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作者对于大自然的诠释竟来自于一米见方的“坛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甚至渴望成为“坛城”中的一员,用极致细微的观察来表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运作。
人类之于自然的关系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歇,若非人类此时面临着环境问题,否则真正去了解的自然的人可能纯粹基于兴趣,作为自然界的一员,人类看似强大的外表其实也仅仅是在人类自己认知的基础上,而人类的所有行为又深深影响着自然界的生态变化,自然选择和生物多样性让人类的认知变得更加复杂。
书中作者的思想主线竟引用的老子无为而治的理论,自然界的平衡亦或是自然选择跟道家思想竞合度很高。“坛城”这个小圈子里也有规则,而这个规则的形成并不是某一类生物制定的,每个类规则的集合才最终走向自然规则,人类制定的规则仅仅是沧海一粟。人类在改变自然,跟大自然的关系从原始的适应变为强制改变和放任其改变的原因大多是为了经济利益,并且程度上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野心的膨胀而加深。我们同“坛城”中的某只蚂蚁一样,都处在自然环境中,在利用自然资源使得自己能够生存,只是人类的大脑进化得更加精彩,内容更加丰富罢了。
通过《看不见的森林》这本书,能看到作者优雅自然的叙述风格,虽然被译者加以美化,但是那种自然感油然而生,见字见境,仿佛自己也跟作者一样全身心置身于大自然,真正地平等地旁观“坛城”中发生的一切,不去干涉“坛城”这个小世界,以这个小世界来放眼大世界,让读者产生了无尽的联想,也发人深省地揭示出自然力量的强大。
如果说我们人类同自然界之间隐约有个虚拟的协议,那么我们在履行协议的过程中貌似已经违约,过分汲取资源和破坏生态平衡仿佛已经喜闻乐见,安乐主义的思想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坛城”,每个人都处于某个“坛城”之中,当我们破坏着眼前的“坛城”,我们所处在这个“坛城”也会随之受到影响,所以应该尽量避免破坏自然平衡才能使人类和自然界繁衍生息得更加有力。我理解的看不见的森林,并不是眼睛看不见,而是内心被蒙蔽,眼前的实景是真实的,内心的森林是否真的明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