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训 立家规 扬家风!
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源源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等级制度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传承。这对于良好个人素质的修养,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家庭氛围很和谐。小时候经常听父母的教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见到长辈主动问好。客人到家里做客沏茶倒水。要做一个不能浪费的人:做人要善良,诚实、做事不能昧着良心,伤天害理。
我的家风: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给我讲,农民伯伯种粮食 的辛苦。所以一定不能浪费粮食。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悯农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直都默默记在心里。做一个不浪费任何一个有用有价值的东西的人。比如用餐时长辈没有动筷子,晚辈不可以动筷子。给长辈盛菜时公用筷子.和长辈碰杯必须晚辈的杯子必须低一些。"勤俭节约”"诚实勇敢”每当做错事情,父母就会训斥,当时我并不明白,其实这正是每个小家庭的家规家风.,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而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事、持家治业的教诲,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而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了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的或者一个家族的家文化。或许我们并没有像古人那样,把家规家训明确成为文字,刻在板书上面代代相传,但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它一直在伴随着我们,纠正着我们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工作之后我始终铭记父亲的话,比较通俗,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这句话时常提醒我,坦坦荡荡的做工作。在职场中必然会遇到很多事情,但是始终坚守自己的本心无愧于父母,无愧于自己的这份职位,无愧于领导对我的信任。从古到今,家训家规一直影响着我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说的这句名言,是母亲告诉我的。虽然我小的时候不懂,当我慢慢长大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人要讲诚信,有诚信即能交到朋友,朋友遍布天下,自己才能做事成功。一个人连诚信都不讲,满嘴是假话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父母教诲我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地位高低,都会报以尊重。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付出。不要用有色眼镜看任何人,说不定若干年,那个人会特别强大。很流行一种说法:如果一个男子追求一个女子,那约会时一定要去外面吃一顿。不是要吃昂贵的饭菜。要看看他对待服务员的态度。如果他对服务员的态度很恶劣,甚至是命令、指责,将服务员的服务当做理所当然,一副不尊敬服务行业的态度。从此可以看出来这个男子不懂得尊重人。这种人成不了大气候的。
孝道精神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帝王以孝治天下,做人则以孝为根本,一个“孝”可以说贯穿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孝呢?在现今人们的认识中,一般认为只要赡养老人,让老人衣食无忧,能够安享晚年就算是尽到孝道了。其实这只能说是孝的一部分,还不是孝道的真正含义。最重要的是对待父母要始终和颜悦色,充满爱意。不仅形式上要做到孝敬父母,还要发自内心深处,真正地敬重关爱父母,随时随地在眉宇之间、在言行之中都能表现出和悦的神色和敬意。这才是孝道的精神所在,是最难做到的,不然天下到处都是孝子贤孙了。
其实父母不要求孩子赚多少金钱,只求抽空陪陪自己父母,聊聊天足以。孩子健康幸福快乐是给父母最大的回馈。在我的父母身上可以看出对姥姥爷爷奶奶的孝顺与关爱。我的父亲工作很辛苦很忙。工作一天很辛苦,作为女儿的我给父亲盛洗脚水,泡杯热茶。所以从孝道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往往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的形象,等到了单位 这个大家庭里代表的则是一个单位的形象,只有我们从小家做起,规整家风,谨记家训,不断规范自己,也是为我们的单位
做好了完美的形象诠释,这也是我今天所要讲述的主题了传家训 立家规 杨家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