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句话我很喜欢,于是将写在了我的姓名牌卡上,用于警示自己,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个迎风起舞的日子,都应该值得铭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58937/86f4e8feab411f06.jpg)
而今天是应该最值得铭记的。从未想过要出书,也从没有相信自己能够出书,但是今天参加张文质第九期写作研修班似乎燃起了我的希望。
记得去年夏天,我有幸被欧姐姐邀请参加到第七期网络研修班,当时特别激动兴奋,每天坐在家里,聆听着张老师和其他几位导师的讲座,心中充满着热情。自那以后就开始日更打卡,记录教育、记录生活,到现在已经拉拉杂杂写了不少。可发现自己写作进步不大,没有坚持下来,不过很好的一点在于我一旦有思考或者有了感悟,我会立刻去记录下来,我怕久了就忘记了,因为人的大脑容易遗忘的。也正如张老师说,记忆是刻意训练的结果,现在去翻翻自己那些不成文的文章,还是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然而似乎离“出一本书”的梦想,太遥远了。
四月的最后一天,正如欧姐姐那漂亮的开场白“人间四月芳菲尽,泡桐树下迎客来”。今天,我们学校为张文质第九期线下研修班的主办方,作为学校老师的一员我倍感骄傲,第一次能在现场聆听到张老师的讲座,以及见到五湖四海热爱教育写作的老师们,让我这个五一这个假期别有一番风味,正所谓“我们走了很久的路,才遇见可以一起出发的人。”从此,我觉得自己不孤单,有这么多同行的人,一起学习、成长,内心时刻充满了力量。
平时在写作中所遇到的困惑,今天一天的学习中都有得到了解答。反观自己平时的写作过于随性。当张老师说他的一首短诗都可以改30—40次,特别让我震撼,让我敬佩,佩服他对教育、对文字的那份执着,那份精益求精。我常常也是自己写过的文章,都不愿意去再看,更别说精雕细琢了地修改了,我记住了张老师说的“所有表达都得谨慎”。 “跳出写作的舒适区,摒弃惯性写作,惰性表达,挑战有难度的写作,写作需要范本,逼出变化,探寻有难度、有高度的写作”。
整整一天的学习,我没有感受到一丝疲惫,恨不得把张老师说的每字每句都记下来。晚上回到家里,再细细地复盘自己的笔记,今天的每一个场景,他的每一句话我似乎都历历在目,并谨记张老师说的“我们要努力成为好教育的代言人”,成为生命的范本,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身边更多的家庭,影响更多的人。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今天一位毕业班的家长,告诉我她才上初一的孩子这段时间不愿去上学了。虽然他已经毕业了,可他是我曾经带了六年的孩子,如今遇到问题了,我还能为他做些什么呢?或许我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还能帮助到他。突然看到我们培训现场正在售的一本书《危险的十三岁》或许很适合他,于是马上发给家长。接着又看到《奶蜜盐》2里面的一些观点,父母对孩子期待教育都会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也发了她,让她去分析思考孩子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等过两天课程结束我想再和她沟通。师者良心的使命告诉我,尽管孩子毕业了,但是孩子当下遇到问题,我绝对还是会第一时间站出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58937/97e004a954d67e55.jpg)
另外张老师说,“好教师必须成为“一本书”!我们需要把所有的思考表达,行动变为范本。
他还说,“成为“一本书”的前提是不断地阅读“一本书”。写作倒逼阅读,对于经典的阅读值得反复去读,常读常新,每次读每次都像第一次阅读那样。比如我现在读钟杰老师《教育让希望重生》、《乘风破浪做好班主任》,每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但都会热泪盈眶,感慨到她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她就是我远方的导师,心中的偶像。
他还说,“你想怎么说,怎么做无不与你的生命境界相关”。所有的表达都是生命的写照,关于与我们的信仰、教养、学养、经验。写作中的思想、见识、笔法、腔调都是需要去修炼的。 一切都是修炼出来的!
我想,我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修炼自己。与其向往,不如前往,为梦启航,再次远征!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58937/b5fcdcea758f185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