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Reflection On Poverty

Reflection On Poverty

作者: weiwei_js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22:28 被阅读0次

    Reflection On Poverty:关于贫穷的反思

    目录:

    一,《穷富翁大作战系列》---香港电台

    二,《乡下人的悲歌》--- J.D.万斯

    三,哈佛研究:9个让你变穷的原因

    一,《穷富翁大作战系列》---香港电台

    穷富翁大作战第一季

    穷富翁大作战 第二季

    穷富翁大作战 第三季

    《穷富翁大作战系列》(英语:Rich Mate Poor Mate Series)由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制作,是一个探讨香港结构性贫穷及贫富悬殊问题的真人实境秀节目。由多位来自较富裕家庭、拥有高学历或成功经验的香港人,在节目中体验香港基层人士的日常生活。参加者将与基层人士同住多日,或尝试露宿街头,并亲身参与低收入或厌恶性工作如倒垃圾等,以体验基层人士生活。。。他们不能使用信用卡,不可以使用自己的钱,不能接受朋友的备注。看看他们单凭他们来自上层社会学识智慧,生活态度,能否在这贫富悬殊的香港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根据联合国2008年发布的数据,香港的贫富悬殊居亚洲第一。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亦表示,本港贫穷情况恶化,贫困人口上升至126万,为历来最高数字。几十年来,原本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已慢慢发展成“M型”——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中间的中产者出现“塌陷”。《穷富翁大作战》的制作组希望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探讨这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

    富有或者贫穷由什么决定?

    A,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B,靠双手

    C,命中注定

    经过这档综艺节目后,参加的富翁们,答案很悲观,一致选C

    贫穷会被遗传,即使是这些富人陷于这样的困境之中,也很难去解决问题。穷人的穷困,是因为从小就缺乏视野、训练有关,而不是因为穷人不努力(努力也很难改变)。自卑、胆小、容易知足,多愁善感、哭哭啼啼、怨天尤人,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填鸭式的低层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了机器。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信勇敢,挑战权威,做自己要做的事。

    节目之初,田北辰说:

    “我始终信奉自由市场,可以说淘汰了很多弱者。但是你如果有斗志,即使是弱者,亦可以变成强者。”

    节目之后,田北辰说:

    我这两天只是考虑吃东西,我完全没什么盼望,我什么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一顿好的。我现在明白他们大部分的想法,怎会计划下星期、明年、将来会怎样?最重要的是解决下一餐。”

    这个社会在极严厉地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如果你今天觉得不错,你将会被人淘汰。”

    “市场是弱肉强食的世界,不一定有公义。”

    “整个经济结构令没有学识或低技术的人士过着非人生活,或是住板间房,或是做三更,这是缺乏人性的,不合常理。”

    “当人不得不花大量时间维持生存时,是没有能量去思考未来的,就连休息都是一种奢侈。”

    本来就没有多少资源,更应该努力积累资源,包括金钱、能力、人脉等多方面。但是很多穷人家的孩子往往没有太多的金钱观点,虽然知道要攒钱,但是对于金钱还是缺乏驾驭能力。同时,由于家里条件所限而输不起,很多人求稳,没有充足的后援,所以不敢有太强的金钱欲望。

    逆袭不易,每一次选择都应该现实再现实,不应该追求虚无的“梦想和自由”,应该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努力,让自己一点点变好,穷人资本少,却很多人愿意“一搏”,很多人就在这个“一搏”中丧失了最后的资本,向下沉沦。。。不要想着去享受,永远不要,永远不要有“小富即安”的错觉,当你越成长,越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大学毕业后,是你选工作,还是工作选你,与你这些年的积累息息相关,当足够的知识转化为高于普通人的认知,你才有了议价的权利。随着竞争日益加剧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没有获得知识技能、思维认知上足够的储备,未来就会疲于奔命、苦苦挣扎在生存线上。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公平,有太多的权利可以被剥夺,太多的境遇无能为力,可唯独知识是上天给予我们每个人平等的财富,它没有限制任何人汲取,唯一的门槛就是我们自身努力的意愿。

    不要想着去享受,永远不要,永远不要有“小富即安”的错觉;

    阶层的流动,在哪个国家都一样艰难。

    二,《乡下人的悲歌》--- J.D.万斯

    J.D.万斯在《乡下人的悲歌》里就讲述了这样一个非虚构故事:生长在白人中下阶层的他,每天的日常就是不停上演的荒诞剧和不断升级的家庭暴力——阿嬷在出轨酗酒的丈夫身上浇满汽油,然后把划着的火柴扔了上去。舅舅上到高中就辍学去闯荡,外婆、姨妈和母亲都是未婚先孕且多次流产。幼小的万斯,一度以为“互相侮辱和大喊大叫、甚至动手打架”就是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他被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压得喘不过气来,数次濒临自我放弃的边缘。

    但万斯的生活不是个案,而是 hillbilly(垃圾白人、白人工人阶级)的真实写照。各种各样的统计显示,这个阶层的孩子长大后前景黯淡,依然会深陷吸毒、酗酒、奉子成婚、家庭暴力、婚姻破碎、工作不稳定、贫困甚至坐牢的绝望处境,子子孙孙都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

    1,缺乏信息,造成了Hillbilly阶层被很多想象出来的困难击垮:最早收到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因为不知道如何申请大学奖助学金,万斯选择了放弃。他总会忧虑,去读书欠下的债务足以在米德尔顿买下一栋房子,这究竟值不值得。同样的忧虑也阻止了他的好兄弟内特去芝加哥大学念本科。但事实却是,最贵的学校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来说反而性价比最高。哈佛、耶鲁貌似高昂的学费会被丰厚的补助抵消掉大半部分,远比一些普通大学便宜得多。

    2,第二重问题是社会资本的缺乏。万斯生长于美国东南部的大阿巴拉契山区。虽然是白人,却不属于像盎格鲁-撒克逊裔(WASP)那样控制社会的主流族群,而是较为边缘的苏格兰-爱尔兰后裔。贫穷是这个族群世世代代的传统——他们的祖先于18世纪时来到大阿巴拉契亚山区南部定居,曾是奴工,后来又成为佃农。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重工业在美国中西部兴起,很多人沿着山脉往北迁徙,成为煤矿工、机械工人。万斯的外祖父母(书中称为阿公阿嬷)也加入了这个移民浪潮。

    这就使得白人工人阶级存在两种不同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压力:万斯的阿公阿嬷代表的是一种,万斯的母亲代表的是另一种。前者老派、重视荣誉、自力更生、勤奋努力;后者与世隔绝、过度消费、及时行乐、每份工作都干不长久、愤怒、不相信政府,也不再相信自己。他们眼巴巴地看着精英主导的美国走向繁华,自己却像是个美国梦的局外人,向上流动的旋转门停止运转了;他们亲眼目睹福利政策养出来的懒汉,比勤恳的自己过得要好——吃牛排,买手机,有昂贵的圣诞礼物,倒卖食品券换来的汽水赚取差价。愤懑不平和疏离感与日俱增,于是他们不自觉会产生一种“我再怎么努力也没用”的心态,随即选择破罐子破摔。 从外祖父母到母亲,正好是一代人的差距。很多人都被周围这种越来越多的悲观限制了信心和闯劲,紧接着就是放弃自律,也不进行理财,很少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然后报复性地选出一个能帮他们打主流社会一巴掌的领导者——川普。川普的种种言论方案,恰恰回应了这些人的愤怒和焦虑。

    因为缺乏身边的典范、看不到读书的长远价值,也因为过于高昂的教育成本,有多少短视的人当起了阿Q、自我放逐。万斯认为,耶鲁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更新了自己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关系网络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帮忙投递简历、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崭新的视角理念。那些朋友能帮助你分析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做出正确的抉择。

    川普崛起后,全世界的学术界、金融界、企业界、政界、科技界的领军者纷纷开始阅读万斯的这本小书,瞩目hillbilly阶层。这或许是改变的开始。

    贫穷带来的绝望、焦虑、屈辱与非理性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贫穷带来的最为致命的后果是对自身的放弃,是对生命的否定,是对向上意志的摧毁。很多底层白人不断地给自我设限,认定自己是无能且无望的,捆缚双手全赖救济金度日,生命的精气神早已消散殆尽。

    他们面对的是物质、情感与信仰的全方位贫穷。因此,万斯认为“乡下人”自身出现了问题,首先应该从“我们这样的人”身上去找原因。

    万斯在求职面试中身着不甚得体的礼服,面对着上流社会炫目考究的物事,顿觉自己是个“文化移民”——精英与底层拥有着天差地别的生活方式。

    他逐渐意识到,良好的居住环境与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有助于个人素质的提升,更带来了由精英组成的人脉资源与社会支持。社会精英有条件也更有能力挖掘、培育与利用社会资产,通过搭建广阔的人脉网络,来获取占有绝对优势的成功机遇。而对于底层白人来说,机会不均等与输在起跑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万斯根据调查数据指出,美国的白人工人阶级正逐渐成为最悲观的群体。超过半数的黑人、拉丁裔和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期望他们的子女在物质上比他们成功。而在白人工人阶级中,只有44%有同样的期望,而且42%的白人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比他们的父辈还要糟糕。新一代白人工人阶级的物质贫困,在消费主义的大潮中显得愈加突出,与世隔绝、暴躁易怒与不信任他人越来越成为他们脸谱化的形象标签。希拉里的落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忽略了“锈带”城市工人阶级的愿望与诉求。

    “美国梦”正在变质为一种讽刺。寒门难圆“美国梦”成为某种社会共识。这一境况并非“美国特产”,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世界难题。中国社会近年来不断翻新着对穷人的命名——“蚁族”、“屌丝”、“凤凰男”、“凤凰女”、“杀马特”等等。

    《乡下人的悲歌》的优点在于写出了“活生生”的阶级再生产的过程,而它的遗憾则在于只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失却了对社会结构的整体反思与批判。说到底,在目前的阶级结构下,寒门子弟的升迁之路极为逼仄,“悲伤”之余,突围之路仍未可见。

    “美国梦”正在变质为一种讽刺。寒门难圆“美国梦”成为某种社会共识。而且这也成为一个普遍的世界难题。

    三,哈佛研究:9个让你变穷的原因

    考虑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犹豫一万次,不如实践一次!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

    据哈佛大学研究:一个人没出息一定有以下这九大根源:

    1,犹豫不决(HESITATE):

    比鲁莽更糟糕的就是犹豫不决,像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的人,无论其他方面多么强大,在生命的竞赛中总是容易被那些坚定的人挤到一边,雷厉风行难免会犯错,但总比那些什么也不敢做的强。怀特·黑德说:“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2,拖延(PROCRASTINATION):

    计划很丰满,执行很骨感。很多时候拖延就是逃避问题和懒惰。把横在面前的困难放大,望而却步,抱着能拖延一天是一天的心态找各种借口逃避,经常抱怨:“无聊的工作”、“苛刻的老板”、“我太忙”、“隔一天再做也没关系”,随之而来,我们就会陷入“工作越来越无趣”、“人生越来越无聊”的泥潭中。愈加懒惰,愈加消极,会掉入懊悔过去和幻想未来的陷阱中。时间累积,会产生更加强烈的负罪感和自我否定,让人越来越焦虑。著名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懒惰时很奇怪的东西,它让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3,三分钟热度(NEVER LAST LOVE):

    世界上有80%的失败都源于半途而废。“三分钟热度”的人不过是,从来没有体验到坚持做一件事,成功后带来的喜悦,因为坚持的过程总是枯燥又充满挫折的,人的天性又是好逸恶劳。“每一年一开始笔记本的前几页都写满了宏伟的计划,后面几乎都是空白……”“购买了一本好书,可惜得是到现在都还没开始读……”“下定决心健身减肥,差不多在5天之后就要放弃了……”几乎所有人都有过“雄心勃勃地指定计划,心灰意冷的放弃计划”的经历。

    4,害怕拒绝(AFRAID OF REJECT):

    厚重而脆弱的自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感受到的“痛”,都和“感到被拒绝”有关。有时这种拒绝是很显然的,比如爱人突然的离去;或者被朋友背叛和疏远。有时这种拒绝也可以是很细微的,比如你给对方一个微笑的眼神,对方却移开了目光;或者你鼓起勇气给对方发了一条微信,对方却很久才简短回复。一个能放下自尊去做事情的人,是专注目标成果导向的人;而把自尊心放在第一位的人,在人际交往做事情的时候,总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所以,一个人越是百无一用的时候,越执念于那些无足轻重的底线与小自尊心。

    5,自我设限(LIMIT YOURSELF):

    这是杀死自己的潜能力,他们经常这样说:我想做A,但我怕做不到,因为B,C,D,E种原因。他们还没去做之前,就先否定自己,并给自己找了一堆不付出努力的理由。所有的平庸和低成就就是自我设限的结果。在自己的心里默许一个“高度”,这个“心里高度”常常暗示自己:这件事情我肯定没办法做好,就做到差不多就可以了。这种心里暗示可以帮你阻挡任务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并给你带来自我感觉良好的感觉,但是却剥夺了你“往上再走一步”的成功的机会。拉罗什富科说:平庸的人总是在抱怨自己不懂的事情。

    6,逃避现实(RUNAWAY FROM REALITY):

    也就是白日梦患者,逃避现实的人有5个特征:

            第一个:逃避现实者更愿意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第二个:喜欢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生活,说白了就是向往游手好闲的生活

            第三个:沉迷游戏或是魔幻小说,它们可以引领你走进那个神奇浩繁的世界,让你逃避日常现实生活

            第四个:觉得现实世界很残酷,在追寻白日梦的时候常常会遭受来自现实生活的打击

            第五个:无法面对不确定环境,因为在你营造的白日梦里,你才能找到确定感和安全感

    7,总找借口,错不在我(ALWAYS FIND EXCUSES):

    人一旦犯了错,第一反应常常是自我辩护,喜欢找借口的人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没有执着的追求,人生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压力遇到困难,他们就不承担,也不想承担;遇到风险、遇到挑战,就退缩。不承担,要退缩,就迫使他们找借口。因为找借口是最容易办到的事情,这是掩饰自己无知的方法,然后从中寻找自我安慰。

    8,恐惧(FEARNESS):

    谨小慎微的懦弱。他们在工作中总有这样的感受:害怕被领导批评、害怕别人觉得自己无能、害怕被别人知道自己的缺点、在意他人的评价、害怕犯错、害怕自己付出得不到回报,我想起了一句话: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怕最终知道自己并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在着一丝希冀,更不甘心与瓦砾为伍。其实就是心智的弱小,不愿意面对挫败感。

    9,拒绝学习(REFUSE TO LEARN):

    你不是寂寞只是不想学习,学习需要费脑子,自我成长需要不断和自己作斗争,多痛苦啊!还不如舒舒服服躺在家玩手机看电影,然后等着看到同龄人薪资比你高、生活过的比你好时,你又在朋友圈感叹时运不济。“我从未见过,每天从早忙到晚,拖着疲惫身子回家的人感到寂寞空虚冷。大多数人的空虚寂寞冷,基本上都是吃饱了没事干闲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固有的习惯可能会限制我们的观念,观念一旦固定,就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会让我们不再用多角度考虑问题。哈佛大学的乔伊斯·马特勒教授告诫我们:树立起创业新观念,并踏踏实实地行动,不要认为成为富人是一件很难的事!

    视频:哈佛研究:9个让你变穷的原因

    大多数人的空虚寂寞冷,基本上都是吃饱了没事干闲的。


    小结:

    贫穷是怎样的贫穷:

    1,人性中的弱点:自卑、胆小、容易知足,多愁善感、哭哭啼啼、怨天尤人,自我否定,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贫穷带来的绝望、焦虑、屈辱与非理性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社会底层的人因为没有学历,技术,只能 重复的做没技术含量、工作强度大、劳动力密集、回报率低、可以随时被替换的工作。

    3,他们资源的匮乏:表现在能力、金钱、人脉等多方面的匮乏(没有金钱观,驾驭金钱的能力);

    4,物质、情感与信仰的全方位贫穷;

    走出贫穷的必要条件:

    内因:

    1,个人有向上的意愿,特别重要!    自助者,天助之。

    2,有爱的家庭;

    3,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4,良好的成长环境;

    5,相对公平的社会结构、制度;

    外因:

    1,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最好是技能教育;

    2,就业的保障;

    3,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和福利;

    读书的必要性:

    1,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和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龙应台对儿子的告诫

    2,这个社会在极严厉地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3,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公平,可唯独 知识 是上天给予我们每个人平等的财富,它没有限制任何人汲取,唯一的门槛就是我们自身努力的  意愿。

    反思:

    1,不进则退;

    2,如果你今天觉得不错,你将会被人淘汰。

    3,现在的你,在工作上有没有议价的能力,是你选工作,还是工作选你?

    4,最初的自信从自律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Reflection On Poverty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dy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