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情绪笔记

关于情绪笔记

作者: 华琴亲子关系 | 来源:发表于2023-11-06 23:36 被阅读0次

    最近带孩子觉察到自己有些焦虑和力不从心,重新在得到重新听了《0-2岁宝宝想表达什么》,《3~5岁幼儿为什么问不停》是专业人士和父母们写的育儿指导书,不是教你技巧,而是让你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

    关于情绪笔记

    宝宝通过情绪表达自己,这个过程可以分解成四个步骤:刺激、情绪、想法、行为。爸爸妈妈的微笑,或者肚子里饥饿的感觉,都是外部环境的刺激,刺激宝宝产生某一种情绪。然后,情绪会引发想法,反馈给身体,产生某种生理反应,宝宝就有特定的行为。这跟望梅止渴是一个道理。这个过程在心理学里有个名字,叫“情绪链”。情绪链不断重复,宝宝就会形成更稳定的情绪,然后逐步形成更稳定的人格。

    可是,当我们掌握了后天的语言之后,反而会忘了情绪能交流。面对0到2岁的宝宝,父母特别需要重新捡起成人已经有点钝化了的情绪能力。

    首先要识别宝宝的情绪,然后搞清楚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意识到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3~5岁

    游戏是孩子表达自身情绪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孩子经常会把某种情绪寄托在游戏过程中,玩游戏成为了孩子情绪释放的一个出口。这本书中讲了一个案例,主人公是3岁的小男孩查理。有那么一天,查理正在和朋友在院子里玩。他6岁的哥哥突然冲过来,强行把他们推倒,把这两个小伙伴儿埋在落叶堆里,然后大笑着离开了。这时候有意思的事发生了。查理起来之后,招呼朋友开始玩一个幻想的历险游戏。他们假装坐在一艘船上,自己拿着把破扫帚当船桨,船的四周有一群危险的鲨鱼。这个游戏对于查理来说是如此真实,一直到他妈妈来了,他才敢从“船”上下来,因为他觉得那群鲨鱼一直在追杀他们。为什么查理会在这个游戏中玩得这么投入呢?作者认为,查理设计这个游戏的动力,来源于哥哥对他施加了小小的暴力行为。查理对此感到非常生气,因此心中产生了一种搏斗的冲动。然而哥哥已经跑掉了,即便不跑估计也惹不起。于是查理联想到了某个动画片的情节,把他的愤怒情绪通过海上历险记的形式释放了出来。

    另一个案例是一个女孩,叫苏西。她这几天刚开始上幼儿园,每天都要坚持穿上芭比娃娃的服装。而且老师喊她的名字,她会立刻表示抗议:“我不叫苏西,我叫芭比。”老师感到有点难办,到底是强迫她接受自己就是苏西的现实,还是妥协地用芭比来称呼她呢?后来,老师跟苏西达成了共识——她可以在早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玩扮演芭比的游戏,老师也会配合她,而过了这个时间段,她就要变回去,重新成为苏西。那么苏西为什么要坚持玩这个芭比游戏呢?原因是,内向的苏西小朋友在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初来乍到,难免有点紧张。而芭比娃娃呢,是她每天在家里都会玩的东西,这个游戏很好地充当了她和父母之间的情感纽带,让她感到安心。事实上,等苏西度过了最初几天的适应期,她就主动放弃了芭比游戏,因为她的紧张情绪已经得到了消解,不需要再把自己包裹在芭比的伪装里了。你说查理和苏西他们自己明白为什么要玩这两样游戏吗?很可能不明白。但这个一点也不妨碍他们把游戏设计出来,而且还成功地应对了自己的负面情绪。这就是游戏的魅力。

    了解多一点,烦恼少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情绪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ix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