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读了《我的教育理想》的第二章——理想的智育。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让课堂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密切性,使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学习工具,拓展智育途径,让学生在网络世界的时空中纵横驰骋。
想要做到理想的智育,非常难,有可能会被现实所打败,应试教育还是“大哥”。学校为了成绩,一切都为之让步;教师为了成绩,起早贪黑,比学生还刻苦;家长为了成绩,倾家荡产也愿意。孩子为了成绩,也挺辛苦,寒暑假还要上补习班。成绩是一切的生命线,学习是唯一的出路。有些家长可能意识到这些不对,不能只让孩子学习文化课,整天题海战术,把孩子变成了学习和考试的机器。所以帮孩子报了兴趣班,然而这些兴趣有多少又是孩子发自内心有兴趣的?!往往是家长认为:你应该学习这个兴趣,这个对你有用;别学那个了,没一点用。更有的父母给孩子报暑假班,只是为了不让孩子在家玩手机电脑,出去学多少知识本领都无所谓。 并没有真正让孩子自由选择,自主学习。
记得几年前实行课改,提出了对学生的“六大解放”: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通过这些,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非常难的,我们只有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从其他方面,比如思想教育、体质锻炼、美的欣赏等去影响他,感化他,让他正确的自由生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教育比作一朵花,而智育只是其中的花瓣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智育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只是服务于人格塑造,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谐配合,才能够拥有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并处理好之前关系的品质和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