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时间如此流逝,里面的故事如此这般。
---------------------------------------------------------------
马路有个陈老师,日夜课堂声声说
方寸世界讲课本,学子莘莘齐聚堂
按照那个时候的几位补习班老师的原话说:
我是一个数学的钝材、英语的奇才、语文的怪才。
这三段故事总是离不开那段最初岁月的补习班,那里总有一张张泛黄的草稿纸,草稿纸写着密密麻麻的补习作业,补习作业被那群嬉笑的少年互相传递........而忘记了身后还有那几位严厉而慈祥的补习班老师。
虽然补课是一件痛苦的事,但在之后的莫舍如年的岁月里,我总是会怀念那三段在90年代末期的补课经历。
他们总是如梦,如雷,如雨水般浸润后来的流年人生。
在后来的中学阶段虽然也补课,但是更早之前的90年代末期的补习班,是一种精神上的纯粹。
就像是你在夏季的梅雨季,头顶上顶着暴风雨的中央,空气的闷热使你每一次呼吸都感到窒息,空气的热风使你每一个毛孔都感到心悸。
但是却在那刹那,电闪雷鸣,平地声雷,天降甘霖,雨润大地,虽然只有一刹那的雨水,但从此心田却得以被无声的浸润。
01 路边的数学陈老师
我总是会在每周五的小学四年级下课后,坐着在我老爸的一辆脚踏手动挡的老爷摩托车飞驰街头。
你可能会问,我的那辆之前去鱼婆婆的鱼皮豆腐的赛克牌自行车哪去了?
它陪伴了我整个小学的时间,每周一至周四,我都会骑着它;它在周一到周四在,但是在每周五却不能在。
因为我们要赶着下课潮还没有那么多堵的时候,必须飞速飞奔,马力全开,刹车不带,穿过三十二个条街,直至抵达一个叫“易嘉桥”的地方。
如此火急火燎地,是为赶去上陈洁芸老师的数学课。
陈洁芸老师,是我那段时光里第一个校外补习班的老师,她补习我们数学,当时她的年纪应该快接近古稀了。
去她那里上课,一个是因为陈老师是我们当地优秀的小学奥数丛书的优秀编者之一,二个是她会把抽象的思维意识通过直观性的方法来讲解,通俗易懂,所以在数学教学里德高望重。
为什么要补习数学呢?是因为我那个时候对数学总是很愚钝,四则运算如果配合上大括号和小括号实在记不住;无法分清一块豆腐如果切一刀,到底是还剩一块还是两块;三角形的垂直辅助线总是无法找到最佳的辅助线位置.....
所以家人好不容易托了一些家长的关系才有幸可以参加陈老师的补习班。
陈老师说她只收可造之材,虽然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很对不起她,因我是数学的蠢材,但是总是通过她的补习,有了点数学从“蠢”到“钝”了。
她是一个非常精瘦的、带着老花眼镜的老太太,总是喜欢在冬天穿一件上世纪的紫色呢子毛衣,而在夏天身着一套正统老年中山短袖。手背上总是每次都会出现不一样的老人斑,手臂血管旁的青筋总是暴起,手指头缝隙里的肉总是会凹陷进进去。
我总是认为是因为她写数学题写多了,而导致肉质凹陷,青筋暴起,每次陈老师的手放到我们桌子上好我们讲课的时候,我们都好怕她的青筋会爆炸,所以每次我都不敢看她手上的凸起。
陈老师的教室不是教室,而是自己的家,家在易嘉桥的马路边上,是在一排只有六层楼的旧房子之一。房子的一排有三个单元,陈老师的家在中间那一个,一楼。
大门是一个非常复古的铁门,淡蓝色并带着锈迹,纱网总是牵着大量的浮灰。进门之后中间是一张正统的方形八仙桌,但是一般以方桌为主,上面会铺盖一条淡绿色的桌布,并配有祖传的黄色木质小板凳。
墙上是一个挂着当年的日历,再往上是一个非常旧的摇摆挂饰圆钟,它会在晚上21:00准时报时。(因为我们补习都是从19:00到21:00)
房子左边是另外一个房间,也是另外一件教室,是给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上课的,因为陈老师也会偶尔补习低年级的学生。那个房间是靠马路边上的,所以房间有一个非常大的蓝色透明铝合金窗户,玻璃是蓝色的(90年代标配),窗户旁边有一排书架,上面除了摆满了数学教材外,还有好多唐三彩的瓷器以及陈老师这一生的证书和荣誉。
房子的剩下的房间就是两个卧室和一个卫生间了,当时陈老师和她的儿子一起住。
数学的补习除了我,当然也有其他混世的地头蛇伙伴们。
每次都是八个人,有时候会有人数的偶尔增减(比如不上了),几个一直补习的人我还能够记起他们的名字,李雪阳、毛栗头、黑皮、大个子....还有其他四个人的名字记不得了。
李雪阳是我的小学同学,女生,但是性格可是泼辣得很,经常欺负我们班上的其他男生,除了嘴部威胁还是喜欢打人,听说补习班有她,我心里一阵波动。当时她说她上课是因为喜欢毛栗子。
毛栗子,来自莫舍城的城西小学,是个外号,男生,具体名字忘记了。我们喊他“毛栗子”的原因,是因为他总是剃着一个光头,像极了毛栗子,并最喜欢运用冷幽默的男人,具体而言他总是喜欢趁你在做补习作业的时候给你讲个冷笑话,让你总是停不下来想笑。
黑皮,来自莫舍城的江东小学,是一个小学却有着四十多岁油腻头发的黝黑的男生,他总是喜欢带着漫画偷偷夹带进补习班给我们分享看,他说他以后想成为一个身上有七个伤疤的男人。(七个伤疤的男人,来自当时复古动画片《北斗星拳》)
大个子,来自莫舍城的北部小学,是一个女孩子,双马尾辫,四年级的身高就快接近175cm的身高,学习很认真,励志想从事体育行业。
那个时候周五下课后,最痛苦的事是穿越三十二个条街去赶赴陈老师的补习班,而每次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在补习班与他们相见。
我们八个人围绕着方桌坐,每一个边两人一座。
每次上课陈老师会询问我们每一个人在班级上进度如何,一般上一节补习课会提前让我们把在学校里没有讲的重点课程提前预习,然后找到共同的章节进行回顾,讲解重点,这里面一般30分钟左右。
讲完课本后,会给我们每人发泛黄的纸,上面有当日的练习题,我们一般有40分钟去专心做,这个时间是最安逸的,因为安静,只有自己的思考,没有别人可以打扰,陈老师一般会进自己的卧室去处理其他事情,顺便给我充足的时间练习。
但是这40分钟可是我们的茶话会时间。
“和你们说,今天我们学校一个男孩子竟然在操场上对着话筒读写给他喜欢的女生的情书,搞得大家看了他都喊他一声‘情圣’,毛栗子最喜欢边做作业边和我们讲他学校的事。
“真恶心!喜欢是天天放在嘴巴上说的吗,这个男生真欠揍,就像我们班的何茅山,总是说喜欢我,真令人讨厌”,李雪阳总是会用“欠揍”、“找打”这类词开启对话,虽然她一边说,但是却一边爱慕地转着笔头,故意把它挑到毛栗子桌上去。
“北斗琉拳!七个刀疤男人的意志!为了光复正义之光!”,黑皮总是会引用把他最喜欢的《北斗星拳》的篇章话语来和我们说话。
“嘘!不要讲话了,认真学习,陈老师的这道题你们快赶紧做了,不然马上又要说你们了”,大个子每次都很认真,不希望我们发出声音。
她一阵“嘘”之后,我们都会很安静地学习,但是没过五分钟,我就会忍不住大笑起来:“实在忍不了,题目做不出来,有没有茶话会可供参考?”
我总是那个要打破平静的坏人,因为我们的茶话会不能停,题目实在难啊,笑话和话语不要停止。
过了做题的时间之后,便是题目讲解订正纠错,陈老师会出来站在我面前给我们解答,这里面40分钟。
“第一部分,判断题,答案依次是“钩差差钩钩,差差钩差钩,第二部分选择题,答案依次是ABDDC,DDBBA.......大家先依次一下。”每次陈老师先和我们讲选择和判断题。
“下面的这道应用题,让我们看一下,下图中最好看的几何体是哪个?如果在一个方形里面加入一个柱子,并且这个柱子必须要和方形体的底边垂直,可以有多少种解法?”
每次遇到几何体,我们这几人都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如此抽象的概念,要是我们非常擅长表达这抽象的概念的话,我们早就不在补习班这里了。
陈老师很懂教学,她直接飞快地抽出一张稿纸,用我们一直没有搞懂的方式叠出了一个立方体,这个立方体从正面看是一个完整的立方体,但是从后面看却能够看到里面的剖面!
然后陈老师就用铅笔牵引画出那条垂直线,直到底边。通过剖面,我们很清晰地看到了距离、角度、长度等“直观视觉”,然后我们就看到了解法。
就是那一刻的“钝”悟。
“你们八个人,现在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来有几种解法了吧?为什么把几何图用纸给叠起来你们就能够看到如此清晰?因为这叫‘直观性’,如果你们用直觉来感受一个东西,肯定很好理解,比如水是热的,摸一下就知道是热的;房子很高,看一下就知道,以此类推.....”每次说到这,陈洁芸老师都会稍微钝一下,然后抿一口茶叶茶并继续道:
“数学是一种抽象思维,但是我们都具有直观思维,这是一种直观的、顿悟的思维,在很早之前的原始社会就存在了,所以我们通过折纸片,甚至是搭积木的方法,都是为了帮助大家通过直观性来引导至抽象思维,这样数学里的很多问题都很容易解答了。”
她的数学教学水平是高,因为转译的能力真的很不可思议,让人由“钝”而生“顿”。
如果你问她一块豆腐纵切三道、横切四道,会剩下多少块?她会直接把家里冰箱里的豆腐摆上八仙桌,垫上纸,切给我们看,直观表达后,告诉我们N*n2....的数学公式。
如果你问她是球面支撑好,还是方面支撑好?陈老师会把家里孙子玩的积木拿来,选出方形和圆形的,让我们组队以不同的支撑面叠加搭积木,直到球形组瞬间坍塌后,然后告诉我们关于球面的最简单面积公式。
如果你问她一组复杂的含有大括号和小括号的四则运算不会做,她会说先找“光棍”,11x11等于多少?不用计算,快速想到,两个光棍硬碰硬,两加一来变出三,自然得出是121,然后她会告诉你这个运算绕口令。
这是就是陈老师的秘诀,以直观取胜,引导你至抽象思维。
最后课堂结束前会给我们布置10分钟的速算练习题,都是很复杂的四则运算加情景应用题。
每次课堂结束之前,陈老师都会给我们每一个人认认真真写下评语。
叮嘱我们并不笨,也不蠢,只是略微“钝一点”而已,但是只要掌握直观思维,就可以由“钝”生“顿”。
后来每次数学考试,遇到几何体,我就叠房子;遇到计算题,我就数光棍;遇到植树题,我就摆铅笔;遇到求和题,我就抛钢镚......
虽然钝于数学,可屡次努力打开直观思维。
至少我的数学还有的救。
02 科技馆里的神奇英语----游戏使英语进步
一年级的暑假末尾,一个暴雨天。
我遇上了剑桥少儿英语,还有“颇儿”-----人生第一个英文名字(Paul)
这是一个神奇的经历,比起你在小学经常晚上梦见你在飞,或是在现实中遇到了梦里的场景还要来得不可思议。
自从开始学习英语,一开始我并没有发现我竟然是一个英语的奇才。
一年级的校内英语老师是一个短发的女人, 右脚有点瘸,但是是我们那里唯一一个有资格教一年级的英语老师。
我经常被她骂,那个时候我总是没发区分“A-Z”到底该怎么读,因为他们跟语文拼音的“阿啵呲嘚”那么像,我怎么知道哪个要发哪个音?
教学书是一个长长的彩色书,你需要听到“A-Z”某一个字母后,用不同的颜色填满书上的空格,每一个空格和字母相对应。每次我们课堂作业就是这个,然后每次我总是把一个方格填涂得五颜六色。
她问:“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你每次总是把一个A里面填那么多颜色,你画的是彩虹?”她很生气,因为总喜欢拉扯我的右手衣袖并且很用劲。
“老师,我不知道该怎么区分发音,肯定一个A里有七个彩虹,就很美了”
“我呸,你脑子坏掉了,给我罚站去!”
后来大了点之后,我才了解到,这个女老师那么凶,是因为全班就我一个人这么做了,而我的创意行为导致她没法拿到那周的优秀课堂荣誉,所以每次看到我都很生气。
所以后来小学毕业前夕,我把这本彩虹艺术品送给了我喜欢的女孩子并对她说以后它会很值钱的:“Keep it!It will be valuable in the future!”
但回到神奇的英语本身,是因为我遇到了一年级的暑假末尾,那个暴雨天。
我正在沙发上盘弄老式BB机,因为那台BB机自打我出生我就认得它,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显示不了时间,所以我总是把它拆得粉碎,看看里面的绿色电路板,然后再装回去。
突然,我又被我老爸抓走,说要带我去上剑桥少儿英语。
这个剑桥少儿英语是当时比较火的一个培训班,因为一年级我的英语字母事件,所以我被迫去上了,在我们家大约五公里外的城市科技馆五楼上课。
城市科技馆里一共有好几层,一楼是一些有关物理、生物、化学等趣味演示的区域,比如为什么人可以躺在全是钉子搬床上而安然无事,为什么你自己可以把坐在椅子上的自己拉起来,为什么体积不同的球体可以同步运动,为什么星球之间有万有引力.....
而二楼,有一些大型的演示区域,比如你可以进入蜜蜂的大脑里看见它的复眼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进行怒发冲冠的刺激实验,你可以体验流体力学是如何运作等。
三楼和四楼没有记错的话是办公室,五楼就是我们补习英语课的地方了。
英语老师是一个女的,我们都喊她王老师,记得第一天她好像穿着一件黄色的短袖,扎着一个马尾辫(我之前就和你说过,不知道为什么记忆力总是这么细微)
我们班级大概三十多个学生,全是三年级以下的,因为当时剑桥少儿英语最初入门是可以普适于三年级以下的学生,所以我们这三十几个学生的身高都参差不齐。
我当时被安排在教室比较靠后排的位置,那个时候其实我已经有点近视了(没错),所以我其实并不能很清楚地看到王老师到底在黑板上写了什么。
但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三件事情,一件是教我们万金油的英文口语;二件是给我们每一个人都取了英文名。
“同学们,欢迎来老剑桥少儿英语初级班,我是你们的王老师,希望暑假的这几个月大家可以对英文这个神奇的语言有足够的认识和提升...... ” 她先是用标准的中文和我们自我介绍并留有期许,然后就开始用流利的中文陈述以下内容:
“Hello,everyone,welcome to our English class,my name is Miss Wang......How do do?Nice to meet you...and you....”
你所熟悉英文口语万能语法“How do do”、“Nice to meet you”、“And you”等应该都出自她的指导,所以每次回家后我总是会去鱼婆婆那里买鱼皮豆腐后,每次和她说:
“How do do?Nice to meet you...and you!”
至于取英文名字,当时是第一次接触还要英文名这个事物。我们每一个人会轮流被喊道名字,然后老师会给你取英文名。
“杨博睿同学在吗?”,王老师一边板书一边翻着她那本好像很厚重的笔记本。
“老师我在这里”,我举手说道。
“你的英文名.....就叫Paul了,中文叫做保罗的意思,跟着我念,Paul”。
“颇儿!”,英文发音的确和“颇儿”和很相似,所以我当时灵感闪过,觉得这个名字就应该这么念。
然后班上的其他伙伴就“哈哈哈哈”。
所以我和你说这个秘密的,Paul是我的第一个英文名,但是后来初中的时候我有一个喜欢的女孩子,她叫Vicky,我觉得我的Paul似乎太简短又听来有点变扭。所以在后来的莫舍如年的初中阶段里,我就对着当时的新概念英语的最后一页,那里有全部的英文姓氏大全,改名为“Williams”。
我觉得这个名字似乎是高贵的那种,于是初中的时候每次我见到Vicky,我总是会把事先精心准备好的英语历史讲给她听,因为我们在一个课外英语兴趣沙龙,所以总是会在周末固定时间碰到彼此。
回到剑桥少儿英语这里,之后我们大概每周会有三天时间去上课,课本当然是剑桥少儿英语那本教材并配合老师的一些讲义,大概的课程就不多说了,也就是一些常规的口语对话,字母纠正,词汇教学等。
那为什么我是和你说我是英语的奇才?因为这全部起源于第三件事,课后的“IT时光”。
我们一趟英语课的时间也就40分钟,但是我们在课后都会去玩电脑。
玩电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每次在下课之后都会有一个戴眼镜男老师,他看起来并不是非常的高,总是穿着蓝色的短袖,然后带我们到楼下一个教室去上网。
那个教室里面装着满满排的电脑,每次下课时候就是去玩游戏。按照当时那位老师意思就是说我们上课了累了,我们下课就得去玩游戏,放松就必须要放松。
所以那个时候课后的玩游戏,才是我想和你说的,是超神英语世界提升的开始。
那个电脑教室非常大,一般30个学生都能容纳下,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台式机电脑,当时安装的都是很老的Windows 95或98的系统,每一台的桌面都是统一的蓝色复古色调。
每次那个戴眼镜男老师,他都会帮我们把整个所有电脑都连好网并调试好之后,我们就可以上网了。
我们总是喜欢那个叫4399的网站,比如你点开那个网站之后,你可以玩动作类的游戏,比如真人快打;你可以冒险类的游戏,比如说城市探秘;当然你胆子大,你可以可以玩非常恐怖的射击游戏等。
自从第一次上课后被戴眼镜的男老师带到电脑教室打游戏,我瞬间觉得“Awesome!”,为什么他要带我们去打游戏?
因为第一次课后后,当他带我们这三十个人下楼的时候,我们都以为是不是又要加课学英语了。
结果竟然是Gaming Time!
所以每次上课令人期待的并不是上课本身,而是向往通向楼下的电脑房。
英文课从原有的枯燥无味,变成了一种期待,那些之前看起无解的问题、难懂得字母发音、基础的口语等都在这下课后的期待中得到释放与解答。
奇迹的事情是,之前那个在校内总是觉得很难“A-Z”的发音问题变得非常简单了,比如连续字母顺序配对的连线题都变得非常简单,how dodo 的问候已是非常简单了。
自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英文成绩从全班倒数一下次跃升至前十,这个趋势一直保持到了高中。
这是一个真事,它有时候总是会幻化成梦镜中的飞天来引导我平地一声雷、一跃腾飞而起。
后来小学开始直到中学后,只要有应试教育的情况下,我总是会和其他人积极推广我的学习方法,我并不是吹牛逼,而是后来的英语成绩总是能够获得无数好评。
因为我总是在英文的文章中说
“My name is Paul , l have a good story for you guys.....”
在后来的中学时代的莫舍如年里,每次被英语老师拉到家长会分享英语口语以及作文经验的时候,
我总喜欢对他们说:“If you wanna learn English well,you should learn 10 min ,but then play 1 hour games!You must try!”
后来我再也没有上过家长会的英语分享,虽然英语还是依旧好,但是他们说我是一个“Bad guy”,是一个坏榜样,好榜样的学生是不能玩游戏的。
所以“游戏使英语进步”的这段传奇,起源也只能发生在校外的补习班,哪怕效果再不可思议,在校内的课堂就是不行,这不是榜样该有的样子。
所以我和你说我是一个英语的奇才。
03 楼道里的文学故居
对于语文这件事,我是一个怪才。
语文为什么要补课,因为我小学三年级之前的语文作文都写得乱七八糟。
校内的语文老师桃老师说我写作文要注意措辞,比如排比、拟人、比喻等;我们写东西时要注意有大纲结构、开头、内容、结尾等;写作文最主要的是要表达主旨.....
我的作文总是写得乱七八糟,没有主旨。
比如一次校内班级作文是写“捉迷藏”,主旨是简单描述结果就好,别的小朋友的作文都是:
“我们在昨天和班上的小朋友玩了捉迷藏,我藏在门后,他藏在草丛,你藏在车库.....最后我们抓到了对方!小朋友,捉迷藏,真好玩,顶呱呱!”
而我的却是:
“今天天气很好,我们玩捉迷藏,我们捉叶上的甲虫,我们捉树上的鸟,我们捉藏在男厕所的宇宙和谈天,可是厕所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噢,那么他们应该不在这里;我们又去了看门爷爷的车棚里........噢,可是车棚整整齐齐,那么他们应该不在这里.....他们到底在哪里?找不到呀,找不到,快快告我怎么找”
校内的桃老师每次评选一周优秀文章的时候,我的文章总是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因为别的小朋友的作文主旨是表达对小学活动的美好赞美。
而我的做作文主旨却是从这些到那,从车棚写到厕所,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被拉去补习语文。
补习老师是胡老师,她家在朱家园的二里顿巷子里,楼道口一楼。
三单元大门进门左拐就是胡老师的家,我们上课也就是十几个人。
胡萍老师很年轻,和我校内的老师差不多,三十多岁,但已多次获得市级优秀老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因作文教得好,所以在我市的师资教育圈内非常受欢迎,因为你总是可以把一切不懂的问题去询问她,而不像校内的语文老师,每次你一问问题,她就非常容易发火似的。(我们并没有惹校内的老师,是她自己很容易发火)
胡老师总是很温柔,你不管是什么问题,你都可以放心大胆的问她,所以我总是在课上问她:
“胡老师,我的这篇捉迷藏的作文真的不好吗?”,那次刚好教大家有关情景类的作文撰写方法。
“睿,可以看出事情肯定是你和同学发生过的捉迷藏活动,但是,你要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胡老师耐心地解释到:
“我们写作文,一定要注意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叫‘凤头、猪肚、豹尾。’”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东西,不明白是什么。后来胡老师就给我们班上的其他同学一起讲解了凤头、猪肚、豹尾的构造。
“一个文章的开头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别人的眼球,那么就像凤凰一样,给人很稀有的感觉,这就是凤头;一个文章的内容则要有内容,平实可读,就像猪的肚子一样,很实在;而一个文章的最后结尾,需要给人留有回味余地,并起到点金纸笔的作用,就像豹子的尾巴,华丽。” 胡老师和我们解释到。
原来是这样!我顿悟了!所以后来的作文训练我开始注重这几个部分,并慢慢开始写好了。
但是有一次上课,胡老师让我们写一个关于自己家乡的故事,题材不限,字数300字左右,主旨不限。
由于有了之前的点拨,我是顿悟的,所以我很好地运用了“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当我刷刷提笔、文思如泉涌,仿佛有一股力量在指导我。
“胡老师,我写好了,给你”,我对胡老师说。
她看了一会,然后对正在写作的其他同学说让他们停下来,然后让我念给大家听听。
然后我:
“在我的故居,有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巷;在我的故居,有一个莫舍巷卖鱼皮豆腐的婆婆,有几个一起爬墙的少年,还有那些一起补习的老师和同学......”这就是我的故居。
我记得我当时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潸然泪下。仿佛写的东西就是刚刚发生的一样,当时我真觉得我应该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凤头、猪肚、豹尾”的内涵....
正当我沉溺在这成就的快感之下,胡老师对其他同学说:
“你们听到了,刚刚杨博睿的那篇文章,有什么问题吗?”
然后一个叫沈飞的女的,举手大声说道:
“老师!我知道!‘故居’是形容一个伟人或成功人士的,而不是来形容我们普通人的。”
然后大家就“哈哈哈哈”大笑起来。
胡老师问我,为什么要用“故居”这个词来写这篇作品,我说因为当时刚好课本里有一篇作文叫《宋夫人的故居》,我就随手用了。
然后大家又“哈哈哈哈”大笑起来,我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略有一丝尴尬。
对文章本身就不过多说了,时间比较久远,只记得胡老师说比先前交给她的那篇写捉迷藏的要好太多了,不过又补充道:
“故居这个词目前我们还用不到,这就是要适当注意措辞的重要性了。不过我们可以等杨博睿以后一个成功的人之后,再回来用‘故居’这个词也不迟的。”
最后大家还是止不住那爽朗的“哈哈哈哈”大笑起来.....
真是因为那次事件,让我每次都会把这件事和其他人说出来,所有人都会笑。而在后来,当我成为一个真正作家的日子里,我总是会对台下的人说。
“我的故居有一座山、一条河、一个莫舍巷,在我的故居有我的老师,我的老师不在校内,而在校外的补习班上。”
04 第一年补习班结课
那些老师,不在校内,只存在于校外,单纯美好,人会老去,几时再遇到老去的数学、丢失的英语、逝去的语文?
虽然补课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有时候在前进的路上,回头望着他们,望着补习班的老师,望着一起打闹的学生,望着墙上的时钟,在后来的岁月里回忆起来,总是充满无穷的乐趣。
90年代末的补习班并不像后来出现的那些补习班-----总是想方设法问你要红红的票子,才答应给你补课。而那个时期的补习班,似乎是一种你和老师之间的微妙平衡。
灵光乍现的补课,这辈子能够遇上几回?
故事里的创作者,他们如今在哪儿?
外面的时间如此流逝,里面的故事如此这般。
(本文版权归“大喵睿写故事”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违者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