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陆续披露6月宏观经济数据,整体喜忧参半。社融及货币供应数据维持反弹格局,但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退出格局仍在进行中。上周欧、日、中股市皆在美国非农数据公布后开启单周调整,唯独美股在美联储重启降息的趋势不变的情形下仍顽强新高。
政策面上,目前大家关注度更高的是7月的政治局会议。近期多位高层多场合强调“六稳”,本栏预计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转向政策偏空的概率并不大。
但最近“踩雷”事件不断,这种“新常态”可能会对一些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产生影响。如果不小心发酵成为蝴蝶效应,则这类风险的预防需要保持一个心理准备。在中报窗口期,我们需要关注并梳理一下目前的业绩结构状态。
截至7月14日,两市共有1592家公司披露了半年报业绩预告。其中沪市公司有193家,深市主板的有228家,中小板有445家,创业板有726家。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披露时间来看,中小板、创业板企业需要在7月15日前完成中报业绩预告披露。
从业绩预告类型来看,1592家公司中,866家公司预喜,占比54%;680家公司预忧,占比43%;此外,还有46家“不确定”。创业板预喜率最高,达60%,中小板以53%的预喜率,紧随其后。数据显示整体法下创业板利润增速从一季度的-12%上升至5%,中位数口径下中报利润增速为8%,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中小创目前的业绩增速比率尽管同比基本持平,但大概率全年会显著高于主板“全市场平均增速”。在当前存量博弈环境下,风险偏好暂时仍未看到提升,叠加外资流入是一个长期趋势,外资的偏好相当程度上会左右个股团体的运作走势。在这个含义上,“核心资产”依然具备长期优势。
当前的风险预期中,核心资产在中报阶段证实证伪周期中会出现显著分化。我们对其中符合业绩预期甚至超预期的核心资产依然认为是继续可以拥抱的资产,反之则可能受到冲击。另外,类似调味品一类的消费品,目前的估值甚至高于成长类品种的估值。这样的场景曾经出现在早年的环保类个股上,我们认为不可能长期持续,是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概率因素。
结论:指数继续盘整为主,且不排除冲击6月低点。在低风险偏好持续状态下,注意部分核心资产由于阶段业绩不达预期带来的冲击,关注部分中小创板块在业绩增速上(主营)提升带来的机会。高度重视基本面,技术层面的弹性价值目前仍需要政策面的进一步利好才有可能。
策略:震荡市行情中,持有并低吸银行、保险中的强势品种(须基本面无忧),低吸中小创中主营出现较好增速的品种,阶段回避地雷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