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木心的慢——读《哥伦比亚的倒影》

木心的慢——读《哥伦比亚的倒影》

作者: 马叨叨 | 来源:发表于2017-12-10 21:48 被阅读0次

            提起木心,很多人会想起《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源于陈丹青90年代在纽约听木心讲文学史的笔记,厚厚五大本,落成为书,皇皇五十万字。在这本书里,我们会看见骄傲又可爱,博学同时刻薄的老头,但是,这不是木心真正的作品。在这里,我们无法看到他作为一个作者真正的好,因为那些好只存在于他一字一字写成的文章里。

    木心画作

    木心写诗也写散文和小说,其中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文字因前承五四传统又满怀国际视野而别具一格,甫一出版,便成为讨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其格调高文字美是现有华文创作中的异端和最高水准,也有人对他不屑一顾视若惘闻。。

    读木心,多少得用点心。虽然一首《从前慢》已经被装饰在各种需要文艺气息的场合,或真或假的被朗读和传阅,但倘若你真的翻开那一本本并不厚的册子,会发现,仅生字这一项就过不了关。他那些不知道从哪里摘取的古老汉字混合在平常句子中,让你不得不注意。不得不放低姿态。不得不安静下来。慢下来。

    阅读木心,不要从《诗经演》开始,不要从《我纷纷的情欲》开始,不要从《素履之往》开始,这些书,要么深奥难懂,要么碎片如云,抓不住,读不透,让人徒生郁闷。读木心,第一本,可以选择《爱默生家的恶客》,或者这一本《哥伦比亚的倒影》。

    《哥伦比亚的倒影》同名文章一逗到底,几页纸翻下来,只有最后一个句号。这是木心的意识流。是孔雀开屏。而我最喜欢的两篇,反倒是不怎么炫技的《童年随之而去》和《同车人的啜泣》。

    《童》真是散文书写典范。全文从“不满十岁”的日子开始,那一天,他随母亲去山上做佛事,到底只有十岁,耐不住寺庙里的清苦,只求快快回家。住了十几天,终于走了,高高兴兴,可是临到船上,发现和尚送的一只碗没有带,便生气不走,母亲只好打发下人上山去拿,好半天下来,船开了,他站在船沿用碗舀水玩,结果一脱手,碗飞了。

    最后,母亲说:“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这种事以后多着呢。”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木心接着说,“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最后一句:那时,那浮汆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这篇文章不是事无巨细一一记录的回忆旧事,文中有非常具体的对话,有风景的描写,有退出一步的评论,它近似于电影剪辑,淡入淡出,时空徘徊在十岁,处处显出一个少年人的心理,那些悠悠如古的岁月,但到了最后一刻,那脱落的盌,瞬间将时空拉回到如今当下,就像《百年孤独》的开头,时间在文字间荡开,我们哑口无言,默然无声,唯有安静。

    《同车人的啜泣》写的是一个男人,他从郊区回城里,新婚的妻子送行,抱怨婆婆和姑子,男子默然,“……真怕回来……”。木心坐在车上看车外男女说话,揣摩他们的背景和故事,“悠闲明达”。而男人上车坐定,忽然扑在前座椅背上啜泣起来。木心始料未及,也没有多少动作,继续揣测并且感怀。这一幕日常生活的小事,非常动人。最后,木心和男人都下了车,而他发现那男人“挥动伞……吹口哨”,已经忘了刚才的烦心事。于是,刚刚那一场悲伤,便只丢给木心自己了。

    每次看这两篇文章,都会感到散文最美妙之处,它不似小说重造时空,不似诗直接飞入云端,它是赫敏手中的那块怀表,经由时间针脚的来来回回,模糊现在和过去,未来和如今,把我们带入如梦之境,而梦里我们知道,有一条潮湿的小路,可以回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木心的慢——读《哥伦比亚的倒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fb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