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讲述了几位因心理原因造成肥胖的主儿,在作者徐徐老师的协助疏导下,最终减肥成功,且重新开始了不一样的美好人生。
大刚的故事:原谅父亲,远离水果罐头
要总的故事:成功不需要大肚子
这两个故事里的主人翁,都是因为自己小时候的经历,造成了内心的阴影,而发胖的。
大刚是因为在自己小时候,感受到了家父对其弟弟的偏爱,因一罐水果罐头未被满足,而在自己成人后,努力赚钱,实现了“水果罐头自由”的心愿,却落下了173的身高180的体重,且一身的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最终在徐徐老师的开导指引下,解开心结,将关注点转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从而改变了曾经的不良生活习惯,减肥成功,与父亲的关系也得到和解,事业家庭双丰收。
要总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174的身高180的体重,也伴随着因肥胖而留下的病患。在这种比例中,却不以为自己属于肥胖类型,对于减肥是排斥且轻蔑的。
追究其因,年幼时家庭条件有限,吃了上一顿瞅着下一顿,有个弟弟还因此夭折。在记忆中,饥饿,就意味着贫困、屈辱,甚至死亡。
找到心结,同样在徐徐老师的协助下,减肥成功。
喜欢书中徐徐老师总结的一段话:
很多想法,憋在心里是一回事,一说出口就会启发当事人的自动纠错能力,这很神奇,特别是对于那些善于思索、自我觉知力强的人,让他们说出来,就成了一大半。
这两个故事,对于家有二宝的我,受到的启发是关于孩子小时候的养育。
一方面我们想做“治愈”的一代,想多了解些育儿知识,想更快速的自我成长,成为孩子的榜样,想给予孩子更好的陪伴,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可无奈在有限的时间里,想要头头都顾好,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每天下班后,想早早回家陪娃,又想赖在公司给自己“充充电”。
晚上睡前既想亲子共读,又想着自己还有啥啥啥未完成。如果在满足了娃的需求,再来干自己想干的,那么就得熬到深夜,然后每天还得早起,睡眠不足,时间久了,各种问题又给找上门来……
感觉真是个大难题。
书中这几个小故事的分享,让我理解了“不要太着急”的真实含义,每件发生的事情,都自有他的意义。
或早或晚,时间都会给我们答案。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