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过志愿的生活系列,献给生命里遇见的志愿者和被志愿者沁润的人们。
这是系列之五。
两个男人和他们最后的倔强
一个人,两年的时间,前往三个不同的省份,编目20000本以上,搭建三间具有完备图书借阅功能的图书室。
可是,这一切,他从不主动向人提起,仿佛未曾发生过。
这是又一个平常的高二早晨。密哥在微凉的风里围着操场跑完每日的例行长跑。他低着头,若有所思的样子。
“也不知道那个家伙起床没有?”他偶尔望向操场一边的教工宿舍,偶尔又顺路瞄一眼高三毕业班教学楼的顶层,那里有间志愿者搭建的图书馆。
换作以前,他除了功课,还有跑步、思考的生活,在旁人看来略显单调。但如今,密哥越发觉得这规律而单调的“苦行僧般的”生活,值得坚持。
至少,眼面前,出现了那个家伙——那个和自己一样不多言语、瘦瘦的、“苦行僧般的”生活着的家伙。
睁开眼睛,从蜷缩在被桶里的角落望向陈旧的窗,冬日的寒气在窗外泛着白。一床、一桌、一衣柜,简单的房间,容不下更多。他掀开蒙着头的被子,打了个寒噤,缩回去,裹得更紧。不一会儿,操场上熙熙攘攘开始有人声,他照例迅速铺平单薄的被子,用冰水洗完脸,出门。
门卫室的收发单和邮局的包裹又堆积了不少,他像个快递小哥那样抱了一摞快递上楼,好几次险些掉落,终于爬到顶楼。
打开电脑,拆了快递,用扫描枪一一记录条码,查找分类,像专业图书编目系统一样,一本又一本地重复着这全套的惯例流程。
实际上,没有人介意他是否编目专业,只要能借还书就可以。但他不懈怠,一丝不苟地做着这些。不知不觉,已至午间,学生们纷纷前来阅览、借还、聊天、会友。俨然成为热闹的俱乐部。可这热闹与他全然无关,他只有安静。小声安静地办理登记,退还押金;安静无声地帮忙快速、准确地找到想借的书籍;安静地仿佛随手推荐一本书递给你。
又一个早晨,地面有水的地方结着薄薄的冰。他呼出的白气,在整个操场绕了一圈又一圈。他照例洗了冰水脸,收书、搬书、拆快递、录入、编目、上架、借阅、办理登记和退还……一切仿佛“苦行僧般的”纪律严明,严苛要求自己,非一般的自律。
后来,他就这样徒手建起了几间乡村图书馆;他也跑过了无数春夏秋冬的早晨。
她常想:看一个人,看他无人看管、无利可图、无功名可追时,自律的样子,最性感。
她嘴角微笑,还常想:她很幸运。一下子认识了两个这样的性感男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