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选择》是美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完成的一本针对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选民投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的著作。该书突破前人的研究方法,另辟蹊径地采用了一种更系统的调查分析方法,但这并不是我读完这本书唯一的感慨,最使我印象深刻的而是书中提出的“意见领袖”这一概念。
在作者们看来,“意见领袖”有两个特征:试图或已实施对他人提出自己意见的人;这种人在某一领域(书中指有关美国大选的信息)获取到更多信息或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而那些被“意见领袖”说服的选民,大多一开始并没有对大选有过多兴趣,而是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书中对“意见领袖”没有过多的讨论,所以以下只是一些我的拙见。
这周去旁听民社院方老师的课,第一排的同学做笔记很认真,似乎都没有停下过,我想方老师应该夸他们,但是不然。方老师说笔记可以做,但不是她讲一句就信一句,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老师的原话记不清楚,这只是大概意思)其实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成为了我们的“被动意见领袖”。当然这种情况不可避免,但我下面要指出的就完全是出于自身问题了。
最新一期的《最强大脑》节目剧情跌宕起伏,全程弹幕在屏幕上乱飞。值得注意的是,屏幕上的弹幕似乎像是一场辩论,辩题是:某一选手到底强不强。我是很少关注《最强大脑》的,所以对里面的选手当然是不了解的。当第一条关于这个问题的弹幕出现的时候,它好像就在我脑海里植入了“某选手不强”的观念,结果整个比赛下来,我都以一种看强者比赛的心态忽略了某选手。我想说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弹幕的人就成为了我们的“主动意见领袖”。
“主动意见领袖”被我们产生,“被动意见领袖”因为我们产生,虽然两者都是我们做出选择发表意见的阻碍,但相对于后者,前者更是会制约我们的思考。
在信息茧房中的我们,偶尔走出高墙外,在呆滞中以为寻找到了快乐,最终满意地回到自己的信息茧房中,却不知这种快乐反而把这堵高强筑得更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