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作者: 永远的潜龙 | 来源:发表于2020-01-17 00:18 被阅读0次

    声声慢

      【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云:“词以慢名者,慢曲也。拖音袅娜,不语辄尽。”】

      这个词牌名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名《胜胜慢》,是为他的家妓荣奴离去所作。

      宋代,在太祖皇帝“歌儿舞女以终天年”的优惠政策下,朝廷鼓励大臣蓄养家妓。但买入不是一次买断,而有一定的年限。大多雇用婢女约定个三五年,最高年限为十年。那些玲珑聪慧的女孩子,如果跟主人建立了超出寻常的感情和关系,也有可能被收为妾,但并不容易,必须要征得女孩家人的同意,并不能强娶。一般士大夫家庭期满后多送婢女还乡,让其婚嫁。

      晁补之就有一个这样的家妓,名叫荣奴,许是对这荣奴看来是动了一些真心,为她的离去专门做了两首词:一首《点绛唇》:“檀口星眸,艳如桃李情柔惠。据我心里。不肯相抛弃。哭怕人猜,笑又无滋味。忡忡地。系人心里。一句临歧誓。”写得直白动情,颇为无奈。另一首便是《胜胜慢》:

      《胜胜慢》(家妓荣奴既出有感)

      朱门深掩,摆荡春风,无情镇欲轻飞。

      断肠如雪,撩乱去点人衣。

      朝来半和细雨,向谁家、东馆西池。

      算未肯、似桃含红蕊,留待郎归。还记章台往事,别后纵青青,似旧时垂。

    灞岸行人多少,竟折柔枝。

      而今恨啼露叶,镇香街、抛掷因谁。

      又争可、妒郎夸春草,步步相随。

      题序明言是为荣奴的离去而作,言下对荣奴的离去甚是不舍,为她今后的命运担忧。往事越千年,隔着时光的帷幔,千年前的荣奴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我们已看不真切,倒也无意深究,只在偶尔翻阅诗卷时,唏嘘一声:多情公子空牵念。

      慢曲相对于令曲,字句长,韵少,节奏舒缓。虽是单遍,但唱起来格外悠长婉转,唐人就有“慢处声迟情更多”的说法。用《胜胜慢》为名,看来当时晁补之的这一曲比之一般的慢曲还要来得更缠绵娓丽些。

      南宋末年,词人蒋捷一首《秋声》,全部用“声”字收韵,故更名《声声慢》。

      声声慢·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蒋捷是南宋末年之人,李清照则是两宋之交(1084-1155),因而在蒋捷的《声声慢》定名之前,李清照为这一曲写出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凄婉词作,应该叫《胜胜慢》才对。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作李清照居金华时所作。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声声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nq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