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454765/9ab61fcc310b67f5.jpeg)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208天
原文阅读: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讲解:
孔子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后来者将来的发展不如今天这辈人呢?要是年纪过了四十、五十仍未闻道,那样的话也就不足以让人敬畏了。
荡相遣执讲故事:
孔夫子又开课了!
课间交流阶段,曾子怀着崇敬之心,对夫子施礼,问道:
“夫子!颜回师兄乃我等表率。今既逝去,精神却留我等心中。请夫子告我,如何向颜回师兄学习呢?"
孔子看了看曾参,虽觉貌鲁,但言也清晰。今既发问,不妨叙谈一番。于是说道:
“颜回嘛!太让人可惜了。年纪轻轻,就这样走啦!他呀!学习起来,只见他进步,不见他有止!参呀!你觉得是不是应该向他学习呀?"
曾参眉头微皱,觉得夫子为何如此发问?父亲也经常告诫自己要向颜回师兄学习,可自己也有想法。今日难得与夫子交流,不妨大胆陈述。以夫子之情怀,断不会责怨我吧?于是回答道:
“夫子!有这样的情形吗?谷苗生长却不开花,开了花的,却不结果实!"
"有呀!有!有生长而不开花的禾苗,也有开花而不结果的禾苗。参呀!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呀?"夫子言道。
“夫子!禾苗生长而不开花,是因为地薄无力吗?开花而不结果,是因为经受不住风雨吗?"
"参呀!说的好!你继续!"夫子听出了曾参的话意,为激发出他的本意,赶忙鼓励道。
"求夫子之学类似于此。既要有天赋之资,更要须发愤努力,才能走近夫子。但要最终学有所成,开出硕果,没有恒久之力,也难以为之。故学既要进,又知止。进以博文约礼,止以求得良善。夫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游于艺"者,是否会有“止"的智慧呢?知止方能有定力,有定力才能心底平静,心底平静才能安顿下来,安顿下来才能考虑问题,问题只有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吧!"
曾参说完,夫子已面带悦色。他对在场的其他学生们说:
"后生也值得敬重呀!怎么能知道他将来比不上你们呢!你们四十岁、五十岁的都有了,你们留下了什么?是名吗?还是说过什么重要的话?你们再不努力,后来人会把你们甩掉的!"
众人听老师突然转向了自己,于是共同向老师施礼。夫子不管这些,他要进一步启发他们:
"我批评指正你们这些义正辞严的话,你们能接受吗?但是要有所改正才是关键呀!表扬你们的话,听着心中很高兴吧!但是要知道为什么表扬才可贵。如果光是高兴而不加思索,表面接受而实际不改,我对你们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夫子一口气说了许多,有些累了,便坐下休息,不再言语。大家唯唯而退之后,独曾参被夫子示意留下。
“参!来,我告诉你!我道一以贯之。"又说,“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有过勿惮改。"
曾一时没能太明白,但也只思考,不忍心再发问。孔子摆了摆手,曾参会意,就也退下了。
其他学生见曾参退出,忙凑上去,问道:
“夫子独留于你,可有私授?"
曾参一时无措,只随应道: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只他这一说,惹出了历代无数人的误解!
夫子之道,又岂只“忠恕"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