲《尚书》来规劝皇帝,要以仁德服人,宽以待人,王琳向太后献图是因为惧怕于太后的威势,而非德行,自然在王曾眼中太后的所作所为自非圣君之道,接下来再通过《尚书》阐述圣君之道在于”仁“。

    在第十集中,仁宗被净妃不明死亡、范仲淹上疏彻查和前朝反对皇后对嫔妃晋升弄得焦头烂额,然后仁宗让张茂则取“皋陶谟”,也是出自这里,其实是在暗示,仁宗以宽广胸怀不打算追究这几件事。 4、太后引用《尚书·洪范》:“僭,恒阳若。”朝政有错失,才久旱不雨,并把罪责揽在自己身上,其实是承接了仁宗和太后私下谈话时发现仁宗私自调动晏殊的事情,用古人言久旱不雨的借口,以退为进,加强自己对于仁宗和权力的掌控,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后面的剧情中,王曾进言,说是辅臣失德而非太后失德,意在暗示反对太后加强对权力的掌控,而仁宗又说愿意与朝臣共进退,在此时可以明显地反应朝堂的变化,与赵祯初登皇位八大王乱政建议皇帝接回李顺容时,吕夷简与八大王分裂朝堂不同,此时的朝堂王曾和张知白已经与仁宗同一战线,仁宗已经用他的仁德使朝堂臣服,在同一集后面的剧情中,张茂则对皇帝的报告中也有明示,在本集末,就是一系列的展现仁宗收服民心的情景,是相呼应的。  5、王曾的“五征不叙,旸雨失衡”,五征即五韪指雨、旸、燠、寒、风五种气候,同出自于《尚书·洪范》。 6、韩琦奉命微服私访时,引用”子曰,君子不伐“,出自《周易 系词上》:“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译文:“有功绩尚能保持谦虚作风,才德出众者的素质始终如此,做得正确。”老师说:“有了功绩却不夸耀自己,有功绩却不图感激,宽厚品行达到极点了。这是在说有功绩却能自降身份与人交往谦恭待人的人。道德主张高尚,礼节主张谦慎有礼。具有谦虚品德的人最谦慎有礼,因而他能稳定地存在于官爵职位上。

    “伐“是夸耀炫耀的意思,这里即是在称赞仁宗的功绩。第四集1、宋仁宗回忆晏殊教育自己之时的文章,“厄者,人之本也。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出自晏殊《解厄学 藏锋卷一》:”厄者,人之本也。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仁者不逐其名,仁贵焉。明者不恋其位,明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生之惟艰,何足道哉?“

    译文:困厄是人生固有的现象。吐露锋芒,是困厄加剧的原因。想要减少困厄,才学就不要轻易显摆。当权者招揽贤士,一待功成他们就会改变心态。地位低下的人求取富贵,目的达到了就容易骄傲气盛。不懂得戒忌和警惕,上司和下属就难容。仁德的人不务虚名,仁德才是最宝贵的。明智的人不会贪恋权位,真正的明智是懂得放弃。勇敢的人不会逞强斗狠,真正的勇敢是知道内敛。人们的生活都充满了艰辛,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

    当张茂则提出请晏殊回京时,仁宗在此处引用意在慨叹晏殊因“凌傲之气“被太后贬黜的事情,一个是回忆晏殊的教诲,另一个也是借晏殊之言告诫自己。

    2、晏殊被调入京城,仁宗请教晏殊“先生离京之时,朕曾满心迷惘,又有疑惑不平”(此处承接了晏殊被贬谪时赵祯相送的剧情)然后说“总觉先生离去,朕益发没有依靠”请教晏殊如何获得拥戴和政治势力,晏殊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原文出自《论语·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在本剧中,晏殊继续为皇帝解答了以后的道路该怎么走,前一句“官家已非是从前的官家了,怎会没有依靠”,从之前上一集的剧情中,已经说明了在仁宗在大娘娘垂帘听政的情况下以仁孝治天下取得了人民拥护和朝堂的支持,这就是晏殊所说的“依靠”,从而也不难理解晏殊的这句话是对仁宗成长的肯定,同时也进一步为接下来仁宗正式执政做了铺垫,时机已经成熟。

    另外,还有个铺垫就是,为后面状元改名提供了一个依据,为何改名“王拱辰”,是希望这位状元成为辅佐之才的意思。

    3、太后下诏,让诸位夫人进宫学养蚕种桑,实为“兴农倡桑”,此时背景乐由一首唱词“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这是引用的先秦的一首诗《何彼襛矣》,作者没有名字,原诗是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译文是:怎么那样秾丽绚烂?如同唐棣花般美妍。为何喧闹不堪欠庄重?王姬出嫁车驾真壮观。

    怎么那样地秾丽绚烂?如同桃花李花般娇艳。平王之孙容貌够姣好,齐侯之子风度也翩翩。(本剧中所引的那句翻译)

    什么东西钓鱼最方便?撮合丝绳麻绳成钓线。齐侯之子风度也翩翩,平王之孙容貌够娇艳。

    此处意在衬托剧中曹丹姝初次见仁宗时,被仁宗的风度和容姿所折服,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帅”,曹丹姝成了仁宗的迷妹,并且也与曹丹姝在接下来观看了仁宗的丰姿以后发出的慨叹“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相呼应。

    4、曹丹姝初见仁宗发出的慨叹“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原文为称赞帝尧的:“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训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原文是在称赞尧无论从德行、智慧、行为、衣饰,都能为人师表,他对各部族的和睦,都堪为人君,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这算是对一个人的最高的赞美了,此时丹姝引用,足以说明她在此时对仁宗的崇敬之情。

    5、接下来,为了引出欧阳修这一历史人物,给了国子监镜头,在此解释一下“国子监”,它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

    6、在国子监门前,小孩引用了一句诗“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原文出自先帝宋真宗的《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男人如果想实现生平最大的志向,就应勤勉的抱着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在窗前读。在此剧引用意在展现宋时的学习风貌。而在这个地方,剧中出现了一个比较罕见的错误,欧阳修参加的是“省试”而非“会试”,“省试”即科举中的尚书省礼部试,在唐、宋、金、元时称“省”,在明、清时才称“会试”。

    第二十九集中,徽柔说希望怀吉参加科考,然后并背了这首诗。

    7、欧阳修质疑考题,“赋题出自《周礼》司空,东汉郑康成有云,如今之司空,掌舆地图也,若周司空,不止掌舆地图而已,若如郑说,周司空掌舆地之图也,汉司空也,不知作周司空与汉司空也?”赋题出自《周礼》,注疏是汉郑康成,是有冲突的司空具体是哪朝司空并不明,

    “曷若我谨三公于汉仪,专掌图于舆地”出自宋欧阳修《省试司空掌舆地图赋》,原文如下:率土虽广,披图可明,命乃司空之职,掌夫舆地之名。奉水土以勤修,慎司无旷;览山川而尽载,按牒惟精。所以专一官而克谨,辨九区而底平者也。伊昔令王,尊临下土。以谓绵宇非一,不可以周览;众职异守,俾从于各主。故我因地理之察,宜建冬官而法古。将使如指诸掌,括乎地以无遗;皆聚此书,著之图而可睹。险固咸在,方隅异宜,分形胜以昭若,庶指陈而辨之。度地居民,既修官而有旧;辨方正位,俾披文而可知。其或作屏建亲,命侯封国,小大有民社之制,远迩异封圻之式。非图无以辨乎数,非官无以奉其职。主于空土,既险阻之尽明;别尔分疆,志广轮而可识。诚由据函夏之至要,赞大君之永图。上以体国而经野,下以建邦而设都。参古号于周官,各司其局;辨群方于禹迹,无得而逾。是何标区域以并分,限华夷而靡爽。域中所以张乎大,天下无以逾其广。亦犹五土异物,必辨于司徒之官;九州有宜,乃命乎职方之掌。用能三壤咸则,四民奠居,穷人迹于遐域,包坤载于方舆。具异夫充国论兵,但模方略之状;ガ侯创业,惟收图籍之余。彼《夏贡》纪乎州名,《汉史》标乎地志。虽前策之并载,在设官而未备,曷若我谨三公于汉仪,专掌图于舆地。

    8、太后不喜欧阳修的艳词,出自《醉蓬莱·见羞容敛翠》,原文如下:

    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红药阑边,恼不教伊过。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么。强整罗裙,偷回波眼,佯行佯坐。

    更问假如,事还成后,乱了云鬟,被娘猜破。我且归家,你而今休呵。更为娘行,有些针线,诮未曾收啰。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

    9、曹丹姝在听说好友关于状元亲之后被问及自己心上人的问题,曹丹姝引用了“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出自屈原的《九歌·东君》,东君,一般认为是楚地的太阳神。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在东方将要升起,那温煦明亮的光辉照在我在扶桑的田园,在这里引用意在表明丹姝已经把宋仁宗比作神明,表达无限的崇敬和向往。

    10、八大王在朝堂上引用的“何谓孝,子曰,生事之以礼……“出自《论语·为政篇》,原文为: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八大王在此处再次出现准备逼迫仁宗守孝,给李顺容正名,其实也是和之前的剧情暗合,李顺容生时,仁宗没有以礼侍奉李顺容,如果死了再不“葬之以礼“,我宋朝还怎么能以仁孝治天下呢?仁宗不答,因为此时的仁宗并无权力答,接下来的剧情中,太后刘娥也是怀有歉意替仁宗回答:顺容李氏,早侍先帝,和惠积中,柔嘉成德,膺降诞之符,守谦冲之德,兴居合礼,言动有常。后加封李宸妃。

    第五集

    1、太后病情加重,晏殊河边吟诗《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原文为: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译文: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

    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晏殊的这首词大有慨叹人生时光易逝之感,其实也是在得知太后将不久于人世的合理感叹。

    2、韩琦、富弼在讨论太后衮服祭祖时,引用的是《论语·八佾》: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剧中也给出了解释,鲁昭公时,陪臣执国,家臣以天子之礼行祭祀,孔子为鲁国大夫,拒绝观看。在此是类比太后以衮服祭祖不合礼制。

    第六集

    1、范仲淹反对宋仁宗废郭皇后,并且引用了“光武失德”的典故,此典故出自东晋袁宏的《后汉纪》,袁宏评价光武帝废后:夫建太子以为储贰,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后汉之业,宜遵统一之道,以为后嗣之法。今太子之德未亏于外,内宠既多,适子迁位,可谓失矣。

    意思大概是,设立太子之位作为王储是为了重视宗亲的传统,让民心归附,除非犯下了重大的错误或者干了罪大恶极的坏事,是不可以随便废立的,刘秀重新振兴了后汉的基业,应该遵循传统,作为后代的榜样,然而,太子(刘强)在外面并没有不当的行为,在宫内也很受宠爱,这样一位没有过失的太子(因为郭皇后被废)失去太子之位,可以看出当时废郭皇后是错误的,意即失德之行。在此处,关于废立郭皇后的事,分成两个派别,一个是以吕夷简为首的得陛下支持的废派,另一个是一范仲淹和孔道辅为首的反对派,毫无疑问此时的吕夷简是有私心的,因为太后新丧,吕夷简作为太后称制时被重用的人,仁宗主持朝政自然要借这件事讨好仁宗,而且还可以借此机会打压范仲淹等新起实力,稳固自己的地位,还有前面的剧情中尚杨两位美人勾结朝臣,以美色惑君,在后面的剧情中李迪上的劄子也暗示了一点,吕夷简是与他们有联系的,而皇后发现了两位美人的事情,自然也就成了吕夷简达成政治目的的阻碍。但是范仲淹就不同了,一贯的忠直之臣,在范仲淹看来,郭皇后作为政治身份时并无犯错,即使在以夫妻身份与仁宗不和时,那也仅仅是私德而非失大体,故此不可妄谈废立,失却皇家颜面,因此死谏。

    2、富弼在朝堂上直言为范仲淹辩护“陛下为人子孙,不能守祖宗之训,而有废皇后之事,治家尚不以道,奈天下何!”出自《续资治通鉴》富弼上疏原文。

    “皇后自居中宫,不闻有过;陛下忽然废斥,物议腾涌。自太祖、太宗、真宗三后未尝有此。陛下为人子孙,不能守祖考之训,而遂有废后之事。治家尚不以道,奈天下何!范仲淹为谏官,所极谏者,乃其职也,陛下何故罪之?假使所谏不当,犹须含忍以招谏诤;况仲淹所谏,大惬众心,陛下乃纵私忿,不顾公议,取笑四方,臣甚为陛下不取也。陛下以万乘之尊,废一妇人,甚为小事,然所损之体则大。夫废后谓之家事而不听外臣者,此乃唐奸臣许敬宗、李世勣谄佞之辞,陛下何足取法!陛下必欲废后,但可不纳所谏,何必加责以重己过!今匹庶之家或出妻,亦须告父母,父母许,然后敢出之。陛下贵为天子,且庄献、庄懿山陵始毕,坟土未干,便废黜后氏,不告宗庙,是不敬父母也。今陛下举一事而获二过于天下:废无罪之后,一也;逐忠臣,二也。此二者,皆非太平之世所行,臣实痛惜之!仲淹以忠直不挠,庄献时论冬仗事,大正君臣之分,陛下以此擢用之。既居谏列,闻累曾宣谕,使大小之事,必谏无隐。是陛下欲闻过失,虽古先圣哲亦无以过。今仲淹闻过遂谏,上副宣谕之意而反及于祸,是陛下诱而陷之,不知自今何以使臣!虽日加宣谕,谏臣以仲淹为戒,必不信矣。愿追还仲淹,复其谏职,减二过之一,庶乎谏路不绝,朝纲复振,斯社稷之庆也。”

    在这个地方引用富弼与朝臣等的辩论实际上也暗示了下一集中仁宗对这件事所作出的定论“谁知废后的余波竟然演变成党争”,造成了朝堂的分裂。

    第七集

    1、范仲淹被贬后游桐庐郡吟诗出自范仲淹所作的《萧洒桐庐郡十绝》:潇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

    2、宋仁宗初次召见陈熙春说出的“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出自晋·潘岳的《闲居赋》,“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段。

    3、王曾引用太祖之言评价曹彬“吾任得其人矣”,出自《续资治通鉴》:初,刘光义等发夔州,万、施、开、忠、遂等州刺史皆迎降。光义入城,尽以府库钱帛给军士。诸将所过,咸欲屠戮,独曹彬禁之,乃止,故峡路兵始终秋毫无犯。帝闻之,喜曰:“吾任得其人矣!”赐彬诏褒之。

    译文:当初,刘光义(宋名将)等兵发夔州,万、施、开、忠、遂等州刺史都出来迎接投降,刘光义带兵入城,把府里的钱粮分给士兵,将领经过时都想屠杀,只有曹彬反对,于是刘光义下令禁止,所以峡路兵始终都没有危害百姓,太祖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说:“我用对人了呀!”,下诏赏赐并褒奖了曹彬。

    4、王曾引用宋真宗赵恒评价曹彬:“国朝将相家能以声名自立,不坠门阀,唯昉与曹彬家尔。”出自(节选自《宋史•李昉传附次子宗愕》

    第八集

    1、吕夷简以礼问名:“赠尚书令配享太祖庙庭,曹彬孙女生于鼎族,教自公宫,眷乃祖之孙谋,两仪合德,万物之统,以听内治,必咨令族,重宣旧典,今遣使持节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吕夷简,以礼问名。”

    此处涉及中国古代传统的嫁娶礼仪“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2、仁宗新婚迎娶曹皇后时因“貌丑”说不会使他“从此君王不早朝”,出自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

    3、富弼最欣赏的范仲淹的诗《和葛闳寺丞接花歌》,后面剧情中仁宗所夸赞的“我闻此语聊悒悒,近曾侍从班中立。朝违日下暮天涯,不学尔曹向隅泣。”也是出自这里,还有富弼和仁宗君臣借题发挥的戏以及仁宗在后面用飞白书写的毛笔字也是这首诗中的“不学尔曹向隅泣”,原文略。

    4、曹皇后在经历大婚前后的落差以后,准备静心做一名贤德的皇后,因此开始学习抄写《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第十集

    1、仁宗读《尚书》皋陶谟: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讙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译文:禹说:“唉!要是完全做到这些,连尧帝也会感到困难啊!知人善任是明智的表现,能够用人得当,能安定民心便是给他们的恩惠,臣民都会记在心里。能做到明智和给臣民恩惠,哪里会担心讙兜?哪里还会放逐三苗?哪里会惧怕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奸侫之人呢?”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个明君如果做到知人善任和为民普及恩惠,那么就不会担心奸诈的小人给你捣乱和设置障碍了。从这个地方的剧情来看,皇帝是支持皇后为嫔妃升迁的,还有彻查净妃之事,然而从此处的引用看,仁宗最终还是借鉴古人的道理,准备专心把精力放在选贤与能之上,这才是治国之本,不在纠结于后宫之事舍本逐末,然后引出了范仲淹直谏驳斥中书把控官员升迁的弊病。

    2、范仲淹献百官升迁图,言道:“昔日圣王求天下言,大臣小臣皆可谏言,且建善旌,立谏鼓,咨刍荛,采谣咏,田野老妪之言亦可达于上。而陛下亦曾效法圣王,诏百官转对,明言功过。某食朝廷俸禄,尽为官之责,直言进谏,高司谏却以越职相责,这是要让天下人都三缄其口一片静默?使陛下眼前只吕相一人,耳边只太平之声吗?”本出自范仲淹《上资政晏侍郎书》,而这个地方有间接引用:

    东汉班固《汉书文帝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

    《大戴礼.保傅》:“于是有进善之旌,有诽滂之木,有敢读之鼓。史诵诗,工诵正谏。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是殷、周所以长有道也。“

    《南了.主术训》:“尧置敢读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后汉书.杨心传》:“臣闻尧舜之时,鼓谤木,立之于朝。“

    3、范仲淹弹劾中书吕夷简《论进臣屡出宰相门》《帝王好尚论》《选任贤能论》等等四论出自《续资治通鉴》,原为:时吕夷简执政,进者往往出其门。仲淹言,官人之法,人主当知其迟速升降之序,其进退近臣,不宜全委宰相。又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不可不察也。'夷简滋不悦。帝尝以迁都事访诸夷简,夷简曰:‘仲淹迂阔,务名无实。'仲淹闻之,为四论以献。一曰《帝王好尚》;二曰《选贤任能》;三曰《近名》;四曰《推委》。大抵讥指时政。

    韩琦所念“故圣人以俊又为德.不以柔讷为行。如以柔讷为行而宠之,则四海英雄无望于时矣 … … 则秦失张陈,隋失房杜,岂不误天下之计故?”出自范仲淹《帝王好尚论》。

    4、范仲淹上四论见皇帝,引用汉成帝信张禹终有王莽之乱,然后说“以大为小,以易为难,以未成为已成,以急务为闲务者,不可不早辩也。“亦出自《续资治通鉴》,原为:(范仲淹)又言:‘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终有王莽之乱。臣恐今日朝廷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以大为小,以易为难,以未成为已成,以急务为闲务者,不可不早辩也。'夷简大怒,以仲淹语辩于帝前,且诉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仲淹亦交章对诉,辞愈切,由是降黜。

    此处也有一个间接引用“以大为小,以易为难“,出自汉思想家王符《潜夫论·浮移》:以完为破,以牢为行,以大为小,以易为难。”

    另据《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以无为达到有所作为,以无事处理纷繁事物,以恬淡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凡事从易入手,从细微入手。天下难事,从易做起;天下大事,以微细开端。圣人不贪图大贡献,才能做成大事。轻易许诺,必定难于兑现。办事掉以轻心,势必遭受挫折。因此,圣人以小为大,以易为难,所以可成其大,能免于难。

    5、曹皇后在后宫用飞白书写“卑弱第一”,是《女诫》,表明此时皇后以女诫自省,女人应以卑微懦弱、谦恭为准则,意即古代的女德。(仅客观阐述,不做评价),后面仁宗说曹皇后不适合抄《女诫》,并默写了一篇范仲淹的文章,经辨认可知是范仲淹的《南京书院题名记》的节选,大概是:由是风乎四方,士也如狂,望兮梁园,归于鲁堂。辛甫如星,缝掖如云。讲义乎经,咏思乎文。经以明道,若太阳之御六合焉;文以通理,若四时之妙万物焉。诚以日至,义以日精。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然则文学之器,天成不一。或醇醇而古,或郁郁于时;或峻于层云,或深于重渊。至于通《易》之神明,得《诗》之风化,洞《春秋》褒贬之法,达礼乐制作之情,善言二帝三王之书,博涉九流百家之说者,盖互有人焉。若夫廊朝其器,有忧天下之心。

    6、宋仁宗与皇后谈范仲淹,吟诵的“我无一事逮古人,谪官却得神仙境。自可优优乐名教,曾不恓恓吊形影。”同样出自范仲淹的《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7、范仲淹与晏殊共饮,晏殊引用的“天生蒸民 ,各食其力。惟士以有德,可以安君,可以庇民。于是圣人率民以养士。《易》曰:“不家食,吉。”如其无德,何食之有?”出自范仲淹的《上资政晏侍郎书》,后面晏殊也说了,这是十年前范仲淹与晏殊的旧书信。

    8、范仲淹“我若不尽己责,无功而食,与天之螟,民之螣,有何分别呀?”

    《毛诗正义》卷十四之一〈小雅·甫田之什·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汉·毛亨传: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

    东汉·郑玄笺云:此四虫者恒害我田中之稚禾,故明君以正已而去之。

    可见,螟螣都是害虫,范仲淹把无功受禄的自己比作害虫,体现范文正的君子之风,也是宋时文人之风。

    9、余靖在朝堂上的以古文言为范仲淹辩护:“昔汲黯在廷,以平津为多诈;张昭论将,以鲁肃为粗疏。汉皇、吴主熟闻訾毁,两用无猜,而今仲淹以刺讥大臣重加谴谪,倘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出自《宋史·列传·卷七十九》余靖部分。

    大概意思是说,汉武帝时,汲黯在朝堂上,认为平津侯公孙弘是奸诈之人,张昭评价武将,认为鲁肃是粗人不堪大用,汉武帝和吴主孙权都不理这些诋毁,两位帝王用人都没有猜忌,如今,范仲淹因为尖刻地讥讽大臣被重贬,如果他的言论不和陛下想的一样,陛下听不听的都行,怎么可以作为定罪的原因呢?

    汲黯与公孙弘的故事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张昭评价鲁肃出自《三国志·吴书第九·鲁肃传》: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用之。

    当初鲁肃投奔孙权,孙权向鲁肃请教如何达成桓帝文帝之功,鲁肃为孙权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以及孙权应该怎么做,然后张昭上疏,说鲁肃不够谦逊,妄议天下大势,很反感并且诋毁鲁肃,还说鲁肃年纪轻粗疏,不值得任用,但是孙权不因张昭的评价而介意鲁肃,反而重加任用。

    第十一集

    1、曹皇后与仁宗议论党争之事,评价吕夷简“长袖善舞”,意为:衣服的袖子越长,跳舞就容易跳得好看。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段的人,善于钻营取巧,会走门路。原出自《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说的是战国时期,魏国出生的范雎做了秦国的丞相,深得秦昭王的赏识。燕国的蔡泽到秦国拜会了范雎,劝范雎急流勇退,范雎将他引荐给秦昭王后就急流勇退。司马迁感叹“衣袖长的人善于跳舞,有钱的人会做买卖。”

    2、范仲淹被贬,诸多言官进谏亦被贬,蔡襄在市井作诗发出“希文鲠亮素少与,失势谁复能相扶。”的感叹,出自蔡襄(即剧中的蔡君谟)的《四贤一不肖诗·右余安道》:

    南方之强君子居,卓然安首襟韵孤。

    词科判等屡得隽,呀然鼓焰天地罏。

    三年待诏处京邑,斗粟不足荣妻孥。

    耳闻心虑朝家事,螭头比奏帝曰都。

    校书计课当序进,丽赋集仙来显塗。

    诰墨未乾寻已夺,不夺不为君子儒。

    前日希文坐言事,手提敕教东南趋。

    希文鲠亮素少与,失势谁复能相扶。

    崭然安道生头角,气虹万丈横天衢。

    臣靖胸中有屈语,举嗌不避萧斧诛。

    使臣仲淹在庭列,日献陛下之嘉谟。

    刺史荣官虽重寄,奈何一郡卷不舒。

    言非由位固当罪,随漕扁舟尽室俱。

    炎陬此去数千里,橐中狼籍惟蠹书。

    高冠长佩丛阙下,千百其群诃尔愚。

    吾知万世更万世,凛凛英风激懦夫。

    3、宋仁宗给曹皇后看的《与高司谏书》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书信体政论文。文章采用层层说理的论证方法,先从时间的纵向角度叙事,虚写高司谏正直秉睦,却以实写来揭穿其虚伪本性;后以横向对比凸显范仲淹与高司谏人格的高下;最后依情循理,对高司谏的丑陋与卑劣行径予以痛击。曹皇后说的“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先退一步说,他若是爱惜官位不敢进言,是人之常情,朝堂清流也会念在他是生在蠢人的份上,不予计较,不会逼他做个贤人,然而他却为了掩饰自己的懦弱,反而洋洋自得,更指责范仲淹该贬,便是恬不知耻了。”便是书中的“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部分。

    4、承接欧阳修的《高司谏书》的便是市井之上传闻的诗句“人谓高君如挞市,出见缙绅无面皮。”和“四公称贤尔不肖,谗言易入天难欺。”也是骂高司谏的卑鄙无耻,出自蔡襄的《四贤一不肖诗·右高若讷》:

    人禀天地中和生,气之正者为诚明。

    诚明所锺皆贤杰,从容中道无欹倾。

    嘉谋谠论范京兆,激奸纠缪扬王庭。

    积羽沈舟毁销骨,正人夫从奸者朋。

    主知膠固未遐弃,两轓五马犹专城。

    欧阳祕阁官职卑,欲雪忠良无路岐。

    累幅长书快幽愤,一责司谏心无疑。

    人谓高君如挞市,出见缙绅无面皮。

    高君携书奏天子,游言容色仍怡怡。

    反谓范文谋疏阔,投彼南方诚为宜。

    永叔忤意窜西蜀,不免一中谗人机。

    汲黯尝纠公孙詐,弘於上前多谢之。

    上待公孙礼益厚,当时史官犹刺讥。

    司谏不能自引咎,复将忆过扬当时。

    四公称贤尔不肖,谗言易入天难欺。

    朝家若有观风使,此语请与风人诗。

    第十二集

    1、仁宗终于明白为何皇后反对给怀孕的苗心和升昭仪,然后去看望曹皇后说出了“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出自范仲淹的《灵乌赋》,时范仲淹妻子李氏病死在饶州,他自己也得了重病,在附近做县令的梅尧臣,写了一首《啄木》诗和一首《灵乌赋》给他,劝范仲淹学报喜之鸟,不要像乌鸦那样报凶讯而“招唾骂于里闾”,从此拴紧舌头,不要多事。范仲淹立即回写了同题《灵乌赋》给梅尧臣,斩钉截铁的表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为世人所千古传颂的名句。此处引出设置在曹皇后喂鸟的的场景下,可见曹皇后颇有感同身受之感,故而仁宗能一眼看破皇后心思吟出此赋。后面的“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同是出自此赋,仁宗在此引用此赋同样是吧曹皇后比作范仲淹这样的忠直之臣,借以调侃谏言不被采纳的冤屈,因此皇后也就知道仁宗已明白,故而夫妻和好。

    2、仁宗为小公主取名徽柔,晏殊一眼看出出处,出自《书·无逸》:“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意思大概是,帝王的和善仁德恭谨是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德。故此,仁宗所说,还未出生,便有了功课。

    3、怀吉被关进柴房自省后说出“敬于中而礼于外”,原是“诚于中而形于外”,意思大抵相同,都是说自己内心的变化一定会在外部表现出来,自己内心怀有敬意,自然你的外在会表现出对人的礼仪与尊敬。出自《大学》:“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故此怀吉在此说自己“内心敬得还不够”,然后怀吉请曹皇后赐名怀吉,也可以看出怀吉的聪颖之处。

    4、徽柔出生,仁宗按照皇长子的礼仪赐臣子“浴儿包子”,古代皇子出生,在婴儿出生的第三日,无论是宫中还是民间,均会为婴儿举行洗浴活动,俗称“洗三礼”,这是诞育礼仪中最为隆重的礼仪。在宫廷,为婴儿洗浴的“洗三礼”仪式举行后,君臣都参与到这项热闹、隆重的庆贺活动中。皇帝对参加洗儿礼仪的大臣赏赐“洗儿钱”,为新生婴儿送上祝福。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记载:“祖宗故事,诞育皇子公主,每侈其庆,则有浴儿包子,并赉(lài,赠送)巨臣戚里。”所谓的“浴儿包子”,是指“金银大小钱、金粟、涂金果、犀玉钱、犀玉、方胜之属”。此外,如果诞生的为皇子,在赏赐“包子”后还要秘密赏赐诸宰相,其余大臣则无此殊荣。江休复记载:“公主诞庆三日,宰臣以下包子有金银、玳瑁、犀角、檀香、象牙钱,三舍人独二人权修注得之,四待制三讲筵得之。”其赏赐之滥,可见一斑。故此,也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尹洙立刻在朝堂上进谏反对如此奢靡的赏赐,且有违礼制。

    第十三集

    1、公主降生引出皇位继承人不定的风波,段少连廷议宗室子的问题,并引出宋真宗“咸平五年,周王祐薨,先帝即迎商王第三子允让,直至陛下出生……”的事情加以论证,此事出自《续资治通鉴》,可查。并且宗室子事件给第十八集做出铺垫,仁宗要御驾亲征,晏殊以后事未明,使仁宗亲征之事作罢。

    2、曹皇后想安慰仁宗因宗室子而烦恼,不想弄得不欢而散,仁宗因此游园碰到张妼晗,张妼晗所唱的“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出自《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为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原文为: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是一首思春之词。

    3、仁宗游园归来用毛笔写下了“思永”等词,意思是考虑长久之道。出自《尚书·皋陶谟》:“慎厥身,修思永。” 孔传:“慎修其身,思为长久之道。”唐赵蕃《甸人献嘉禾赋》:“圣虑弥深,皇猷思永。”乃为君之九德,在此引用,是把立宗室子和国家的延续联系起来,是仁宗的自省。

    第十四集

    1、《佳人剪牡丹》歌舞。宋代宫廷中用于礼仪、典礼和欣赏娱乐的节目主要是"队舞"。宋代队舞也是规模宏大,多姿多彩的。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个是72人表演的"小儿队";一个是由153人表演的"女弟子队"。一般在酒宴第三盏时演小儿队舞,第七盏时演女弟子队舞。杨贵妃领唱的《佳人剪牡丹》,是宋代队舞“女弟子队”的重要节目。《宋史·乐志》说,队舞的化妆是“衣红生色砌衣,戴金冠,剪牡丹花”。86版电视剧《包公》中,张尧佐宴请包拯,看的也是这支舞。

    2、张妼晗在歌舞宴会后由贾教习私自带给宋仁宗,张妼晗在仁宗面前跳了一支舞,唱词为“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依相随,映日浴风。”经查历史上确有此舞,名为《踏歌》,踏歌是中国传统舞蹈。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完整唱词为: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依相随,映日浴风。君若湖中水,侬似水心花。相亲相怜,浴月弄影。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但愿与君长相守,莫作昙花一现。

    第十五集

    1、仁宗与晏殊议论中书省王随和陈尧佐处置京东地震和西夏军报的不力,此时晏殊向仁宗提出四个字“过犹不及“,及后仁宗写下了“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出自《大学·中庸》,原文为:“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这句话其实就是在阐明“过犹不及“的道理,要周全地认识事物、处理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生活中,我们处事时往往过犹不及。此处引用,即是在说,知人善任的难处由此,仁宗在其后明白了,知人善用时也要扬长避短,发挥不同臣子的有点,给予他们不同的职责,由此引出了王曾和吕夷简被重启用之,范仲淹亦被调回,此时由废后余波引起的党争至此结束。

    2、贾教习与夏竦偷情,贾教习离开夏竦宅邸时,所唱的一首宋词,“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出自夏竦所作的《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托为一个女子的身口,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也是夏竦送别贾教习时心情的最为合适的表述。

    3、仁宗召见韩琦,对其说“祖宗之法,其精髓在利国爱民四个字上,若真合了这四个字,土地是多种桑还是多种麻,朝廷是重商还是抑商,皆可因时而定,但能利国爱民,万法皆是祖宗之法。”为开启本剧的第四篇章庆历新政做出铺垫。

    4、曹皇后罚侍女抄写《女论语》学礼一章,《女论语》是唐代贞元年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所撰的一部女子训诫书籍。“若莘诲诸妹如严师,著《女论语》十篇,大抵准《论语》,以韦宣文君代孔子,曹大家等为颜、冉,推明妇道所宜。若昭又为传申释之。”

    5、晏殊与韩琦下朝闲聊朝堂争议罢陈尧佐等四相,晏殊说:“君子和而不同,具为国事,争辩起来极易失了礼数,使之刻薄,若成风气,倒失了体面。”“君子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所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第十六集

    1、曹皇后发现缳儿的事情,罚缳儿抄经,被仁宗发现,抄的是“凡为女子,当知礼数,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遍乡村,说三道四”。此出自《女论语第三·学礼》,承接的剧情有两部分,其一,在前面的剧情中,镣子把曹皇后习练的飞白书交给宋仁宗看,对仁宗说“缳儿说,娘娘开心的时候写飞白,不开心的时候也写飞白……”,此说明镣子和缳儿有联系,其二,其后,曹皇后搜缳儿居室,发现了缳儿和镣子来往的书信,因此,在此引用《女论语》,说女人应该知礼,不行该学其他人到处传闲话八卦,忘记了自己的本分。由于缳儿和镣子的关系,自然缳儿是有托镣子在仁宗面前替皇后美言,镣子因此也这样做了,拿皇后的飞白书去给仁宗看,让仁宗多关心看望皇后,因此在后面的剧情中有了仁宗编话本示爱皇后的事。

    2、有首富盐商下婚帖给贾教习,张妼晗拿起婚帖看,可认出“嘉命伏惟”四个字,经查,这是古代婚礼习俗的男方定婚贴,其完整格式如下:

    某位姓 某某

    右某伏承

    亲家某人谨以第几院小娘与

    某男议亲言念蠲豆笾之荐聿

    修宗室之言躬井臼之劳尚赖

    素风之旧既

    令龟而叶吉将奠雁以告虔敬

    至微诚愿闻

    嘉命伏惟合台慈特赐

    监察

    年 月 日具位姓某 定贴

    与剧中的定贴基本相同。

    3、仁宗在临摹皇后写的飞白书,有言“有匪君子,充耳琇莹”,这句诗出自《国风·卫风·淇奥》,《国风·卫风·淇奥》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原诗如下: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皇后在心底是真爱宋仁宗赵祯的。

    4、吕夷简上疏《再论稳固西境奏议》,言道稳固西境需要一个老成谋国之臣,故此推荐范仲淹,张茂则评价此乃“君子和而不同”,与晏殊和韩琦的定论相同,出自《论语·子路》。

    第十七集

    1、仁宗睡前与张茂则忆及前事,仁宗身为太子因皇后礼佛大喜过望却染风寒,晏殊给仁宗讲经文轶事,提及“淳于髡劝谏齐王罢长夜饮宴的故事,讲到最后淳于髡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此处即是引用的是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的故事,楚王发兵想进攻齐国,齐王请淳于髡去赵国搬救兵,淳于髡搬来救兵,楚兵退,齐王宴请淳于髡庆祝,淳于髡以自己的酒量为引进谏齐王不可“乐极生悲”,故提前结束了宴请。此处引用让仁宗得出一个结论“太后去世,也没感到轻松自在,要防着的人和事十倍百倍千倍”。

    2、西夏称帝自称“兀卒”。兀卒:是元昊在西夏国内的自称,汉语是“清天子”之意。在西元1044年,宋、夏议和内容中的称号有所提及:元昊在文书上称“男邦泥定国兀卒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中:“男”是以父子关系对称,“邦泥定国”是西夏自称白高国的党项语称。但最后,元昊还是用“夏国主”的名义向宋称臣,并随送“誓表”接议和。

    3、宋仁宗金殿的题匾“藏修游息”,意思是心里常常想着学习,不能废弃,对学习入木三分,甚至连休息或闲暇的时候也要学习。出自《礼记·学记》:"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郑玄注:“藏谓怀抱之; 修,习也。”后以"藏修"指专心学习。

    题匾“正身明法”,出自《晋书·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意思是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4、曹皇后听闻西夏改元称帝,舞剑配乐唱词出自唐朝李白的诗《关山月》,原诗为: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其中,“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第十八集

    1、苏子美与韩琦等讨论西夏上表宋朝的称帝文件,其中言道“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出自《宋史·列传·卷四百四十四外国一》:“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坛备礼,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称大夏,年号天授礼法延祚。伏望皇帝陛下,睿哲成人,宽慈及物,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欢好。鱼来雁往,任传邻国之音;地久天长,永镇边方之患。”

    2、张妼晗编武士舞,配乐词出自《诗经》中的“简兮”一诗,原诗为: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意思大概主要是形容鼓声咚咚擂得响, 舞师将要演万舞的场面。

    3、张茂则陪曹皇后下棋,看到皇后在墙上挂了一幅书法作品,并说了其中“若夫廊庙其器,有忧天下之心,进可为卿大夫者;天人其学,能乐古人之道,退可为乡先生者,亦不无矣。”经查,这是出自天圣五年范仲淹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应晏殊之聘,掌教书院时作的《南京书院题名记》。

    第十九集

    1、曹皇后用飞白写的字即出自上一集中的范仲淹的《南京书院题名记》:“天人其学,能乐古人之道”。

    2、张妼晗遭冤枉,任守忠向皇后请示如何处理,皇后说:“饮食男女,是人之所大欲存焉,圣人将男女之欲与饱腹之欲并列成人最本能的欲望,食欲每日都得满足,而到了成人,男女之欲若久未得到满足,有时就如洪水盈堤不得疏导,往往就会生了歪路邪路做出路,走了歪路邪路做出路固然可恨,却也依然很可怜,还是要从宽处置。”最初几句是引用的《礼记·学运》中的文言。

    3、皇后殿上的题匾“雍容雅步”,指神态从容,举止斯文。出自《魏书·世祖纪上》:“或雍容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栖栖遑遑,负鼎而自达。虽徇尚不同,济时一也。”

    第二十集

    1、张士逊的辞职上书,“臣张士逊伏奏:,臣伏念臣才识不迨于古人,职次忝居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不常思补……”,此处剧组是借鉴的太宗雍熙元年谏官田锡的《上太宗应诏论火灾》一疏,保留在田锡的《咸平集》中,原文部分为“臣伏念:臣才谋不迨于古人,职次忝居于谏省,敢不常思补报,用答休明。六年九月十三日诣閤上书,昧死言事,陛下于是下御札……”。

    2、宫女陪徽柔放风筝的唱词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词作《调笑令·胡蝶》,全词为: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君前对舞春风,百叶桃花树红。红树,红树,燕语莺啼日暮。

    全词三十二字,以胡蝶(即蝴蝶)起兴,描写了宫廷生活并从侧面反映了宫女的不幸。这首小令,画面描绘鲜明生动、有声有色,有歌有舞,笔触生动,语言明白如话。

    3、仁宗看放风筝,面对皇后吟出“晚来风渐起,能饮一杯无?“皇后答:”春风岁岁至,千樽亦不足”。仁宗的上阕改自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的下阙,原诗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诗意思是,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皇后的答诗大概出自宋陈与义的《茅屋》一诗和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原诗是:茅屋年年破,春风岁岁来。寒从草根退,花值客愁开。此序添诗卷,乾坤进酒杯。片云无思极,日暮却空回。

    4、皇后在劝谏仁宗不要贸然进攻未果,写下了“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河清海晏”出自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比喻沧海波平,黄河水清。比喻天下太平。

    第二十一集

    1、曹皇后教育赵宗实,赵宗实背诵的: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出自于《论语·学而篇》,译文是,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是不如虽贫穷但是开心快乐,富裕却以礼待人的人。“

    2、仁宗请韩琦戍边,韩琦推荐与范仲淹同行,此时仁宗引用了范仲淹的《四民诗 商》: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这是范仲淹的一首重视商业发展的诗。

    3、范仲淹调职入京,与仁宗、韩琦游东京,见路边有活字印刷出版的蔡君谟的《四贤一不肖诗》:当年得从谏官列,天庭一露胸中奇。矢身受责甘如荠,沃然华实相葳蕤。

    写的是四贤一不肖诗的首贤,上百官图弹劾权相。直言进谏不折腰,宁默而生的范仲淹。

    第二十二集

    1、张妼晗孕期找正在与张茂则议论刘平案的仁宗,提及“休沐“日,”休沐“日最早是在秦汉时,当时就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因此官府就每五天给官员放一天假,也就被称为“休沐”。《海录碎事 臣职 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 这也就是“休沐”一说的来历。

    2、张茂则找皇后,曹皇后与皇姑魏国大长公主乘船游湖,皇后所在的湖边亭上的匾上写着“沂水弦歌“,意思是指知时处世,逍遥游乐。出自《论语·先进》:“扞曾点呴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另有苏辙《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中“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名句。

    3、有人向张妼晗献珍珠牡丹象牙冠,被仁宗知道后,仁宗引用了《唐书》中张行成劝谏唐高宗的一句话:恐女谒用事,大臣阴谋,宜制于未荫。原是出自《唐语林·言语》,原文如下:自古祸生宫掖,衅起宗亲者,非一朝一夕,或恐诸抄王、公主谒见频烦,乘间伺隙;复恐女谒用事,臣下阴谋。陛下宜深思虑,兼修德,以杜未荫。

    意思主要是,劝谏皇帝要避免身边的女宠被大臣或者其他有不轨目的的人利用,作为皇帝应该深谋远虑修行自己的德操,将这些忧患杜绝于没有萌发的时候。因此,仁宗重罚杨怀敏和献冠之人。

    第二十四集

    1、范仲淹与韩琦因对西夏战事的攻守产生分歧,背景配乐是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的上阕: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下阙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范仲淹在这首诗中的感叹,也预示了韩琦用兵的失败和兵士惨死的悲剧。

    2、仁宗跪拜祠堂,慨叹战事失利,自己建功立业的心大受打击,并发出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叹,原诗是唐曹松的《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3、仁宗:“且蕃兵战死,非有罪也,忠于主耳;汉兵战死,非有罪也,忠于天子耳。忠孝之人,肝脑涂地,积累怨魄,为妖为灾。”出自范仲淹的《答赵元昊书》。

    另,皇后在见仁宗前所看的文章也是范仲淹的《答赵元昊书》。

    4、曹皇后要翰林院怀吉抄的《诸病源候论》,是证候学专著,又名《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50卷。隋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610年)。为我国第一部论述各种疾病病因、病机和证候之专著。皇后此时看医书是为赵楚玥的病情和40集后的疫症作铺垫。

    5、范仲淹与狄青论战提及“占城稻”,占城稻亦称“早占”、“早米”、“早占城”。宋代水稻良种。真宗大中祥符 (1008—1021) 年间从福建推广于江淮、两浙等路。相传其种来自占城国 (今属越南) 而得名。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防止东南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南宋时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江南东、西路和两浙路尤为盛行。占城稻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

    第二十五集

    1、梁怀吉救徽柔,引用了班婕妤的故事,据《汉书·外戚传下》记载: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婕妤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许皇后坐废。孝问班婕妤,婕妤对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上善其对,怜悯之,赐黄金百斤。

    第二十六集

    1、梁怀吉“打碎”琉璃盏事件,司马光饶恕梁怀吉并以“玉爵弗挥,典礼

    虽闻于往记;彩云易散,过差可恕于斯人”答。玉爵弗挥,出自《礼记·曲礼上》:“饮玉爵者弗挥。”孔颖达疏:“玉爵,玉杯也。”意思是拿着玉爵饮酒时不要挥动玉爵,因为玉爵名贵,挥动它容易失手摔碎。彩云易散,出自白居易的《简简吟》原文: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十一把镜学点妆, 十二抽针能绣裳。

    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

    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另《东皋杂录》云:“文潞公守洛,富郑公致政,司马温公宫祠,范蜀公自许下来,同过郡会,出四玉杯劝酒,官妓不谨碎其一,潞公将治之,温公请书牍尾云:‘玉爵弗挥,典礼虽闻于往记;彩云易散,过差可恕于斯人。’潞公乃笑而释之。”

    南宋许顗 《彦周诗话》也有:“玉爵弗挥,典礼虽闻于往记;彩云易散,过差宜恕于斯人。”

    2、苗昭仪哄徽柔睡觉,以徽柔把“采采芣苢”背成“踩踩木椅”作为调侃。“采采芣苢”即“采采芣苡”,出自《诗经·周南》,原诗《芣苡》为: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3、福康公主徽柔学堂上的对联“声无小而不闻”和“智乐水仁乐山”,“声无小而不闻”出自《荀子·劝学篇》,原为: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意思是借用这两个比喻来说明:声音不会因为小而听不见,行为不会因为隐蔽而不被发现;任何行为都会留下历史的痕迹。即上课不要做小动作,专心学习。

    智乐水仁乐山”完整应为“公生明,偏生暗;智乐水,仁乐山。文情生若春水;弦咏寄之天风。”为《集兰亭序字》,意思是,人要公正不要偏邪,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文思才情要像春水那样涌动不竭,歌咏诵读要像清风一样柔和魅力。

    第二十七集

    1、仁宗与吕夷简和晏殊讨论三冗问题,吕夷简引用太祖一句话“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出自 《续资治通鉴长编》,这句话解释了宋朝冗兵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也是宋朝战斗力低下的根本原因。

    第二十八集

    1、蔡襄弹劾夏竦私德不休,并引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出自《礼记·大学》,完整部分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意思是,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第三十集

    1、导引术:秦汉时期.医学的进步,直接带动了导引术的发展。当时对人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就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西汉时期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筋者,皆属于节”,“胸腹者,藏腹之郭也”。这指的是人体结构。通俗来说,导引术就是按摩疏通经络的养生手法。

    第三十一集

    1、崇正殿牌匾“垂拱而治”,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事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出自《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2、仁宗下定决心改革,并引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或者革命。

    第三十二集

    1、徽柔在学堂背书“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出自:《论语·颜渊》,全文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度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知,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道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内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2、徽柔等在学堂听课,石介为国子直讲,作《庆历圣德颂》,歌颂仁宗大胆启用忠直之臣改革,在剧中此时改革如火如荼的情况下作颂,是有为后面石介被冤枉自杀的悲剧作铺垫,同时,夏竦被贬,贾教习与夏竦私会时,夏竦看的文章亦是此颂。另有欧阳修以此颂反驳有人称石介为反臣的剧情。

    3、花朝节,即传统节日“二月二”,是花神的节日。

    4、仁宗与皇后对饮畅谈活字印刷术,皇后的起居殿牌匾“日乾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5、夏竦与较贾教习私会的外宅牌匾“春诵夏弦”,意思是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出自《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第三十三集

    1、仁宗与皇后议论范仲淹改革,言及“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出自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完整的句子为: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表明当时科举制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第三十五集

    1、宋仁宗开导教育徽柔写文章作诗要“文以载道,诗以言情”。“文以载道”出自宋仁宗时期的著名儒学家周敦颐的《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意思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诗以言情”无可考。

    第三十六集

    1、矾楼“扑买“,“扑卖”指的是宋代一种全民热衷的博彩行为,小到衣物玩偶,大到车马宅院,出售时都搞“扑卖”,这个词经过演变,在今天的陕北话里保留了部分词义,叫作“扑面”。而“扑买”一词指的是投标夺买,是政府向商人、民户出卖某种征税权或其他权力的制度。在一系列的语音演变之后,它或许与我们今天常用的“拍卖”颇有关联。《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七金皇统七年:“帝谕宰执曰:临安居民皆汲西湖,近来为人扑买伦(作)田,种菱藕之类,沃以粪秽,岂得为便?况诸库引以造酒,用于祭祀,尤非所宜,可禁止之。”

    第三十七集

    1、徽柔回宫所背诵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出自战国荀况的《荀子·天论》,完整的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意思是:大自然的规律永恒不变,它不为尧而存在,不为桀而灭亡。用导致安定的措施去适应它就吉利,用导致混乱的措施去适应它就凶险。加强农业这个根本而节约费用,那么天就不能使他贫穷;衣食给养齐备而活动适时,那么天就不能使他生病;遵循规律而不出差错,那么天就不能使他遭殃。

    从接下来的剧情中,可以看出,这句引用暗示了范仲淹变革的失败,因为范仲淹的变革让天下趋于临时的“混乱”,从而让仁宗本已就因为水洛城事件而对支持变法有所动摇的决心更加松动,新政变所谓的“苛政”,最终又演变成“君子党”“小人党”的党同伐异,最终范仲淹失君权的支持而最终改革失败。另外也与大殿之上的牌匾中“垂拱而治”的思想暗合,从此处亦可以看出宋仁宗的治并非只有孔子的“仁”,还有部分的“无为”。

    2、许兰苕为张妼晗所唱的小曲为欧阳修的《江南柳·叶小未成阴》,词为: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由于此词的内容被王拱辰夫人听到,引出了后面剧情中王拱辰的弹劾,还有与贾昌朝调查欧阳修外甥女的事件有呼应。

    第三十八集

    1、四公主不幸因哮喘去世,仁宗去李顺容祠堂跪拜,祠堂牌匾“杯圈之思”,解释为思念去世的母亲。。杯圈的出处:《礼记.玉藻》:“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孔颖达疏:“杯圈是妇人所用,故母言杯圈也。”)表示思念亡母的成语有“杯圈之思”。也作“杯棬”。《孟子.告子上》:“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棬。“

    第三十九集

    1、皇后向仁宗禀报最兴来的病情,仁宗想去看望最兴来,皇后力谏不可并上“废后诏”进谏,仁宗展诏,经查,其上内容为晋光武帝废后的诏书内容,原为:皇后(剧中加“曹氏”二字)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第四十集

    1、滕子京被贬,范仲淹出任陕西巡抚,欧阳修不忿,苏子美见其上书念出其文,文章出自欧阳修本人所作《朋党论》,剧中所引为原文第二段: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与之前的剧情中欧阳修和富弼晏殊等说的相呼应。

    2、石介被冤枉,夏竦与贾教习幸灾乐祸,夏竦吟道“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出自石介的《庆历圣德颂》,在这里是夏竦的反讽。

    第四十三集

    1、继欧阳修被贬后,晏殊亦不能自保,仁宗又翻出旧事晏殊为章懿太后所作的神道碑文,奉刘娥为仁宗生母,晏殊说的《章懿太后神道碑》中:“五岳峥嵘,昆山出玉;四溟浩渺,丽水生金。”是破题之作。在《四库全书·子部·录宋·邵伯温卷二》中,晏殊的碑文“盖以明肃太后为尊也。学士大夫嘉其善比,独仁宗不悦。”

    解释了晏殊被弹劾和被贬的原因,虽然当时士大夫喜欢,但是在后来君子党和小人党的党争之中,晏殊因此事被弹劾,仁宗借此机会贬晏殊。

    2、晏殊唱词为《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译文: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第四十四集

    1、赏月之会,苏舜钦会宾客于进奏院,王益柔作《傲歌》:九月秋爽天气清,祠罢群仙饮自娱。三江斟来成小瓯,四海无过一满壶。座中豪饮谁最多?惟有益柔好酒徒。三江四海仅一快,且挹天河酌尔吾。漫道醉后无歇处,玉山倾倒难相助。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

    王益柔因此诗被王拱辰等弹劾,被贬。

    据《宋史 列传第七十七》:苏舜钦会宾客于进奏院,王益柔醉作《傲歌》,拱辰风其僚鱼周询、刘元瑜举劾之。两人既窜废,同席者俱逐。时杜衍、范促淹为政,多所更张,拱辰之党不便。舜钦、益柔皆仲淹所荐,而舜钦,衍婿也,故因是倾之,由此为公议所薄。

    2、李定弹劾苏子美等,言及“江修复,周延隽等,服惨未除”狎妓。服惨,犹服丧。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然其闲有服惨未除,而与此妓乐会者,亦岂俱出於文致耶。”

    第四十五集

    1、赵宗实与高滔滔成婚,背景诗乐出自唐李白的《长干行两首》,完整诗篇如下: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第四十六集

    1、皇后与仁宗在宴后小憩,殿内匾额“涂歌里咏”,意思是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同“涂歌邑诵”。出自《齐故安陆昭王碑》,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老安少怀,涂歌里咏。莫不欢若亲戚,芬若椒兰。”

    2、贾教习看望夏竦,提及夏竦先被封相后又被迁的事,夏竦言及王拱辰上疏:“大臣和则政事修,竦前在关中,与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共事。”出自《宋史·列传·卷四十二》:“竦之及国门也,帝封弹疏示之,既至亳州,上书万言自辨。复拜宣徽南院使、河阳三城节度使、判并州。请复置宦者为走马承受。明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又明年,召入为宰相。制下,而谏官、御史复言:"大臣和则政事修,竦前在关中,与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

    (未完待续)

    © 本文版权归Tommy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视剧《清平乐(第1-46集)》考据——凡127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gg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