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时间管理,已有两年多,不断的看书、听课、断断续续跟了两年的社群,表格用过几百页,也进行过线下分享,热衷于此,是本着“扫清眼前鸡毛,还我将来诗和远方”的壮志。你可能会说,时间的复利一定让你变得更好了吧。
你看我的状态:
全职带娃的日子,看似全是假期,但我从六点半早起忙到晚上十一点,没有周末;
表格中的一天计划列的满满当当,晚上看着没有落实的事件心里烦躁;
每天脑袋里想的趁娃睡着要学习,为自己返回职场做准备,刷了不少书、依旧迷茫没有方向;
抱着哄娃睡觉超过一小时还不着,容易让我激动发脾气;
花了两小时写了一篇文章丢到简书,无人问津;
也不是说一点变化也没有,让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开始了写作,但仍旧欠火候,工作效率不高,生活忙乱。难道我是在诋毁那些书籍、课程没用吗?绝对不是。
直到我偶然间读到秋叶大叔的《时间管理7堂课》我才恍然大悟,之前的学习,让我进入“为了学习时间管理技巧”而学习的误区。秋叶大叔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是规划自己的目标,“好像买了一辆法拉利,却不知道要开往哪里,那么开的再快,又有什么用?”
这哪是时间管理,简直就是人生导航系统秋叶大叔从七个维度,分别是目标管理、情绪管理、精力管理、日程管理、效率管理、碎片管理、外包管理。像一根线串起了散落一地的珍珠,每一步都有很强的相关性,让我幡然醒悟:这哪是讲时间管理,简直就是对我人生的导航系统,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底层逻辑思维,学会从宏观角度思考问题。
一、找到大目标,时间被高效利用
对于目标规划,不是没有学过,自己也通过八大关注制定了年度目标,但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如何以每天的日程、小目标实现大目标,都是没有一步步落地的具体操作,秋叶大叔让我们找到大目标,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的利用自己的资源,把时间分配在现阶段最有产出的事情上,这才是时间管理的真正意义。
如何找对大目标?
秋叶大叔提到SMART原则是最好的工具:目标是明确的、可衡量的、可以达到的、有一定相关性的、有一定期限的。
将大目标分解成小任务,相应的时间分配在上面,每做一件事时,更多考虑这件事能否支持自己完成大目标,带着目标去做事,就容易让不同的时间产出形成合力。
为了所做的事情为大目标加分,就要明确自己的日程,秋叶大叔把紧急重要度模型和人生九宫格模型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对时间分配有更客观的认识。人生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过程,我们要接纳这种动态调整的循环,接受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的事实,取舍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的大目标奋斗。
二、安定情绪,能量up up
一提到情绪管理,大家肯定都熟悉“费斯汀格法则”,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随手将自己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就随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就手表摔坏这一个动作引起的情绪激动,导致后面一系列夫妻吵架、忘拿公文包、撞翻水果摊、迟到、挨上司批评、和同事吵架、儿子球赛被淘汰。这是普通人的做法,将关注点放在了自己的情绪宣泄上,这个过程无疑浪费了时间、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时间管理高手会更客观的判断自己的情绪对后续包括各项按安排的影响,包括对时间的影响。
本节情绪管理会从人为什么会有非理性情绪及8种表现,以及不同行为风格的人如何区别管理时间,非常受用。
三、规律作息带来自律,快速恢复精力
恢复精力,打破了原以为的睡眠时间长就会精力好,其实不然,要认知身体原理,提升睡眠质量为关键,通过对人体体温变化规律示意图,提出恢复精力的6个建议
1、6-8点早餐摄取热量
2、 中午适宜午睡
3、 下午茶保持精力
4、 入夜后注意保暖
5、 入睡前不要剧烈运动
6、 半夜绝对不能熬夜
规律作息,恢复精力,就是要保证按时吃饭、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把大目标排进长周期的日程表
我前面提到将目标挂在墙上的困惑,是不知道具体如何落地,每日计划清单与大目标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完全是以当天事件为中心。而秋叶大叔这节讲到,以时间为中心,如何将大目标分解到每日的工作日程中,给出牛人工作日程的模板,并建议:
1、 不仅写日程事项,也要写日程事项的产出
2、 给某项日程留出更换备选项的可能
3、 要随时动态更新日程表
用石块装杯法,将日程表上重要的事情、日常琐碎事、碎片时间展示出来,要想获得真正的产出,必须先把大目标排入日程。
五、让你的一天等于别人的几天
1、要清楚“单位时间”产出水平
原来对效率高的理解,只是觉得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工作量就是效率,其实,除了耗费时间,完成量,还要看中质量和能量,难怪这是普通人和优秀乃至卓越的人的区别。
2、找到“心流”快速切入高效工作状态
心流是一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到一件事上全情投入享受整个充实且幸福的过程的时刻。
如何找到心流状态,秋叶大叔提到有以下几种方式:
创造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的环境
找到进入心流状态的“开关”动作,比如自己在心理暗示不能看微信消息或朋友圈,专心开始这项工作吧
具体化自己的工作场景,用下一个动作带自己进入心流状态
寻求外部监督,创造进入心流状态的压力,我一般选择发在朋友圈或群内,会促使自己不能间断。
降低门槛,先从快乐的事情开始,再约其他渴望的事情。
3、为一件事找到多重目标
培养自己的意识,通过学习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做一件事达到复利的效果
比如这次《时间管理7堂课》书友会,达到的不同目标有: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同时学习其他书友作业弥补自己未关注到的知识点,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
将作业优化分发到已有的简书账号和头条上,增加阅读量吸引粉丝
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点在社群内分享,用文字或尝试语音,锻炼自己的演讲和思维逻辑
不断修改迭代书评发到豆瓣
六、 用场景化思维用活碎片时间
1分钟能干什么?
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真正意识到的时候,原来有很多用途:完成这个小动作的同时,可以避免碎片时间的流失,也管理了自己的注意力,开发了碎片时间的价值。
由于碎片时间可逝, 和秋叶大叔建议不仅把碎片时间整理出来,还要结合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分配时间哪种场景更好,养成良好的微习惯。
用WBS工具把任务分解,串联碎片时间
七、用老板的思维计算成本
如果所有事情都自己做,会很累的。学着借力。
秋叶大叔提到两种情况需要外包给他人:
1、自己搞不定的请人帮忙
2、自己做不划算请人帮忙
用老板思维计算成本是否要自己做,交换回来更有价值的东西。
普通人选择外包的三个维度:提升质量、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每个人都有24小时,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好自己的时间,不仅仅是掌握哪些技巧、使用什么工具,而是从思维认知上重视、七大维度共同打组合拳,才可让一天过的充实有意义,如何过一天就是如何过一生。《时间管理7堂课》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