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惑中竟然已经毕业十几年了,当然,如果算起真正的工作时间,或许只有十年的时间可以有些记录。
从什么时候说起呢?或许应该从自己研究生毕业的哪一年开始说吧。
因为自己的专业问题,毕业之后,随波逐流就进了一家当地农村商业银行,美其名曰:管理培训生,实际就是从柜台干起,然后遥遥无期的不知道该把你往哪个管理岗位放,于是,一直到离职也只是柜台的岗位。
只不过,自己从高柜干到了低柜,也就是从对个人业务的柜台干到了对公司业务的柜台,也就是从对私到了对公。
但是,仍然是柜台,仍然是脖子越来越酸胀疼痛,忍受不了遥遥无期的所谓柜台生涯。于是,选择了离职。
离职之后,来到了杭州,哦,忘记说了,这家农村商业银行在绍兴。
来到杭州之后,租房,落定,但是因为是裸辞(也是相当佩服自己当年的勇气了),租房住下后,才开始找工作。
不得不说,当年找工作或许比现在容易一些,但是其实也并没有容易到哪里去,仟仟延延一直在离职后一个月的时间才找到了一份工作,保险行业,对公客户开发支持,市场部。
这家企业,不想说名字,500强的保险行业上市企业。
在这家公司,一干就是八年多的时间,但是其实这八年多自己的工作生涯并不是很好,或者说应该是比较糟糕,是逐渐和社会和同学拉开距离的八年,只不过,我是往负的方向在走,而同学都是一路往前。
大企业有大企业的好,但是大企业也有大企业的无奈之处,螺丝钉、内卷、各种关系复杂等等,一直在困扰着自己,职责分工不明确,利益部门的相互倾轧等,都让自己身心俱疲,于是在大概八年半不到的时间里选择了离职。
离职后,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距离社会同行业同水平差距太远了。
因为一直做的是业务支持,并没有做销售,导致自己其实并没有业务积累或者客户,其实在销售型公司,最应该做的就是销售,其他的一切后勤岗位都是可以替代的,唯有销售,自己的客户谁也拿不走。
当然,公司会运用各种工具或者系统让业务员去录入客户信息,比如CRM系统,比如甲骨文的客户管理系统等等,比如销售易等系统,但是,业务员并不傻,谁也不会将真实的业务信息录入系统,让公司掌握真实的客户数据,这是业务员的命脉。
于是,自己在离职前后找工作,其实并没有那么好找。年龄也已经到了一个门槛。十分的尴尬。
大家都懂得,中国有35岁的门槛,具体是因为什么设置的这个门槛,不得而知,大概率是因为各种权威部门的招聘比如上层管理部门或者组织的招聘喜欢设置这个门槛,导致企业也纷纷跟进设置这个门槛,其实这个门槛是非常无厘头的,也反应了中国整体社会的从众性心理。
最终,找到了一家类似的公司,这家企业不想多说,毕竟还是现东家,且行且珍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