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品读|山下英子的《断舍离》

品读|山下英子的《断舍离》

作者: 情深语檬檬 | 来源:发表于2018-02-23 09:28 被阅读0次
    《断舍离》生活的减法哲学

    作者:阿萌

            读《断舍离》这本书是一个很机缘巧合的事情,可以说它的出现很突然。比起电子版的书,我更喜欢读纸质版的书,一是读起来更有感觉、更自由,比如没有对电量的限制、没有时间的限制……;二是长时间注视手机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几个月前京东图书做活动我一口气把购物车里200多块钱的书全买了,下单之前无意之间看到了这本书,一开始只是被这个很“个性”的书名吸引,于是就加到了购物车。没想到,改变之门也由此打开。

            很多人都会因物品的整理收纳而苦恼不堪,不少人因此开始学习各种各样的收纳术。网上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小视频,教大家怎样收拾自己的东西。相信大家刚接触的时候会惊叹于这些酷炫的“实用小技巧”、“生活小妙招”,甚至还会忍不住开始按照视频里的小妙招收拾自己的东西。果然,初见成效,周围焕然一新。每次整理完东西都会发自内心的佩服自己,甚至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快感。然而一段时间之后,不出所料又恢复到之前的脏乱样子。一般很少有人会从上面提到的“小妙招”中终身受益。那问题是出在哪里了呢?

            换个角度,通常当我们一想到“打扫”“收拾”这些字眼的时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什么?轻松、愉快还是累、发自内心的不情愿?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属于后者。我们喜欢轻松,喜欢舒适,喜欢自由自在,我们厌倦麻烦。所以,我们总是习惯把东西随手放,让它待在它被弄乱的位置,因为收拾起来很麻烦,等东西堆到我们已经不能容忍的时候,再下决心一起收拾。经过整理周围焕然一新,然后又慢慢变乱,最后再一起收拾……如此循环往复。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的行动都是迫于压力——已经到了“不收拾不行”的地步了,总是被动的做一件事自然一想到它就会浑身不自在。就好像小孩子被要求写家庭作业一样,总是拖着磨着就是不想写。

    轻松,才是断舍离

            《断舍离》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这里。在《断舍离》的世界里,“收拾”不同于“整理、收纳”。这里的“收拾”并非要以弄干净为目的。普通的整理强调的是将物品分类之后摆放整齐,让表面看起来更整齐有序。然而深究其深层,不过是机械的将物品有一个地方挪到了另一个地方,只是摆放位置发生了改变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所以往往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换来的干净整洁总是不能长时间维持。而“断舍离”法告诉我们,要想获得长久宁静,就要从根源解决问题。

                        ①断

            “断”,就是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断绝杂物

            “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乍一听,有点怪!不收拾还怎么收拾?所谓不收拾,就是不用整理、不用收纳。《断舍离》告诉我们之所以会有很多东西需要收纳,是因为我们总会出乎意料的让很多不需要的东西进入家门。想想自己有没有去超市购物时因为打折促销而心潮澎湃、想想自己是否每次“双十一”过后都口袋空空直呼“剁手”、想想为什么你有一柜子的衣服却整天嚷嚷着没衣服穿、想想……好了,你会发现你的周围充斥着各种用不到,却被买回来的东西。这些用不到的东西除了占据了你周围的有限空间,还要耗费你的精力来收拾它们。与其这样,不如下次买东西的时候好好问问自己:“我要买这个东西是因为我真的需要它吗?我现在真的用的到吗?” 一旦开始断绝不需要的“垃圾”,你会慢慢发现收拾也变得越来越省力、越来越轻松。

                        ② 舍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舍弃废物

          我们总是喜欢给生活做加法,不停地买买买,以防缺了什么东西。有意思的是,“断舍离”却明确的告诉我们:生活要从加法变成减法。那些穿了几次就过了时的衣服、因为冲动买回来的不需要的东西、没有用处却满含回忆的旧物……是否依旧静静的待在家里?按照普通的收纳术,你会怎么处理这些东西呢?我猜你会再买来几个大箱子按照它们的类别将它们排好装起来,然后放到储物室或者不碍眼的地方。让它们换个地方“安度晚年”。等到这些箱子蒙上灰尘,你下一次收拾的时候,打开盖子才发现“哦!原来我把它们堆这里了啊!”然后又是一阵艰难的抉择——“这些衣服还好好的,扔了太可惜,还是留着吧”和一阵“温馨”的回忆——“哇!这些都是我……时候的了,当时……,留着留着。”然后,这些不用的东西会堆得越来越高。看吧,你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和回忆中为自己的生活做加法。东西越来越多,而你的每一次收拾,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对于那些很难“扔东西”的人,《断舍离》有自己独到的方法来帮助他们。

            那就是《断舍离》它引入了两个很新颖的概念——“时间轴”和“关系轴”。“关系轴”用来审视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关系”。“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一个物品是否有留下的必要不是取决于它是否还可以使用更不是取决于它是否完好,而是你是否需要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留下它;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果断的送人、丢掉或者捐出去。

            你可能会觉得可惜,拿一件只穿过一次的裙子举例,要丢掉它你会非常舍不得。那不妨问一下自己这件裙子放在衣柜里这么久为什么只穿过一次?自己以后真的会再穿吗?自己还要在这些用不到却占据空间的东西上面耗费多少精力?想想那些从床底下翻出来的早已被你遗忘的你“还有用”的东西,你并没有发现生活缺少了它们甚至将它们遗忘。在没有它们的日子你的生活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所以尝试用“我现在不需要这些东西了”、“它放在这里这么久了占用了我的空间我却用不到它。”、“应该把它留给更需要的人”这样的想法代替“这条裙子只穿过一次扔了好可惜”、“这个还能用”、“留着吧,说不准啥时候会用到。”这种想法。一切你说了算,你才是主场!

                        ③离

            “断舍离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这么说有点难以理解。其实就是通过“断舍离”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并提升自己的内在。或者说“筛选物品带来自我察觉”。

    脱离执念

          之前一直说要送我老妹一个小书包(就是小女生喜欢的那种森系背包,主要是这丫头之前的全是那种黑色中性的背包),今年五月份的时候兑现了给她在网上挑了一个。我以为她会非常激动,然后整天屁颠屁颠的背着书包晃悠。结果……没错是很激动,激动着把书包放了起来……纳尼???(黑人问号脸自行脑补)。老妹回答说,舍不得用,等着现在这个用坏了再换新的。无可厚非的回答让我无法反驳,却还是感觉哪里不对。

            现在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反映出自我形象。你在说一件东西“舍不得用”的时候,其实潜意识里是认为你配不上这件东西。拿老妹的书包来举例就是,老妹觉得自己用这样的书包,需要一个正式一点的理由或者一个合适的契机,就好像小的时候新衣服要留到过年再穿一样。所以用起来才会觉得可惜。其实,比起把东西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更应该被放在高出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才是主角,物品(除观赏性艺术品外)是因为被使用才有价值。一旦认识到自我形象,反过来就会想要替换掉现在使用的东西。一旦你开始使用价值更好的东西,就会自己和这件东西越来越相称,慢慢的看东西的眼光也会慢慢提高。允许自己使用更高级的东西,你的生活就会从加法慢慢变成减法,生活质量慢慢提高,气质也慢慢提升。

    断舍离
    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


    笔者后话:

    笔者个人建议略读。

    这本书字不是很多,内容浅显易懂。阿萌感觉此书的精髓在于“断舍离”的思想,即理解其中道理、解开个人心结、知道如何“断舍离”即可。实践大于理论,关键在于自己的行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读|山下英子的《断舍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vt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