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做喜欢的事,过想要的生活,爱自己
又到每年春运时:苦中作乐的归家之旅

又到每年春运时:苦中作乐的归家之旅

作者: 陆零柒零 | 来源:发表于2016-12-15 10:46 被阅读75次
    每年春运的冰山一角

    今天,2017年春运正式拉开帷幕。从1954年到现在,一年一度的春运陪伴了中国人整整62年。无论是年方二十的青年、人到四十的中年、还是六十花甲的老年,不管你是坐汽车、乘火车、搭飞机、乘轮船,每年以春节为中心长达40天的春运,大家都会经历。

    只是岁月赋予不同年代不一样的魅力,在6070后的眼中,春运代表着什么呢?

    6070年代生人的童年,春运不像现在这样规模庞大,当时中国的人口流动大多是在省内完成,很少有人会到外省打工,户籍制度还紧紧地限制着人们。所以当时的春运,最主要是走亲戚、串门,朋友之间拜个年。

    当时的春运现场更多地集中在汽车上,提腊肉腊鱼的,带粉丝干粮的,年货是绝对的主角。寒冬腊月,人挤人,车厢里犹如开了暖炉,你一言我一句,东家长西家短,不亦乐乎。

    八九十年代,是承载6070后青春回忆的两个十年。此时的中国,因为改革开放和人口管控的放松,人口迁徙数量越来越大。沿海城市因为政策照顾率先发展起来,内地和西部越来越多的人前往沿海打工闯荡。

    八九十年代,“下海经商”开始成为时代现象,6070后的很多人是当时下海经商的探索者,他们和那些南下读大学的同龄人,一起组成了八九十年代春运的主力军。寒风瑟瑟,却必须站在简陋的售票大厅等着态度恶劣的售票员打开售票窗口,车票贩子也在那时候登上了历史舞台。

    苦等买票只是第一步,要想顺利乘上车还得在候车大厅中受一番苦。卧铺还好,只有硬座的同志们可要费点心思。我们现在嘲笑印度火车的拥挤不堪,殊不知那是中国没有空调绿皮车的八九十年代的缩影。

    当时的火车窗户是可以打开的,由于火车停站时间有限,有人为了能上车,不顾一切地从车窗里钻进去,带着大件行李的也将行李从车窗硬塞进去。带小孩的父母,担心在汹涌的人海弄丢孩子,紧紧牵着孩子的小手,或者直接把孩子搭在肩膀上,提着行李咬牙前行。孩子的哭闹声,混杂着摩肩接踵引起的吵架声,都在归家的急切中,被蒸腾得几乎窒息。

    因为拥挤发生口角甚至动手的现象很多

    同8090后因为结婚和工作压力主动选择不回家相比,6070后的春节,更多的是想回家乡看看。无论是物质贫瘠,交通条件恶劣的过去;还是快速发展,高铁动车四通八达的当下,回家已经是一种习惯,一种信仰,无关乎身份地位。如今,6070后已步入中年,事业稳定,生活殷实,很多人有了私家车,即便出行也都会选择飞机、动车高铁或者软卧。

    虽然春运期间的票依然难买,春运人口迁徙仍然是从沿海到内地,但无论是买票、进站、乘车,条件相较过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没有汽车又买不上票的,也有自己的回家之法。这几年,民工们骑摩托车返家过年的新闻频出。一列列车队,跨越几个省的国道,在归家的路途上,彼此照应。颠簸的幸苦,都化解在故乡亲人的等待和守望中。

    对于6070后而言,他们已经有条件或方法避开最具春运代表性的场所,春运已经变成一段回忆,一种信仰。虽然乘坐自己的私家车宽敞舒适,可和过去所有人不分阶层、民族、贫富通通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共同谈笑着一年的苦与乐相比,总是少了点什么。

    或许再过20年,春运仍然存在,不过将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它或许仍然是人们集中回家过年的高峰期,只是不再肩负如此巨大的社会变迁意义。再过20年,我们这些6070后们都将步入晚年,到那个时候,春运就是翘首以望儿女何时归的最好回忆。

    又到一年春运时,票依旧难买,你,此时在哪里呢?过年回家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到每年春运时:苦中作乐的归家之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gw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