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部名为《起跑线》的宝莱坞影片震撼了国人。该片讲述的正是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孩子能够从小就获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巅峰而绞尽脑汁择校的故事。影片中的那位教育中介说的话,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你们不接受训练,那孩子就不能进好的幼儿园学校了,如果她进不了顶尖的学校,那她就进不了我国任何一家好的大学,如果她的履历表上填写的不是好的大学,那她就不可能进跨国公司上班。”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上也更容易受到优质用人单位的青睐。
原来今天是高考,祝福侄女们放宽心考试,成绩只是一个数字,通过努力和机遇把握想做的,出发点决定策略,通过还是高分?花1周解决一个考试,跟花1年取得高分,没有本质差别!
一个琢磨于时间与效率,一个专注于品质与专注,高分毁于走火入魔,唯分数是从;通过毁于浅尝则止,唯投机是命,最终还是看你们是学术之路还是生活之路?如果真不会做题,就研究出题人的意图,B的概率最小,看题疲劳止于C,还是考试如生活,有时候也会开玩笑,所以可能是A,可能是D……看得顺眼的,就挑他。
多选题,ABC+BCD代表SB,概率最小,出题老师的脑回路经过几十年的深耕挖掘,沟壑纵横,没有那么顺的答案,他们知道你们是懒癌晚期,看完ABC结束,可能答案是ABCD……
至于ABD、ACD两难答案是心理学常见的套路,当你觉得很对的时候,不妨考虑不对的,你的认知可能是错,你以为题目是傻子,或许题目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愉快]不管成绩如何,只要希望不灭,志气不灭,高考只是一个阶段,许多学习成绩斐然的人,留学的回国待业了,高分的频繁换工作,科研的校草毁于安逸,当然如果有机会一定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取得卓越;
如果做不到,有时候,平凡无奇是护身符,无需理会外界的干扰,专注如一,人生像充电宝一样,能量满满……
所有的办法,只是速成应急之用,叔叔心理八式,前提是完完整整看过书一遍,自己回忆一遍,忘记80%,理解20%逻辑,否则就是误人子弟。
读书,会伴随着一生,也是在没有关系和背景下,弯道超车的最低成本的武器,别人夺不了的暗实力,不与别人争聪明,加油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