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姐个子不高,长发齐肩,说起话里温温柔柔的还像个小女生的感觉,是一个典型的温婉的南方女人。她今年已经46岁了,女儿却只有七岁。问及为什么会晚婚晚育的这么厉害。
她给我说起了她的家庭。父母从小很疼爱她。家里有什么农活重活,都不会让她做。到她大些的时候,家里条件好些了,去哪里也都会车接车送。原本生活在大城市,因着父母不放心,考大学也不让她去外地。父母爱女儿的心真的是没得说。
然而父母之间,却经常会因为婆媳关系不和而吵架。也许郁姐原本生性就比较敏感,父母的这种争吵烙印在了她的记忆深处。让她在面对婚姻的时候,有恐惧心理,一直都不愿意进入婚姻。好在那时的男友,现在的老公,足够体谅她,包容她,一直默默的陪伴、等待。架不住还是进入了婚姻,只是孩子生得也自然比同龄人晚很多。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像郁姐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可以说,或多或少我们都受着父母有意无意的影响。
父母之于孩子,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建设。这不意味着说你要一直盯着孩子,其实更主要的还是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我们说,当我们自己夫妻关系和谐,家庭和睦温馨,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也会是轻松的,在孩子心中形成的画面也是温馨的。相反,如果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很容易情绪化,动不动就跟人吵架,或者冷战,家庭气氛很紧张,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也会格外敏感,紧张,会出现郁姐一样的情况,行成某种心结,影响到日后孩子的婚姻观,甚至像基因一样被复制,无形中带入孩子以后的家庭模式中,重蹈覆辙。
爱孩子,先爱好自己,自己被爱好了,才会有爱给出来。一肚子苦水的人,多半喜欢抱怨而不自知。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对于家庭来说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养育孩子要从长远来考虑,不能只看眼前,另外家是一个整体,也要从整体来考虑。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一个内心富足,有爱,阳光,乐观,情绪稳定,内心的幸福感,是无价的。有些东西,错过了日后可以弥补,有些东西错失了,却是花多少时间,金钱都弥补不了。很多人却看不到这些,以为孩子有的吃,有的穿长大了就行。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留守儿童?不然,又怎么会无所顾忌的批评孩子,打骂孩子,平常不跟孩子好好沟通交流,还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呢?
从怀儿子到现在,我全职了六年的时间。虽然这些年经济上,家里时常也会出现紧张的状况,日子过得并不容易。但是这些年,也是我内在成长最多的几年。学习整体自然医学,懂得照顾家人的身体健康。两个孩子几乎没再去过医院,我和老公的各种慢性疾病也得到康复或者缓解。学习心理学,传统文化,也让我更懂得了自己,从而也更懂得孩子,对身边的人更加包容,接纳。家庭越来越和睦,孩子们脸上也时常挂着笑容。很庆幸这些年自己能够把心安住,扎根生活,一步一步踏实的往前走,心安,也一路收获了许多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无形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