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6-28

2023-06-28

作者: 欧阳木木 | 来源:发表于2023-06-27 08:40 被阅读0次

    王安石变法:怎样才能救宋朝?

    主讲:姜鹏

           上一讲我们说到,英宗去世,神宗继位。二十岁的神宗刚即位,就发现父辈们给他留下的是一堆烂摊子。

           首先,我们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是从五代乱世中脱颖而出,他非常忌惮官员篡权,怎么办,他想出了一个主意,分权。原本一位地方长官可以手握行政权力和财政权以及军权等等权力,但是赵匡胤在地方上设立了几个平行等级的官员,把这些权力分散给不同的人,一个人掌行政权,一个人掌军权,一个人掌财政权,这样当然对巩固皇权有利,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个弊端,冗官。官员的数量大大增多了,而这样一种情况经过数十年的延续和发展,已经到了非常夸张的程度,比如说,仁宗皇佑年间(1049至1053)就比真宗景德年间(1004至1007)的官员数量多了一番,这才多少年啊,五十年不到,官员的数量直接涨了一倍。而在古代基层政治中,人多往往不会好办事,而是难办事,官员们集体奢靡腐化,因循守旧,办事效率低下。所以冗官还带来一个潜在问题,就是官虽然多,但是好官少。

           其次,我们知道宋朝开国以后,就和辽国、西夏战争不断,而军队的人数也是不断增长,比如说,宋太祖时,全国禁军不到二十万人,而等到宋仁宗时,全国军队人数居然超过了一百二十万,实在是太多了。这就是冗兵问题。

           最后,养官、养兵,这都需要钱啊,宋朝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而军队的支出更是夸张,有学者统计,宋朝军队的支出曾经一度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这就是冗费。

            冗官、冗兵、冗费,是北宋的三大问题。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就会发现,冗费谁来承担,朝廷承担。官员的俸禄,军队的花销,这些不都是政府管的吗,可是政府的钱从哪来呢,向百姓收税。政府一没有钱,就向百姓增加税收,这就造成了积贫的问题,国家因为冗官、冗兵,没有钱;百姓因为国家的多收税,也没有钱。百姓没钱,活不下去,就要反抗,宋朝外部又有西夏辽国等等强敌,所以内忧外患,又形成了积弱的问题。

           所以积贫积弱,就是宋神宗即位以后,所面临的大环境。宋神宗继位的时候二十岁,年轻人,一腔热血,很有干劲,非常想要改变这种局面,他就找来一些老臣,询问他们的意见,可是问来问去,神宗并没有得到令他满意的答案,这个时候,他想到一个人,王安石。

           王安石和我们之前介绍过的范仲淹这些穷苦出身的读书人不一样,他是官二代,他的父亲是当时一位小有名气的好官,他的母亲又是一位很有学识的知识女性。王安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大家可以想象,他一定是从小就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而且王安石从小就对政治比较感兴趣,经常到民间去考察民情,所以他和同期的那些官僚相比,就显得非常出色,非常有能力。王安石其实早就发现了宋朝的种种问题,早在宋仁宗在位的时候,他就上了一封万言书,表达他的变法思想,但是仁宗的态度比较冷淡。

            王安石觉得自己的政治主张没有得到重视,就一直没有进京做官,而是在地方上任职多年。当时的人都说王安石屈才了,觉得只要王安石到中央来做官,国家的整体局势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以至于当时有人说,介甫不起已,起则太平可立致。年轻的神宗也对王安石早有耳闻,在这种舆论环境下,神宗就把王安石召进中央,并且重用。

             很快,针对积贫积弱的局势,王安石拿出来一套变法方案。由于这场由宋神宗发起,王安石主持的变法活动发生在熙宁二年,历史上也称之为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进行一下归类,可以发现变法的要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理财、强兵、育才。其中,最主要的是理财。

            宋朝的国家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民的土地税收,可是一有点什么天灾人祸,农民一年的收成就没了,也交不起税款了,无奈之下,这些穷苦老百姓只能向大地主借高利贷,可是农民往往都还不起高利贷,最后只好把自己家的地抵押给大地主或者富户。万一还不起钱,这地就成了富户的了,他们就会变成失地农民,也会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

            所以王安石就提出一个方案,他说,咱们政府得做点实事儿,如果说,百姓遇到天灾了,需要钱,咱们政府出资,借钱给农民,别让他们去借高利贷,也别让他们把地卖给地主,这样农民的地不就保下了吗,咱们国家的税收不就有保障了吗。再比如,王安石还提出一个免役法。按照宋朝的规定,每户人家都需要出人,轮流到地方政府去充当衙役,这是不给钱的,相当于国民义务。但是王安石说,人分身乏术啊,老百姓来你这服劳役了,他还哪有时间种地呢,所以咱们免除这项国民义务,有人就问了,那谁来做衙役呢。王安石说好办,老百姓的义务劳动免了,但他们需要出钱,政府再出钱雇佣有时间的人来服役。这样问题就都解决了。

           那我们说,王安石的这些办法好还是不好呢,这得具体分析。比如说,王安石说,百姓谁困难,谁就跟政府借钱,不用去跟大地主借高利贷,政府的利息低。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谁困难,谁借钱;政府利息低。但是底层官吏为了数据好看,为了自己的业绩,别管什么需要不需要,他们勒令地方上的老百姓,都得给我借,而且为了捞取油水,有些官吏还会私自提高利息,这就导致,农民又欠钱了,只不过这回欠的不是大地主的,而是政府的,而且有的百姓甚至还活的不如以前了,以前他们至少在收成好的年头,有不借钱的权利,现在不行了,不管收成好不好,都得被迫借官府的钱。

            所以当时朝廷上,针对熙宁变法,产生了两派意见,一派是变法支持派,以王安石为代表,一派是变法反对派,以司马光为代表,司马光也是北宋的名臣,而且他和王安石年龄相仿(司马光长王安石两岁),两人私交很好,私下里是好朋友,但是在政治上,他们立场不同。王安石认为,宋朝已经积贫积弱到这个地步了,你不变法,不改革行吗,只有改革,宋朝才有发展重生的机会。司马光他当然也是出于公心,他认为,你王安石总说改革改革,可是改革带来好的影响了吗,你看看百姓都被折腾成什么样子了,再这么下去宋朝反而要被折腾垮了,还是遵循祖制比较好。在这两种声音中,宋神宗的态度也转变了,他本来是非常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但现在也变得犹豫起来。这个时候,王安石就很郁闷了,他对宋神宗说,这国家大事,就跟煮汤一样,你火候得够,可是你看看,现在一把火加上去,又来一瓢凉水,这汤怎么可能煮的开呢。

            此后王安石变法的阻力越来越大,就连变法派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黯然去世,宋哲宗即位,启用了反对派的代表人物司马光。王安石时代所采用的新法几乎全部停用,次年,王安石去世。

            关于王安石变法,向来有很多讨论,到今天,关于王安石变法成功还是失败,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变法最终停滞这个角度说,王安石变法确实是失败了,而我们又可以从中汲取到一些经验。第一,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让朝廷富起来,而不是让朝廷和百姓一起富起来,换言之,他的目的是富国,不是富民,他在损下利上,本质上是以牺牲百姓和大地主的利益为代价,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青苗法和免役法虽然看似减轻百姓压力,但根本目却是保证百姓能够上缴税款),这样的变法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不会得到大家的广泛支持,所以很容易走向失败;第二,上层政策和下层执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王安石人品很好,没的说,但他麾下的得力干将,以及底层的官吏们,很大一部分却是各怀鬼胎,各有私心,这就导致,很多明明可以减轻百姓压力的政策,执行起来,却变成让百姓生存压力更大的坏政策了。

            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结束了,但宋朝内部的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在外部,西夏辽国虎视眈眈,国际环境又马上产生新的变化,在此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我们下一讲再来介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6-2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ag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