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参加了北陵阳学校研学活动。在赶往研学基地的途中,教官生动形象的谈吐,吸引着孩子们的耳目,幽默的调侃,不时引来阵阵掌声,我和校领导调侃:孩子们回到学校之后,会迫不及待的问老师下一次研学的时间,激动之至,迫切之至!
同时,也引起了我对当下教学深深的思考:
一、行动之前动员。教官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较为严明的纪律,行动前动员是关键。就好比是我们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这次研学的目的是什么?在活动中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纪律?教官都交代的很清楚,这是一次“战前动员”,很必要很奏效,是有组织、有纪律、有收获的保证。
二、善于和学生们互动。教官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剧中“人物”,和学生进行互动。如教官说“喜羊羊喜羊羊。”,学生接着说“灰太狼灰太狼。”朗朗上口,很对学生的胃口,学生非常乐意去干去说。面对学生的口号,教官会说“声音不够响亮明显,缺乏自信。”学生的声音就一浪高过一浪,几乎要把车顶掀掉。原先说的保持安静的纪律,早已被丢到爪哇国去了,在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同时,成长中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寓教于乐,寓教于趣,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学情,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教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幽默的谈吐。教官在谈到学生们就座的中间,发现有两个学生都晕车,随即就调侃道:“你们两个人坐到一起可谓同病相怜,相看两不厌,互吐才心甘!”同学们随即哈哈大笑,车厢内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有一个环节,教师问学生们怎么样称呼他?有的说陈教官,有的说小帅哥,有的说小黑哥。不管是带褒义和带贬义的称呼,甚至都带上了自虐的成分,教官都一律笑纳,孩子们的心灵纯净如水,笑声都那么的甜蜜,谁会计较他们的言辞呢?反观我们的有些教师,师道尊严,高深莫测,学生稍有不尊,就横挑鼻子竖挑眼,早把学生的创新和聪慧打得落花流水春去也!
四、途中的“生成”。这次研学一共用了三辆公共车,还有一辆是保障车辆。起初我并没有意识到它存在的意义,只觉得是画蛇添足,直到中间我有事要返回,还有一位老师要参加市里的会议,“保障车辆”便马上派上了用场,“生成”问题马上得到了解决。我们教学中讲究预设与生成,教学问题千千万,研学问题万万千,研学中能解决生成的问题才是一次成功的研学,教学中能解决生成的问题才是成功的课堂。
五、多种器官参与活动。参与活动的器官越多,对活动的印象就越深刻,知识就掌握得越牢固。在去往研学基地的途中,教官小哥不仅让学生嘴上念顺口溜,还让学生拍手跺脚,一切都浑然天成,育人无痕,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蜻蜓点水水无痕。我们的教学更是如此,教学方式绝不能一个声音唱到底,要灵活多变,避免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六、鼓励评价。陈教官是一个天生的赞美师,面对学生的互动,他会由衷的赞美学生,“从你们回答的声音里,我听到了自信”,非常具有鼓动性;“声音不够洪亮,自信心不够,我需要你的大声疾呼!”很有指向性,整个行程中,歌声不断,掌声连连,车厢成了欢乐的海洋。
一次简单的研学之旅,开动了脑筋,启发了我对教学深深的思考。跳出教学看教学,走出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误区,心更明了,脑更灵动,眼前的世界更加宽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