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8日 星期二 天气晴好
走上讲台好多年,带过很多实习生,也青蓝工程结对个几个徒弟。每每看到他们,总能想起自己刚从师范毕业的那一年,青涩,满腔热情,一门心思奉献教育,真是又美好又充满活力的年纪。
我曾经很想做记者,从事新闻专业。可是高考后,家人说,你能不能去师范,出来教书更稳定,而且学费没有那么贵。
那个时候,我其实很难过,可是也不得不把我所有勾画的所有“新闻采编”专业的痕迹一一抹掉,甚至,我还把高三时青夜他们送我的所有新闻类的书籍锁进了柜子里。
高三那会儿,班上很多同学都知道我心心念念想做记者,他们叫我“记者小姐”,青夜在我生日的时候,给我去书店买了《媒体的真相》送我,他还每天都在期待着,说,你长大一定要拿奖啊,拿普利策奖。那是新闻界的诺贝尔,年轻的时候真的是,啥也敢想。
去了师范后,远离家人,大一那年,我一边学教育学,一边跑新闻班听课,认识了一大堆新闻系的学生。最后很多课程时间和自己的专业相同,我便去不成了,然后我进了学校的报刊社,负责写新闻稿件,认识了凌晨。那时候,学院的报纸上,每每新闻下,出现通讯记者是自己的名字时,都要乐上好久。
后来不去了,专业课越来越多,我必须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幸而学的并不糟糕。毕业的时候,家人说,你考回来吧。我那会儿其实想考试,把学历再提高一些,或者就算考教师编制,我也想留在外面,而不是回老家。
可我终究回来了,考的也不错,一毕业就是铁饭碗。我接受着这样的现实,家境,家人,让我无从选择。
好在,我真正也算热爱教育,那时,一门心思想要在讲台发光发热,对学生真的用心用情。
可是,又从什么时候,会觉得累呢,教育不再是单纯的了,那么多复杂的事,那么多难处理的关系,那么难的职称之路。
晚上吃饭,面对着一大群年轻的女孩子,她们刚登上讲台,无限热情。和我们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
我的徒弟一腔热血,前几天上比赛课,拿了一等奖,那天给我送奖状时,眼睛亮晶晶的,和同事聊起来说,那样的女孩子天生就属于教育。
她要上课,要比赛,总是愿意花费好大的精力,写备课稿,细致认真,拿给我看,面对我的建议,总是很快调整。邀请我去听课,隔一段时间问我:师傅,我能去听你上课吗?有时,一个课文的内容,下课后就久久等在办公室,只为问我那样上有没有问题。
活力永远充沛,精神永远饱满,并懂得勤奋好学,真是教书的好料子。
曾经,我也是那样啊!只是,为什么,现在不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