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话(1)

对话(1)

作者: 檀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5-27 22:38 被阅读0次

          上周跟吖日聊语音,从生活,工作种种聊到信仰。借着对钱财,人性展开;在各自信仰立场下分享观点,交流看法。让我吃惊的是佛教在对人性,自我的认知上与基督教十分的契合。虽很小接触佛教文化,却没有深入的去了解;以至于今天对非基督教信仰的诸多认知存有臆断与片面。临到一些境况里,我能够拿来例证,反驳的也仅仅是影视作品里戏剧化的演绎。
            佛教文化也有对人行为上的规劝,肯定更高层次的改变是个体内在人性的克制。修行所处的语境更像是基督信仰里谈及的操练。当然,这里要做讨论的并不是佛教与基督教信仰的差别,这个超出我能力的范围,不敢造次。信仰上的 压力常常并非来自外在,更多是人性对自我的诘问,挑战。我坦言,近半年因为一些事想不明白,加上日常的倒霉事,在生活状态和信仰里都是低谷。
          让人困惑的是信仰为何常常是件好看的外衣,学生时期感叹信仰是件很时髦的事情:仪式感很足,又有一些不可抗力的神秘观感。或许是影视作品熏陶,亦或是人性的刻意选择,信仰常成为了人自我饶恕的赎罪卷。有点类似于《济公传》中的一句台词“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可怕的不是犯错或是犯罪,可怖的是心安理得。社交上我有些困惑:一个人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展现得像个敬虔的人,生活中却可以信口雌黄对世俗拿捏的处处世道。
          怎么描述呢?本想说是人性的割裂。想想言重了,偶尔一个两个那是特例,但是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些迹象时,准确说来是人性的使然。常感叹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好像大家行为没恒定标准;现在想想是有比较统一一致的标准的——对自己有利就是唯一的标准。信仰因着人的利己心有时会成了一件外衣,披在身上,成为了一块遮羞布。以至于彼此对望时,我们看见那块遮羞布也很坦然——原来大家都这么活着。
          人的群居性,让我们惧怕格格不入,以至于常要面具待人。甚至一些私欲的目的都需带上信仰的光环,可能是明知如此,也可能是自我暗示成了谙熟于心的逻辑。坦言,我也无法跳离这个问题来看自己。当我习惯的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讨论人性时,会有强烈的道德优越感;也更容易陷入道德的双标:严与律他宽于律己。
          每到深夜,常看见自己人性的虚伪与不堪。很多时候,面对并不是他人的问题,而是自己身上也存有的缺点。但当我站在道德的向阳面来批判和论断时,指责的过程让我有自以为是的快感,甚至让自己骄傲自大忽略了作为一个人同样需要为自己的过犯悔改。当我大声的批评他人的掩饰时,这样的探讨也成为了我道德上最大的掩饰。
            这种悖论下探讨仍然有必要,思考能让我愈加接近真相——根源在我。认清自己是漫长的过程,改变更是艰辛的道路。这些思考会陆续写在《对话》系列下,也与大家分享。
          晚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话(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qj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