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在教学上做出成绩,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就一堂课而言,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外在课本知识顺利地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养,就必须练好“五气”,具备“五心”。
一、练好“五 气”
1、要有底气
底气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基本能力。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就是要具备所任学科的教材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能力,就是要有课堂组织能力、教材驾驭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思维的启迪能力等。只有知识、能力兼备,练好了“内功”,养足了“底气”,教师才会顺利地使课本知识通过适当的途径被学生有效的掌握,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不至于在课堂上出现“无所适从”,“无法讲授”等现象。
2、要有正气
教师应特别重视身教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还没有形成健全、巩固的道德标准之前,教师的言行就不自觉地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和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正义感,做到“身正为范”,为学生起到模范作用。首先,政治立场应端正坚定,应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不允许散布反政府、反人民的言论。其次,对社会事件、生活事件的评价,应始终站在正义一边,防止社会不良习气在自己身上的发生。另外,教师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劳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使学生从教师身上体味到正确的职业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教师言行一致,满身正气,以身作则,才会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3、要有人气
现代教育日益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渗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已成为时代的口号。这一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体现到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把学生当人看”,发展学生的个性、智慧和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功能,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学习”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充分调动起教师、学生这个互动的双边关系,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充满“人气”的教学氛围。
4、要有灵气
良好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和所教科目的具体内容,灵活讲授,而不能局限于教参、教案,照本宣科,机械重复,生搬硬套。比如,教学方法的选用,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探索,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将突发事件随机地纳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学会“借题发挥”,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5、要有力气
教师应舍得在语言、声音、板书和多媒体教学上花力气。讲课时应在语言技巧上下功夫,要声情并茂,亲切自然,切忌平铺直叙,犹如背书。要善于用饱满的,富有激情的声音去感染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启发学生。其次,要在板书设计上下功夫,板书字迹应清楚,书写应有序,清晰度、逻辑性要强,要以一种清晰、明朗、美观的板书去引导学生。另外,教师还要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使所用课件精当、恰切、简明而不繁用,以便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感官获得“刺激”,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具备“五心”
1、 要有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教师必需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对待课堂教学,它是干好教师工作的最低要求。责任心首先表现在备课上,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准备充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其次表现在课堂上,要求对每节课的教学反复锤炼,精益求精,增强所授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使学生有效掌握所教知识;最后表现在课外辅导上,要对学生的课后反馈要及时做出反应,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对学生的疑问及时做出解答,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每位教师都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秉持认真负责,用教师的认真负责去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2、要有平等心
每位学生都希望教师上课时对全班同学平等对待,一视同仁,教师不能因为功利目的或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对优秀生和后进生,对亲朋好友的子女与一般学生,对家庭状况好的学生和家庭较贫困的学生之间区别对待,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从内心抵触教师的教育教学;同时,由于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对学生的日后发展也带来不良影响,学生不信其师,就不会信其道,造成“意义障碍”。
3、要有爱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更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最大法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在课堂上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爱,才会主动、愉快的接受教育。课堂学习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出现一些学习障碍,碰到一些挫折,及需教师帮助和指引,教师此时应及时对学生进行解惑和帮助,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增进师生友谊,这种关爱应是出自内心,而不能停留在表面,应是真心,而不是假心。有了爱心,教师才会千方百计地教好学生,学生才会真诚的接近老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学。
4、要有耐心
课堂教学工作,由于教学对象的复杂性、课堂环境的变换性、教学主体的主观易受干扰性,不可能每次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时甚至出现课堂教学效果时好时坏的现象。教师应正确对待这一现象,应从自身多找原因,充分认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应有足够的耐心对待每节课的教学,切不可急躁冒进,耐不住性子,对自己的教学自暴自弃,失去信心,而应知道学生的改变,教学效果的提升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应仔细分析现象,细心解决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5、要虚心
教育规律表明,教师和学生都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教师不禁要向书本学习知识,更要虚心向周围的人、乃至学生学习,这不意味着教师的幼稚,恰恰标志着教师的真正成熟。一方面,教师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他的职责是培养教育下一代,但是其本身的知识结构、文化底蕴也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学习,放眼看世界,才会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因而潜心学习,提高素养,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学生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走在时代前沿的鲜活的群体。教师如能走近他们,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从学生身上了解时代的讯息,领悟到学生真正的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最后,我们应向周围的老教师学习,从如何编写教案到如何上好课,学一节,示范一节,边学习、边模仿、边提高,最终形成自己教学风格,提升教学质量。
(来源:百度文库,作者:李春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