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班上的杂事变多了,经常性南昌—共青两头跑,身心俱疲。天气变热,人也变懒了,不愿动,也不愿动脑筋,并且发现动脑筋这种行为具有依赖性,每天想一些事情,想法会越来越多,越想越兴奋,如果真把自己当成工作机器,什么都不想,那真是脑袋空空,如行尸走肉。(以上是吐槽近几天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在这个互联网社会的信息爆炸时代,诱惑太多,刺激太多,也让人焦虑太多。
没有两个亿的人却能看见那些拥有亿万身家的人的生活,不说全貌,管窥下冰山一角也很难不让人心向往之。
曾经,湖南卫视出过一档真人秀栏目叫《变形记》,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没有了,我猜应该是价值观取向太畸形,被取缔了吧。
这档真人秀栏目是从全国挑选出一些比较富裕的中产家庭,再挑一些偏远山区的穷苦家庭,让这两个家庭的孩子互换角色,各自在对方的家庭生活一段时间,认对方的父母为临时父母。
也许栏目的初衷是教人向上向善,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但是,对某些穷苦家庭的孩子来说,却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对某些富裕家庭的孩子而言,也助长了他们的纨绔气焰。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一些人与一些人之间的距离,并不只是靠一个人短短几年的努力就能弥合的,可能你一辈子的努力,也才刚好到达别人的起点,与某些人平起平坐,也许需要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不懈追求。
一时间,过上与自己此前所经历的截然不同的生活,过一两个月又回归原本的家庭,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更多的不是激励,而是打击或者摧毁。
看到电视里那位来自四川偏远山的小男孩,平时上学要五六点就起床,啃个类似于红薯的粗粮,步行两三个小时到达学校,一天当中最好的一顿是中午学校的免费午餐时,在想,这样的困难,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种深渊,不论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最后有没有挣脱,挣脱了,那是个人强大的生命力在支撑着,但凡条件好点,此人可能会有更大的成就;没挣脱,只能用一句“凡人终归是凡人”来解释。
就是这样的孩子,被互换到高楼林立,200多平米的城市大套间,拥有个人的独立卧室,面对临时父母的慷慨零用钱和公园的游乐设施,有一种泰山穿着树叶误闯入人类社会的不知所措感,两只小手紧张得无处安放。
包括入学第一天,全校师生夹道欢迎,带着塑料花扎着小辫的女同学友好地献上一捧象征友谊的白色康乃馨。小男孩眼里噙着泪水,是感动吗?我想更多的是被吓到了。要知道,家乡的学校,那可只有一层的土房,所谓的操场就是一片空的光光的泥土地,哪像这里五层高楼、橡胶跑道和厚厚的草皮。
看到这里,我为这个小男孩感到伤心,十岁出头的年纪,让他回去怎么面对每天跋山涉水三小时一趟的上学路,怎么面对与爷爷奶奶合睡一间房,怎么面对校园的几间土房子,怎么理解爸妈一年辛劳却赚不到几个钱,怎么理解人与人之间如此巨大的差距……
理解不了。
他只看到了大家都是同龄人,但是却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从黑暗世界走来,见过刹那繁华之后,心态终究回不到原本的黑暗世界。短暂拥有过所谓“美好”却再次回到深渊,并且再难挣脱深渊的无力感,对一个人的摧毁是巨大的。
意志力强的,也许会奋力拼搏,但终究逃不过焦虑半辈子,太残忍;意志力薄弱的,也许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失去奋斗的动力,更残忍。
想起姑姑家一位比我大一个月的表哥,过年过节家族团聚的时刻,小孩子间攀比成绩还很盛行的2000年初,每一次姑姑姑父到我家的时候,都会问我期末成绩考多少分,然后说自己家的陈XX考多少分,那时候我倒没有很在意,因为我每次都比他考得高。直到有一次期末没考好,姑姑说XXX考了多少的时候,我听见比我高很多,然后就哇哇大哭起来,有委屈、有羞愧、更多的是一时无法改变的焦躁,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尤其是碰上寒假过年,走亲访友间,一再被提醒的时候。
那个寒假变得更不爱说话。
后来妈妈跟我说,一次没考好没关系,下次努力就行了。不要总是跟别人比,要自己跟自己比,只要每一次都比上一次的分数高一点,比别人低也没关系。这些话让我心里好受一点,焦虑也少了一点。
上了高年级之后,我才理解妈妈说的这些话原来就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以及“优于过去的自己”。
后来,又一次放假,姑姑又来问我成绩的时候,妈妈把她骂了一顿,从此,没有了跟陈XX之间的分数攀比,心无旁骛,一心学习,稳步提升。
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挫折、失败、诱惑,或者志得意满,凯旋而归,然而,艰难困苦不是深渊,而春风得意也不是人生终点,保持向上向善的态度,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该铭刻在心,没有焦虑,不会忘形,有一种滴水穿石的韧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