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宇是法律专业人士,但是却因为出版了好几本书话书进入我的阅读视野。之前应该买过他的《行囊有书》,数次搬书已经不知道这本书被我放到哪里去了。要找的书总是找不到,找这本书时曾经要找的那本书又会突然在眼前跳出来。读书写书的时候总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找书。
每次告诫自己不要买书,能够把自己买的书整理好,每本书都读完一遍就不枉自己这么多年在书上花费的精力和财力。可是书总是在诱惑人,买了的书总有值得必买的理由。
李广宇的《南国红豆最相思》一出版,书商就在群里和朋友圈宣传可以购买题款本,我坚持住了没有买。后来朋友季米兄读了《南国红豆最相思》,在朋友圈发文分享他的阅读心得,我就觉得非买不可。这本书主要讲叶灵凤的著作在香港出版的情况,这个视角很新颖,可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叶灵凤传。当时香港出书难,曾经流行出版多人合集,必然涉及到他的文友们。而叶灵凤的朋友圈中正好有几位如侣伦,罗琅,唐人,丙公,罗孚等是我关注的对象。我正愁资料难寻,知道书中涉及到他们,肯定得买,丰富我的资料库。在群里问询居然还有题词本的存货,字有些潦草,问度娘才知是“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能香我不须花”,买。
《南国红豆最相思》没有让我失望,果真有些我没有见过的资料,还解了我的惑。曾经对一本柳岸签赠本很感兴趣,却苦于找不到柳岸的资料。读《南国红豆最相思》才知他曾经“长期在教育界供职,做过教师、校长、教监,本名黄永刚,曾用名夏炎冰”等。可惜收到书时发现品相不尽如人意,书价又高,权衡利弊最终选择退货了。
在书中还谈到向天,说他是安徽人,我不太认同。我觉得他应该是东北人。他出版的书中研究鲁迅的作品集多半署名张向天,而出版的读书和生活随笔多半署名丙公。其中有一本《东北风物漫忆》介绍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一看就知道在东北呆过很长时间。读了他的几本随笔没发现安徽的影子。许定铭也写过一篇《读‘丙公’》也说他是东北人。
在阅读《南国红豆最相思》中得知香港三联出版了侣伦的《向水屋笔语》增订注释版。我又蠢蠢欲动,趁双十一搞活动买了。读一本书会带人认识另一本书,书与书之间勾连不断没完没了,何时才能做到不买书呀。
李广宇的书话书都与法律出版社合作出版,都已经形成一个“默契的小分队”。他是一个对书很讲究的人,书出版得很漂亮。可是漂亮的书定价也高,需要读者付出更大的代价。可不可以在漂亮的同时兼顾一下读者的钱袋子?书中每一幅插图都非要不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