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读《人间正道是沧桑》(十九)

重读《人间正道是沧桑》(十九)

作者: 已锁定 | 来源:发表于2024-06-20 08:49 被阅读0次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简称“青军会”。大革命时期,周共和黄埔军校特别支部领导的革命军人团体。1925年2月1日在广州成立,主要负责人有李之龙、蒋先云、周逸群、徐向前、陈赓等人。参加成员是、、、、、青年团员和进步的青年军人,主要活动是创办刊物,宣传革命理论,先后出版《青年军人》、《中国军人》、《兵友必读》等刊物;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和反击果右派势力的进攻,特别是与孙文主义学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不断扩大组织,秘密派人到各地发展会员。设立东北、西北、西南、中原和长江组织部,至1925年秋会员遍及全国各地的军队中,1926年4月15日,在校长强行勒令下,陈独秀妥协退让,被迫解散。

孙文主义学会是指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果右派势力组建,以反对、、为主要目的的政治色彩浓厚的群众性组织,其主要以当时的黄埔军校果学员为发展对象,与当时由、、、主张成立的青年军人联合会直接对立。

校长对左派力量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壮大早怀疑忌,他对两派斗争表面上采取局外人姿态,暗中则支持孙文主义学会,压制左派的活动。1926年3月20日,蒋校长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对d发动突然袭击。4月7日 下达"取消党内小组织校令"。15日,青年军人联合会因此被迫宣布"自行解散",孙文主义学会也完成了作为青年军人联合会对立面的任务,于21日宣布"解散"。两个组织几乎是同时消亡。

对于两人的冲突,老范的态度是“吵什么吵?又来你们的狗屁政治!”,老范用自己的威信震慑了两人,但是他所谓的不管狗屁政治,纯粹军人那一套,在党军的历史环境下,只能是一句空话。作为一个纯粹军人形象,却不得不成为两d相争的刽子手本手,也就是那杆处决瞿恩(瞿秋白)的枪,这是老范这个角色的悲剧。剧中让老范成为抗日英雄,这是溢美的拍法,相对更真实的拍法是《决战之后》中的宋希濂。

立青对于这一切懵懵懂懂(“吴融说的完全超出立青的想象”,他此时根本还不懂这些),老范是故意不想参与政治,立青这里好像也是慢半拍,由清醒的旁观者吴融给她科普两人的社团身份。这里说老穆在铁路那会儿就是武昌的、、、,进军校后是第五连、、、小组长、青联会会员。老穆这个身份比较相符,在黄埔的党务小领导,后期成长为党的内务大领导。又说汤慕禹是孙文学会的理事,跟一期的胡宗南、贺衷寒都称兄道弟,这就不太好理解了,如果没有帮他吹牛,那后来汤慕禹混的也有点惨,就算是王牌师的师长(剧中没有说是整编师,如果是整编师则稍好一点,类似张灵甫),不说和胡比,也就是三期在解放战争中的平均水平,可见在学校混的好出去也不一定就混得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人间正道是沧桑》(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uc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