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漫谈直观性

漫谈直观性

作者: yh小树苗 | 来源:发表于2022-03-27 08:09 被阅读0次

    直观就是具体的,用肉眼可见的。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强调要直观教学,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孩子,直观更是占了重要地位。《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豆豆坐在电车上看到卖票的大叔,看到那一摞车票,觉得非常有兴趣,非常迷恋售票员这一职业,当她进入巴学园后,看到电车坐的教室,在她的图式里就想起了卖票大叔,她相像校长会不会就是车站的人派过来的呢?小豆豆坐在电车上,电车这个直观事物在小豆豆的头脑里形成了清晰的画面,来到新的学校,看到电车教室,她马上联想到坐的电车,想想校长先生会不会是车站派过来学校工作的。小孩子的思维从直观转向了抽象。

    什么是直观性?从没有见过香蕉的孩子出示一串香蕉或香蕉的图片,帮助他建立起香蕉这种水果的形象,这是一种知觉的直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的是一种关系的直观,即思维的直观。科学实验就是一种关系的直观,直观的显现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数学中解应用题时经常会借助于画图,尤其是线段图就是以图形的方式将题目中的关系表现出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一个小孩子对猫的认知是:有四条腿、有尾巴,毛绒绒的就是猫。在他的图式里就把猫定位于这个样子。当他来到邻居家时,看到了一条咖啡猫,四条腿、有尾巴、也是毛绒绒的,他从既定的图式里认定这也是一只猫。这个小孩子来到另一个邻居家,看到了一只狗,狗的外形也符合小孩子的认知结构,当他认为这也是猫时,这只猫却发出了“汪汪”的叫声,于是他发现眼前的这个动物它不是猫,这时他就需要调整原来的认知,噢,不是四条腿、有尾巴,毛绒绒的都是猫,小孩的图式发生了新的增长,原来还要判断它的叫声,发出“喵喵”声音的是猫,发出“汪汪”声音的是狗。通过新的外来的认知信息,它调整了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图式,不断地对比、完善猫的图式。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从直观到抽象的运动过程,这个运动过程就是概念的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知识不断的活起来的过程。

    在教学一些概念和定理、法则时,我们要尽量让教学过程直观一些,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概念时,我们就要用到直观教学,老师要拿着一个长方体实物让学生观察,哪条是长,哪条是宽,哪条是高。还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大家亲自实践,用纸片去做一个长方体,掌握它们之间的特点和联系,这样一来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对概念理解了,他就能够进一步地去运用。碰到其它不一样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它就能一眼分辨出来。在做题的时候,学生能根据它们的因果关系梳理出计算思路。

    这说明直观和抽象总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不是独立而是相互联系和转换的。一种表达究竟是抽象还是直观,取决于认知主体的经验水平。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就要做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互相转换,直观化的东西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了知识,我们利用已有的认知,对知识进一步地理解深化。这就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这样就让知识彻底地活起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直观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ve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