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老实说,看过蒋勋将诗词翻译成的美文,不知不觉沉浸其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如今想提笔翻译他曾翻译过的诗词,着实惶恐。
但正如他自己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诗词,会在生命的某一时刻冒出来,你不必翻译它,它自然就在你心中。
也许,这也是我喜爱诗词的原因。
就像蒋勋在读一首诗时,常常站在美学的角度,每个人对诗词的解读也都有其自身的“烙印”,而我选择这首,如果非要什么原因的话,大概是久远的曾经,无意间在QQ空间文章里看到这首诗的全貌时,突然涌上来的羡慕吧。
那种羡慕是很朦胧的,只觉得这首诗很美,这个人很厉害——
不管是作者还是作者笔下的“妾”,他们遇到生活中的烦恼,一定不会像我一样让自己两难,让自己纠结。
周末的时候,带着对象回老家与父母推杯换盏之际,听着老爸用半醉的"吴侬软语"说着——我就一个要求,你有个稳当的工作,一辈子能好好的干着……
我尽量不说话,为了防止自己出言反驳,点开电子书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
要控制自己反驳是很难的,尤其是当前的工作中各种各样的烦恼充斥在我的生活中,似乎在父母面前,我永远不能不顾他们的意见,永远要考虑他们想要我做什么,不想要我做什么。
我曾经欣喜于当前的工作带给我的不菲收入,这种欣喜有很大程度上缘于父母对这种收入的重视,起码我在获得它的同时,他们不再逼迫我参加公务员考试。
我知道他们并不在意我赚多赚少,他们也由衷的希望我幸福,但转眼,在我透漏了想要离职的想法时,便毫不犹豫地抨击我的决定。
看过一本心理学著作《被讨厌的勇气》,一段段学生和哲人的对话,深入浅出,教我学会课题分离,自己的人生道路应该自己去选择。
但这个午后,难得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透漏出想要离职的想法时,却遭到了父母强烈的抨击。
我清楚自己的优点弱点,也清楚自己的喜欢与不喜欢,但似乎到头来我的情绪依然受着他们强大的影响,我多希望自己能够拒绝,哪怕被父母讨厌。
脑海里浮现出这首诗来,这首诗很美,但我面前的状况却是一团乱麻。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你知道我有丈夫,还送我东西,世界上总是不乏这种让人“盛情难却”的事情,简直让人进退两难。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实际上我在系的时候委屈极了,我更希望根本就没有这份礼物,但还要装作感动的样子,心累。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我有丈夫,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好,偏偏你要来掺一脚。
我简直是愤懑的,又恨自己不争气,总是要顾虑别人的感受,自己明明想要拒绝,却违心地顺着别人的话来,不敢去拒绝。
其实拒绝了又能怎样呢?
我始终不能释怀自己的不敢拒绝,觉得自己实在懦弱,活该不能做自己,不能尽情释放自己的人生。
是啊,被人讨厌又能怎样呢?若是遇到干涉你的人,哪怕这个人是你的父母,自己的人生也终究是要自己去选择,路终究是要自己去走。
可是,哪怕我终于鼓起勇气拒绝了别人,我的心里仍旧惶惶,甚至存着歉意。
这份歉意,就像我遍读《被讨厌的勇气》,却始终觉得这样的人生少了的那一点儿况味。
直到这首诗突然在我的脑海中醒来。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我知道你心中坦荡只是诉说自己的感情,但我和丈夫之间已经山盟海誓。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你送的明珠只能还给你,缘分没有让我们在最初相遇。
我很喜欢蒋勋对于“何”之一字的阐释,他说,有人将这句改为“恨不相逢未嫁时”,这诚然是对“君”的肯定,却同时这样的斩钉截铁无疑伤害了自己的丈夫。
“何”之一字,也是整首诗的基调——“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知君用心如日月”“还君明珠双泪垂”。
我想,我之所以喜欢这首诗,就是这份美让人感动,她拒绝了,但拒绝的很美,她心中其实很坚定,在一开始她就是要拒绝的,但她娓娓道来事件和缘由,每一个字的笔触都包含着一份歉意。
原来拒绝也可以这么美!
原来坦坦荡荡做自己,并在心里说一声抱歉,并非懦弱,而是对生命的一份尊敬。
面对生活中的诸多烦扰,我们不是不能拒绝,但是拒绝的太生硬,跟心中想要表达的结果背道而驰,我以为这是为了做自己的必然结果,但还君明珠容易,何不相逢的感悟却异常难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