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在某个论文网站下载的东西都是正经东西,谁知道现实再一次深深打击了我……我不得不承认,这篇仅看文章标题绝对正经到不能再正经的东西,竟然为贵宋地摊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喂)。好吧,这篇文(书?)的名字叫《王安石全传》(注意:叫这个名字的书不止一本,我在此特指作者为“姜穆”的那本),如何,看起来格外正经吧?
不过呢,后来我又仔细看了这书的前言,作者明确表示自己写的不是历史而是小说,也就是说类似“演义”的东西,好吧这大概是先给作者的偷懒和不负责任弄了个保护伞,但演义好歹也得符合一点基本法吧……
下面我们就来慢慢读这本看似“正经”的书。
开篇就是我们的主角熙宁元年四月奉诏进京的剧情,之前的历史事件全跳了过去……给个好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本来以为待会就能看到越次入对什么的,哪知道作者笔锋一转,说介甫为了进京,买了一条船……?
买了……一条船?
哪怕王介甫再对金钱没概念,也不会为了进京而买条船吧?雇条船很困难么?
作者随后给了解释——汴梁居,大不易,买船总比买房子便宜……
大概作者是忘了汴梁这地方上至宰相下到小吏都是租房居住。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一件事——那个让小雱儿去找间跟司马君实当邻居的房子的梗,被作者你吃到肚子里去了么?
OK,吃了也无妨,不影响剧情发展,下面一个细节让我只能做出“托腮”的动作了——
“爹爹,你知道外间的人说你什么嘛?”
“说什么?”
“外间说,你是拗相公。”
………………
拗……相公……
这还没拜相呢,直接就叫相公了。
不过这些都是细节,既然是演义,大可以不必太过计较。
下一个槽点是,在船上给小雱儿大概讲了足足两章的澶渊之战……
这到底是讲神宗朝的事情还是真宗朝啊,而且那段历史跟本文主旨有啥关系不?
哦,大概是作者觉得介甫的偶像是准大爷,也打算像寇忠愍公那样来个领军出击,收复燕云?于是对寇平仲各种吹捧(嗯,其实我也蛮喜欢准大爷)……但介甫的偶像明明是孟子他老人家好不好?算了这个真的不能计较太多……
匆匆扫完澶渊之战,除了少数细节之外基本还算没偏离,也罢,就算多听了段前朝故事,横竖没损失不是?
好不容易第三章,王介甫顺利抵达汴梁,为了感谢船工们,他带着家人在聚贤居请客,接下来,一段让我风中凌乱的描写就来了……
王安石把酒干了。
把酒……干了……
干了……
估计包希仁得哭死——当初在三司(群牧司?好吧这个大概是个永久的谜了)我怎么劝你你都不喝,这会儿喝得这么爽气?你也实在太不给我面子了吧!
又,此处应关注一下“二锅头”……嗯,大家都懂的。
一顿饭吃完,王介甫停在码头的那条船就失火了……
我一直怀疑这是作者故意让介甫一无所有之后,好方便他投奔小顼?嗯……似乎也没毛病……
好吧介甫他们好歹把会子之类的金银细软之物带在了身上,不然作者你还真打算让介甫一文不名地进京?
接着就是介甫去拜访韩绛+曾公亮,文中特地说明这俩之前曾经在小顼那里大力推荐过介甫,所以小顼一上台就赶紧把介甫从金陵叫来了。
持国:三哥虽然我们是亲兄弟,但跟我抢介甫……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顼表示只要有人当这个冰人就行(等等你这话似乎哪里不对),我不在乎是韩家三郎还是五郎。
然后,亮瞎眼的地方来了。
子固!!!你不是跟介甫关系最好的么?为啥这么快就把介甫卖了还卖得这么彻底??
曾公亮表示自己只是个传声筒。
这也是本文中子固唯一一次出场,就这么地……好吧我不知道用啥形容词了。
然后当天晚上,作者写道——王安石那夜喝了不少酒。
介甫你啥时候被永叔传染了酒瘾???
作者大概觉得这是演义就可以乱写一气。
这边曾公亮在小顼那边各种吐槽介甫的时候,稚圭把永叔和宽夫邀请到自家园子里聚会,请注意书中把稚圭家称为“尚书府”。
韩稚圭堂堂一个昭文相,哪怕是在治平元年加了一个除尚书右仆射的使职,也没改变他首相的实际差遣,最多就是食实封加了点小钱而已。
估计这作者完全没弄懂北宋官制(其实我也没搞懂,但觉得好歹比这个作者还清楚点23333)。
接下来,这几位的对话大概能亮瞎所有人的眼睛……来来,欣赏一下。
槽已经吐不过来了,大家还是自己去找亮点吧,总之如果不是看清楚对话这几人的姓名,我会觉得这大概是九帝姬和秦驸马在暗中谋害岳相公……
紧接着下面还有一段,算了一起放上来,反正要雷就雷个痛快。
顿时觉得韩稚圭很有副本里反派小boss的派头,而欧阳老师和文宽夫则是充当了刷怪副本之前那些小喽啰的角色……
至于下文里提到的什么汴梁城中最近流行“李煜的新词”,我也只能当是没看到啊没看到……
比较奇怪的是,作者为啥对向皇后的政治能力这么看好呢?你就算是看好高滔滔我也不奇怪啊,向皇后哪来的政治力呢?(黑人问号)
接下来的剧情就到了王介甫的“越次入对”,作者不惜耗费笔墨大书特书,前半段虽然不乏作者的吹捧之言但好歹还基本符合史实,后半段就直接让介甫把自己一堆变法方针给拿出来了……好吧你牛叉,你比历史上的王介甫还能干233333。
然后,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王介甫你是熙宁元年进京之后才把你家长女嫁给吴充家儿子的么?好吧我一时半会查不到资料,如果哪位小伙伴知道这件事发生的确切时间麻烦在文下回个帖。
不过这个嫁女问题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为什么熙宁元年的朝堂就已经分成了变法派和反变法派?
司马君实表示自己不会去反对一个还没诞生的东西。
韩持国表示自己从来都不是支持新法的人士。
此外子华等人表示自己已经受够打酱油的剧情了。
紧接着,作者虚构了一个叫“缪芒”的黄门,这位一出场就被定位成“奸佞”的公公负责将阿顼与介甫的各种谈话内容告诉以韩稚圭和文宽夫等人为首的反变法派。
而接下来的剧情也开始各种清奇的脑洞大开。
比如,作者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大书特书沈存中如何运用自己扎实的地理知识,将前来进行边境谈判(讹诈大宋)的辽国使者忽悠到找不着北的事件……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当是熙宁八年的事情,好吧看在作者辛辛苦苦讲述的故事情节还算靠谱的份上,我就忽略这个时间线的bug了。
文中剧情比较让我有点吃惊的是,本来在这段历史中基本属于打酱油的刘敞居然成了反变法的急先锋,对我们的王介甫各种发难。
其实刘敞也不能说是完全置身事外,只是这段时间他的作用实在不如其他反变法人士来得强……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作者把刘敞拎出来刷一圈存在感到底是为了什么,于是继续往后看。
嗯,作者把王介甫科考获得第四名的原因归咎于考官的不公平(因为某个考官要讨好晏老师女婿的弟弟?这个关系有点绕人……),小祯表示那这个锅就扔给晏枢相吧,那句“孺子其朋”朕没看到,就这样,散朝。
接下来作者的结论怎么看都有些奇怪——欧阳老师可能是出于补偿的心理,多次向朝廷举荐王介甫。
好吧作者你开心就好。
下面的剧情向着有些莫名其妙的方向发展。
我就先不说这些联姻的描述是否正确了(事实上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咳咳,那个什么丑闻明明是有人诬陷欧阳老师的,你让司马温公一个老绝户情何以堪2333333
这些狗屁倒灶、乱七八糟的事情好不容易说完,本文都进入第九章了,看看全文页数,也接近一半翻过去,终于看到了条例司成立,开始变法。
谢天谢地。
迩英奏对,历史上本来也就是司马君实和吕吉甫在那边互相吵,作者来了个大乱炖,什么欧阳老师啊,唐子方啊,范尧夫啊,全都在迩英殿里面宣示了一下自己的存在感,小顼觉得这些人实在太碍事(估计是嫌吵),然后看看别人不好贬,唯独这个范尧夫好欺负,直接把他贬去庆州了。
……小顼,人家范尧夫要到熙宁七年才权发遣庆州,这才熙宁二年你就把这位小范相公给扔那边去了,河中府的宣抚判官找谁来干啊?(历史上熙宁二年范尧夫是知河中府)
接下来的一幕大概可以称为“子瞻大义灭亲,老臣殷勤规劝”。
为啥我觉得这段剧情里唯一不崩的就是文宽夫呢2333333好吧子瞻你是啥时候搭上宽夫和彦国他们这条线的?算了这不是重点……
接下去这些反变法的老家伙们各种吐槽外加诅咒新法之后,本来打算把苏子瞻推出去当成反变法的急先锋(我一直觉得作者的思考模式相当迷……如果苏子瞻真的当了急先锋,大概第一个被砍死的就是他了233333),结果被王介甫那边先下手为强,把苏子瞻弄成开封府推官(好吧我终于找到了一处符合真实历史的剧情)。
眼看着大苏指望不上,彦国他们开始另外想招,这个招数是什么呢?
向皇后再一次发威,轻松识破反变法派的小伎俩,至于《辨奸论》则成了司马君实的伪作……好吧,就算这群旧党想炮制出这样一篇文来,那作者你也得看看这几只有没有唐宋八大家的文笔才行啊!
这又不是随便模仿个书信的字迹(彦国开始打喷嚏),而是得实实在在写出一篇绝世好文才行的,这几个哪怕就是真当了枪手,也写不出这篇文啊233333
作者你真是太看得起他们几个的文笔了。
司马君实:臣不能为四六。
下面的剧情继续能让人跌破眼镜——彦国接连上书终于申请了告老还乡,作者的意思是彦国这么做等于是把《辨奸论》的责任扛在自己身上,保下司马君实和吕献可来(事实上我完全搞不懂作者为啥会这么想,哪位妹纸想明白了的?),然后……君实因为愧疚,自己掏钱做东在白矾楼为彦国饯行。
???
我承认我在这篇文里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司马君实……
君实表示自己没那么多的钱,更不会在白矾楼这种地方不光吃饭还叫风月行首来陪伴。
顺便说一句,作者还在这段饯行的剧情里给彦国安排了一个他当年青梅竹马的妹纸跟他重逢的桥段……算了,大概这种写法属于比较流行的段子,我就不去想晏家娘子的事了。
再顺便……有人似乎在觥筹交错间冒出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只能当自己没看见啊没看见。
这边文宽夫和司马君实他们还在继续暗戳戳地阴谋反变法……
本来打算继续围观万恶的旧党实施各种阴谋诡计,谁知道上一章还是上两章被贬出去的范尧夫竟然不知啥时候又跑回来跟小顼聊天了(估计作者压根就把自己已经贬了小范这事给忘了),好吧,总算也是回归了史实的正道,下面应该可以好好看文了?
之后稍微走了一下史实路线,司马君实和吕吉甫的迩英奏对(我就无视作者从头到尾都在吹捧青苗法吧……)。
吕吉甫大获全胜,然后大家提议去相国寺喝一杯……
喝一杯……去相国寺……?
作者你是不是误会了什么?
你说大家去相国寺买几块烧猪肉回来啃我都相信,喝一杯的地方有的是,为啥要跑去相国寺?
好吧大概作者觉得那边的和尚都是酒肉和尚。
然后吕吉甫开始对王介甫八卦各种旧党的花边新闻,包括司马君实家放高利贷的事情……
嗯,很好,君实家放高利贷……
那麻烦你告诉我,君实家如果真的放高利贷,为啥元丰五年他连给自己老妻办理一个像样葬礼的钱都拿不出,只得卖掉自己仅有的三顷地?
黑旧党我不反对,但好歹你也得拿点实锤出来啊!
之后一边在某处喝酒(搞不清是不是相国寺)一边又叫了行首来陪酒……好吧介甫你大概真是跟着吉甫他们学坏了?
介甫:女人我只要我老妻一个就够了。
中间还穿插了韩子华吐槽赵廷美把牵机药喂给了李后主……
OK小二义这回应该是高兴了。
歌姬进来唱了好几首小词,然后又扯到了柳耆卿和苏子瞻的词风问题,接着……大家估计已经想到要扯什么话题了。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
我就先不说记载了这段话的人本身就是南宋的,只说这首“大江东去”,当时才是熙宁二年,你让苏子瞻从什么地方变出来给你???
没有知识也要有常识啊……
另外一边司马君实也在家中大宴宾客。
算了我就不吐槽这个生活奢靡+喜欢饮酒的君实吧,还是来看看更劲爆的描写。
作者在这里以八卦的笔风、谜样的推理,向读者讲述了青苗法之所以在推行过程中,地方官吏会提高青苗利率,强行摊派乃至在城市里发放,原因都是——司马君实在背后指使,并且派人暗中通知那些比较守旧的官员。
比如……判相州的韩稚圭。
很好,这个脑洞我服。
不过麻烦作者你告诉我,当时司马君实的官职不过是右谏议大夫,而韩稚圭作为退休的首相出判大名府充河北路安抚使,他凭啥要去听一个连两府都没混进去的下级官员的意见?
更别说之前英宗皇帝的时候,君实才刚刚因为濮议的缘故跟稚圭撕了一年多……
写演义可以,编脑洞也没问题,但作者麻烦你稍微写点靠谱的?
然鹅,接下来还有更精彩(更不靠谱)的表演!大家掌声有请不但在家中招歌姬献舞陪酒,还想跟歌姬春风一度的司马君实!
这形象,这描述,啧啧啧啧……你说这是夏子乔,是宋子京,甚至是韩稚圭或者文宽夫我都认了,但作者你说这是司马君实?
他如果对女人这么开窍,当年他夫人哪里还会煞费苦心给他纳妾……他大概也不至于成了老绝户。
持国等一群友人表示自己不认识这个狎妓喝酒的君实。
然后酒酣耳热之际君实感叹自己文学造诣不深,没法酒后舞文弄墨一番……嗯,很好,那之前的《辨奸论》你是咋写出来的?
时间晃悠到了熙宁三年,韩稚圭在大名府按照君实的吩咐(啥?)上了那份著名的反对青苗法的折子,小顼看了很恼火——你们还能不能好好变个法了,天天搞这些幺蛾子作甚啊。
看了韩良辰的奏折,王介甫表示很受伤,心灰意冷地跑回家去想辞职回家。
小雱儿对他爹说出了一番惊世骇俗的话——
很好,小雱儿这回不说砍掉韩稚圭和富彦国的脑袋,直接说君实就是这帮人的首领……不过最后那句话我觉得似乎还有点什么隐藏的含义(先忽略这文里无数人都对小顼直呼其名),难道他是说,小顼是造成这些反对派对新法反扑的罪魁祸首,于是……小雱儿你真正用意是让介甫……?思之不寒而栗。
新法若是要这样实行,那可真是你宋药丸。
还有,介甫啥时候变得这么面瓜了?历史上介甫看到稚圭这篇奏章的时候,可是让条例司的人把奏章挂出来,逐条依次批驳,最后都让稚圭“申辩愈切”了,然后才愤而回家称病顺便跟小顼发了一大堆牢骚……
大概作者是想塑造一个老好人的介甫,这回总算是明白了。
接着是东明县的免役法事件,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那个几百个东明县农民跑来开封找王介甫聊天的事件。作者再次让君实背了这个事件的黑锅,还用了春秋笔法将事情经过描写得绘声绘色。
我把这一段的剧情全部贴上来,大家可以慢慢欣赏一下这个黑心司马君实的生动形象。
嗯,剧情看上去很完美,作者也彻底达到了他抹黑司马君实的目的。不过作者先生能不能请你回答我两个问题——
[if !supportLists]1、[endif]历史上这件事发生在熙宁三年的腊月,而那个时候倒霉的君实已经被小顼扔到陕西去知永兴军了,能不能请你告诉我那个贾蕃要如何在开封见到君实?
[if !supportLists]2、[endif]历史上这件事曝光到小顼面前则是第二年的五月,而熙宁四年的四月君实就已经自请罢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而他从永兴军到西京是直接去的,连回京都没有),到了洛阳埋头写书,闭口不言政事,他还会不会管新法的这些狗屁倒灶事情?
至于文中后来说君实的儿媳妇(也就是司马公休的夫人?好吧我至今都没闹明白公休到底娶了谁家娘子,难不成作者你在哪里查到了绝密资料?)暗中托丫鬟给介甫递了张纸条,上面写了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也就是说揭露自己公公?好吧这已经有点超出我的想象力范畴了),介甫一笑置之并未在意。
嗯,很好,介甫果然胸怀大度,宰相肚里能撑船。虽然这个人设不崩但我为啥一点都萌不起来?
小顼对此勃然大怒,下令详查此事,于是君实担心自己先前做的那一堆烂事曝光而找到吴充求情(作者能不能请你告诉我君实为啥要去找吴充),吴充也没啥好办法,于是俩人只好走一步看一步。第二天朝堂之上又是一通吵闹,范景仁出面diss了一把新法顺便和了一把稀泥,君实感动得一塌糊涂,想着“范镇和自己没什么交情,还能如此替自己说话,总算不是孤立无援的啦”。
很好,作者大约是不知道君实和景仁是二十多年的交情,两人约定生前彼此给对方写传,后死者为先死者写墓志铭……如果这种交情都还叫做“没什么交情”,那我实在不知道作者心目中的“交情深厚”到底该深到什么样?
此外……
范景仁熙宁三年十月就被罢了翰林学士的职位,强行退休了,作者你是从哪里找来个还能立于朝堂之上的范景仁?
算了我真心不能对作者的史料功底有任何的幻想……
接下来就是恍如穿越的变种“司马光辞枢密副使事件”,历史上这件事明明是发生于熙宁三年,作者将之推后了一年不说,还信誓旦旦地写道“君实本来的任命是中书省参知政事,后来被小顼改成了枢密副使,于是大大不满之后索性辞职不干”……
拜托,就算君实真的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介甫也会立刻提出反对的好不好?那时候他已经拜相,小顼你弄个君实放到他手下天天跟他唱反调,你还要不要变法了?
被雷到现在,我觉得自己已经练就了避雷针的功夫。
剧情总算推进到“君实罢判西京留司御史台”,然后作者还不忘记吐槽范景仁,说他是仁宗年间的状元而毫无政务上的建树。
大概是把景仁当初考中的那个“省元”直接当成状元了。
接着吐槽君实在西京的独乐园,说“独乐园居于陋巷”的说法不准确,然后毫无理由地推测那个园子肯定不会小,肯定又花了一堆钱在那里摆奢侈云云。
……好吧作者你高兴就好。
小顼又因为那个稚圭“欲兴晋阳之甲,以清君王之侧”的传言而大怒,本来打算要直接把韩稚圭抓来从重治罪,介甫苦口婆心地劝小顼不能因为这个就直接把稚圭给KO,否则引起反变法派的反弹将更加剧烈……然后小顼说要在军队里玩玩大清洗之类,把军队里那些稚圭以前的老部下什么的全T出去。
小顼你是不是有被害妄想症?
至于我看到提前十余年出炉的“朔党”“洛党”“蜀党”字样,我只能说作者你大概更适合写篇穿越文。
后面讲述各个新法实施的章节实在是乏善可陈(懒得吐槽?),基本就是在给各个新法唱赞歌,此外沈存中被塑造成了一个不爱名利佛系为官的士大夫,嗯……大概作者又不知道把谁的人设给套在了存中头上,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于是放弃。
作者再次强调了一下存中在宋辽边境谈判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且再次讲述了一遍谈判经过……其实我只想说,沈存中那次边境谈判事件发生在熙宁八年三月,这边王介甫还没有第一次罢相再复相呢,作者你这是要穿越么?
流民图剧情终于来到,介甫第一次罢相,小顼下罪己诏,那边西京的彦国和君实他们在庆贺(啥?),君实还顺便上了一个请罢新法的奏章。
看到这里我居然有点感动——不是为君实的锲而不舍,而是为自己终于能看到一点符合史实的剧情……
其实我对这种文没啥追求,只要符合史实就行啊,真的。
吉甫也总算是背叛了介甫(喂!!!),然后被赶出朝廷,作者也不忘记对吉甫小碧池吐槽一番,大致意思就是说吉甫心胸狭窄,用人全凭自己好恶,而且假公济私、搜刮民财……等等为啥把新法的错误全推到吉甫头上去了?
曾子宣等人表示就让吉甫一个人背锅好了。
小雱儿表示还要继续报复一下。
介甫觉得还是佛系一点的好。
第二次罢相之后本文也终于接近了终点,当然作者对君实尽废新法吐了一大堆的槽,鉴于他吐槽的水平虽然很烂但好歹还基本贴近史实的基础上,我还是不吐槽他的这个吐槽了吧……
最后的最后,介甫病逝于金陵……诶,这就结束了么?跟子瞻的一笑泯恩仇呢?“从公已觉十年迟”呢?
大概这个作者是吃神荆的吧……我只能这么认为了。
最后一个槽点:作者你为啥写荆公享年六十四?他明明是六十六岁去世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