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痛
“如果每个人都没那么精明,也许我们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不至于如此糟糕。”疫情之下,读到《传统与现代化》中的这句话,特别有感触。
中国人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基于人性的传世俗语,也有“天下一家”、“民胞物与”的社群意识。儒家的这种社群意识,首先强调以家庭为基本模式的社群生活。家庭所代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内心关切,如孝、悌、慈、敬,而不是人与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就是说,家庭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聚合。
然后,由家庭扩大而成的更大的社群,也应该是一个情感的聚合,诸如仁、义、礼、智、信,并不断扩大下去,最后以包容全人类为对象。(不用打开APP,点双箭头即可)
[读书]读《传统与现代化》反思“新冠”(3)人性之痛与之相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种常常出现的人际关系方面的文化意识是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主要是以个人主义的面貌出现,可称之为利己主义。
在人际关系上,利己主义首先是一种被动之后的主动隔离,导致人与人之间,以现实利益为往来的基础,以功效价值为衡量的标准,而情感的联系和心灵的交往,却日益淡漠。人际关系被市场和业务关系取代,人的社群变成“物化”的社会,因此造成个人的精神苦闷和心理创伤,个人常常感到疏离、孤立和淡漠。
利己主义,其次表现为个人自利的观念和行为。一个健全的民主社会,权利和义务需取得平衡,个人自利的观念与服务社会的精神,应互相调和。而个人自利思想和行为的泛滥,会侵蚀民主社会的凝聚力,瘫痪社会的正常运行。
[读书]读《传统与现代化》反思“新冠”(3)人性之痛当前疫情的爆发与蔓延,凸显了利己主义在公共事件中的危害。自负而轻慢、自私而懒政、利己而唯上的行政思维和作风,相应的报喜不报忧的舆情管控,让我们看到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危害。
有专家把个人功利(发表论文)置于社会责任(疾控)之上、之前,令我们庞大的疾控机制,失去监控疫情的大好时机,让我们看到精致的利己主义。有作家,秉持人道精神,以日记记录普通人在疫情中的痛苦、呼吁和挣扎,却被罔顾人道与常情的所谓正能量者,指责为散布负能量。
有著名的慈善机构,在抗疫物资缺乏的情况下,不作为甚至贪腐;在疫情蔓延的严峻形势下,有人炒作双黄莲,有人倒卖口罩,以此大肆牟利。有人对捐助者、购买抗疫物资(如口罩)者,实施诈骗——疫情最严重时,这类案件最多。
[读书]读《传统与现代化》反思“新冠”(3)人性之痛有人刻意造谣,散布虚假信息,危言耸听,吸引眼球,制造恐慌;有基层管理者,不讲科学、理性、法治和人道,在疫情管控中,粗暴、简单甚至违法。
如此种种,使我们没能在前面堵截住病毒,之后的一系列错误、失误、延误,使疫情疯狂发酵、蔓延,并损伤社会民主、法治和文明。
疫情当前,我们才发现,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我们本是命运共同体,我们努力远离的那些东西,其实一直没有远离我们。
这次疫情逼迫我们认识到,他人以及文明、政治、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普通人,不能作为逆行者、白衣天使,起码应该成为遵纪守法者、与人为善者;作为草根,没有勇气讲真话,起码要让自己不讲假话。
[读书]读《传统与现代化》反思“新冠”(3)人性之痛身体之病,源于思想之病。社会之病,源于文化之病。
作为提醒,我要把文首的那段话,再录一遍:人的自知之明和自律的能力,是否超过征服自然的能力,人类的心灵是否还能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将决定人类将造福还是嫁祸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