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次从美术馆三联韬奋书店买了几本书出来,旁边有家音像店,门面和当时普遍的音像店没什么区别,都在卖盗版VCD,当时手里书中有本刚买的铁皮鼓,就顺便想买张VCD看 。一进门,VCD、CD、黑胶盘的货架一排一排的有很多,我懒得找就问服务员,铁皮鼓有没有,原本打算这种冷门碟片一问没有,扭头就走。没想到服务员很快给我找到了,感谢之余,就抱着试探的心思问了一句:南海十三郎有没有?之前类似的音像店我找过很多,都没有。“高志森的谢君豪版?!在那边货架上,都是牛皮纸袋装着的那排货架……”什么时候连音像店服务员都这个水平了?!一瞬间,在这冰冷的城市中心(虽然小时候就住在附近,但长大后早就离开了王府井、东四这类衰落的老城区,燕莎、赛特类商圈已经取而代之,一般不是办事路过也不会去),我突然有了种“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感觉。我忍不住多问了两句,才知道是旁边的美院学生兼职打工,用刻录机刻了不少影片,用牛皮信封装好,写上片名,送到音像店来卖,大都是15块上下集两张盘,店主行个方便的同时,也能抽佣金。很久之后再路过美术馆,音像店已经没了,但牛皮纸信封装的谢君豪的“南海十三郎”VCD碟片,我一直还留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