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向死而生,方知死生

向死而生,方知死生

作者: 大师兄的养鸡场 | 来源:发表于2017-10-02 13:32 被阅读0次

            车窗外的风景极速地脱离我的视线,车内满是赶着回家过中秋的人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被思亲的诗句虽然不会被所有漂泊的人吟诵,但是回家团圆依然是大多数漂泊在外的中国人的强烈想法。喜圆满,悲离合,人的朴素心理,但生而为人,却又不得不去面对生离死别。活着的时候是告别,死了就是永别,反过来似乎也可以理解为,告别证明我们还在暂时地活着,永别证明我们永远地不再活着。

          最早的时期,对死亡的认识是通过大人的闲聊获得,那个时候仅仅是知道某某死了,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以及相伴的死亡字眼。记忆中第一次看到死人是很小的时候,跟着家族里的长辈去祭奠一个未曾谋面的远亲,简陋的灵棚,灵棚两侧跪着老人的儿孙,一片肃穆,我跟在长辈后面为逝者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要瞻仰逝者的遗容,在进入安放逝者的客厅之前,我的内心充满了好奇和恐惧交织的复杂情绪,甚至有点不由自主地跟着人群走了进去,围着漆黑的棺材走了一圈,不由自主地朝打开的棺材里面望了一眼,老人像睡着了一样,但是也看得出尸体的皮肤已经略微泛青。这是第一次近距离感知到死是种什么样的景况。

        第二次看到死亡是另外一番景象,好像是读初中的时候,一天中午我妈告诉我,有个小偷夜里偷羊,被几个村的人打死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去村外看了。接近中午,太阳很烈,村外人也比较少,远远地根本看不到,但是也不敢走太近,尸体的头部已经被打变形了,像一根干枯的木头静静地躺在路边。据说,他刚从监狱假释不久。村里人最多的议论就是,打死活该,打死一个小偷,至少能平和(wo)几年。事过多年,再次想到这个事情,让人思绪万千,这个被人们称之为小偷的人,或许他也曾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一个俊朗的少年,是什么因素让他走向了犯罪之路,最终为了几只羊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落得个身死异乡,曝尸荒野。我承认,那真的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死亡以这种惨烈的方式唤醒人们内心对它的恐惧。然而似乎也不怎么成功,因为人世间的罪恶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或者消失。

          第三次是初中同学的去世,这是第一次最为熟悉的人的离开。二十一二岁,一个如花的年龄,新婚不久,育有一子,竟然在半年后诀别于世。当时惊闻噩耗,不敢相信,回忆过去,恰同学少年,那些欢笑,那些画面,历历在目,却又恍如隔世。再到后来,死神就像一个冰冷而巨大的存在,时不时把一些人从这个世界上带走,留给人间的痛和无奈!

          有人说,成长就是一场告别,告别童年,告别稚嫩,告别天真,在这么多的告别中,对逝者的告别应该是最为重要和深刻的吧!死亡,解构了我对这个世界,对于活着的认识,它以最有力最本质的方式揭开了我们生活的面具,打碎了虚假的表演,同时也在重构了对活着的理解,进而修正了存在的方式。感谢死亡,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向死而生,开始真实地活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死而生,方知死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xt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