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每个人都可以战胜拖延

《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每个人都可以战胜拖延

作者: 八十分柚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5-29 22:42 被阅读0次

    《拖延心理学》告诉我们三个战胜拖延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学习怎样判断时间、学会接受和拒绝、利用身体减轻拖延。

    通过这三个战胜拖延的方法,大部分的拖延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一些特殊人群,需要提供克服拖延的特殊方法。

    01

    我们首先来看看那些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人,即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和执行功能障碍症患者。得了注意力缺失症的人群,大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情。这些人在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比如,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青少年,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被其他更有趣的事情吸引,从而延缓学习进度。

    把注意力缺失症人群的注意力拉回来,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这类人群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能力很差,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同时,这类人群也更容易表现出情绪冲动。

    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时,他们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冲动地改变轨道,把应该做的事情抛在脑后。

    想要帮助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摆脱拖延症,有效的方式就是尽量减少干扰的数量,并时刻提醒他们回归正轨。在本书中,作者给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增加一些执行提示。

    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和执行功能障碍症患者经常有这样的时刻,已经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但是在准备去执行的时候,却忽然忘记自己要做什么了。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那些转移人们注意点的地方,其实就是执行点,也就是应该开始做事情的那个点。

    执行点往往就是人们的拖延点。所以,为了避免人们在执行点上拖延,可以增加一些与之相应的提示点,来告诉我们此时此刻,该做哪些应该执行的目标了。

    提示点可以是视觉提示,即一个小便条、图示、箭头;还可以是听觉提示,比如用手机铃声提醒自己。

    第二,保持短小。

    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和执行功能障碍患者很少能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那么,对他们来说,短的目标就比长的好。

    短小,可以让他们在一个可以专注的时间里,把注意力集中在上面。15分钟法则,就是一个很好的制定策略。

    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可以把自己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15分钟,以15分钟为一个周期,每完成一个15分钟,就是向最终目标迈进了一步,直到实现完整的目标为止。

    第三,构建路线。

    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和执行功能障碍患者总会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偏离正轨,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如果构建好了路线,他们就能按部就班地执行。

    构建路线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1. 写一个清单。将想法和计划写下来,让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待在身边,经常去看。

    2. 处理细节。比如在前门处放一个装钥匙的篮子。对于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来说,把固定的东西,放在固定的位置,能帮助他们节省很多时间。

    3. 设定一个例行时间。也就是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来做日常琐事。比如每天晚上八点要给宝宝冲奶,九点要给他刷牙。

    02

    可能我们本身不是一个爱拖延的人,但是,如果我们与一个拖延者一起工作或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陷入到挣扎之中。

    一个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孩子身上表现出的拖延行为。很多孩子都有拖延的毛病,比如早上拖着不起床,拖着不去上学,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才写完……

    父母会感到既疲惫又无奈。最开始,面对孩子的拖延,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习惯性拖延,一定能逐渐改掉这个毛病。

    紧接着父母就会感到失望,他们发现孩子拖延的习惯似乎已经改不掉了。最后,父母开始恼火。久而久之,不仅孩子拖延的习惯没有得到改善,亲子关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改掉拖延的毛病呢?

    首先我们找出一些需要回避的做法,也就是那些无效的方法。

    第一种:负面评价,比如嘲笑、责备、威胁等。

    第二种:成为监工。比如,父母盯着孩子做作业。

    第三种:看不惯孩子做,父母直接代替孩子去做了。

    第四种:事后嘲笑。比如,很多父母看孩子没能按时完成作业,会说:“我早就说过,你这样是不行的。”

    如果父母使用以上这些方法,只会得到孩子消极的回应。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有效的方法呢?

    本书作者告诉我们:培养成长的心态才是一个真正有效的方法。

    倡导成长心态可以给拖延者提供支持和帮助。比如,相比最终结果,父母可以称赞他们的孩子认真投入的精神和付出的努力。

    关注过程,关注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而不是一味地以结果评判,它们都会给孩子们传递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除了培养成长的心态之外,作者也给父母们提出以下几点有效建议:

    第一,帮助孩子们设定小目标。

    父母可以教孩子们学会把一项任务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一步一步实施,并将每一步分成小的时间段,设置短暂的休息时间。这样,一步步去做,最终就容易完成所有的任务。

    第二,帮助孩子识别时长。

    比如练习预测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练习安排时间,用倒推的方法确定开始时间。

    第三,设定一个清晰的限定和结果。

    比如设定一个任务的截止时间,做到和没做到的后果分别是什么。

    以上这些建议,能够帮助有拖延习惯的孩子慢慢地建立信心,把事情做完、做好。

    03

    我们学习了所有的战胜拖延的建议和方法,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战胜拖延的处理技巧。

    第一个技巧: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而不是那种模棱两可的目标。

    比如:“我要在今天晚上睡觉之前把袜子洗好”,而不是仅仅告诉自己“我要洗袜子。”

    第二个技巧:将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每一个迷你目标都要比大目标容易达成,小目标可以累积成大目标。

    比如,你需要完成一份报告,不是告诉自己:“我打算要写那份报告。”

    而是 “今晚我将花半个小时设计表格。明天我将花另外半个小时把数据填进去,再接下来一天,我将根据那些数据花一个小时将报告写出来。”

    第三个技巧:现实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待时间。问问自己:“这个任务实际上将花去我多少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呢?”

    不是告诉自己:“明天我有充足的时间去做这件事。”

    而是“我最好看一下我的日程表,看看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做。上次那件事花的时间超出了我的预期。”

    第四个技巧: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里准备。当你遇到一个困难时,不要放弃。困难只不过是一个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

    比如,论文不会写,那么不拖延的人会克服困难,先把相关的资料看一遍,再等待机会询问教授如何去写,而不是直接放弃了。

    第五个技巧:只管开始做! 不要想一下子做完一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记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是抱着“我一坐下来就要把事情做完”的想法,而是去想一想“我可以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什么?”

    第六个技巧: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不是对自己说:“我只有15分钟时间了,何必费力去做呢?”

    而是告诉自己:“在接下来的15分钟时间内,这件事的哪个部分我可以上手去做呢?”

    第七个技巧:奖赏你一路上的进步。将奖赏聚焦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小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你可以说“杯子是半空的”,也可以说“它是半满的”。

    记住:即便是迈出一小步,那也是进步。

    拖延就像一颗蒲公英,它的根须复杂且深深地埋藏在泥土里。你以为已经把它拔出了,实际上并未完全根除。

    所以,我们须先找到我们拖延的根源,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找到有效的方法彻底战胜拖延。

    其实,拖延并不可怕,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战胜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每个人都可以战胜拖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fp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