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馆APP| 100万册经典图书免费借阅
你想看的 都在这里
1.
高中的时候,大家应该有对爱情有过想象吧?
比起恋爱小说式的恋爱至上主义,我更喜欢古人的恋爱观:发乎情,止乎礼。
纳兰性德对爱情的描述更为具象,懵懂初恋是“相看好处却无言”,分手后也只可感叹“当时只道是寻常”,痛遭变故的他才敢说出“人生若只如初见”。
但没有人会想象包含家暴的爱情吧。
中浦悠花大概也没想到,那个名气不小的中国男友蒋劲夫,会以暴力判决两人的关系。
2.
事情的一开始都是美好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嘛,初见你热情可爱,他则高大帅气。在中浦悠花的狂热追求下,蒋劲夫也慢慢放开心防,7月16日,他在微博宣布了恋爱,并且开始频繁秀恩爱。
为女友纹身,和女友吃饭,爆料恋爱中的小招数,还有一轮又一轮的机场情侣图,很多粉丝都觉得这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但是昨天,蒋劲夫家暴女友的新闻,却突然升到了热搜第一的位置。
爆出这个新闻的不是别人,就是中浦悠花。与之而来的,是无数网友的猜测与质疑,为什么?是真的吗?
但随后不久,蒋劲夫本人发布微博,主动承认自己确实打了女友,并表示忏悔:无论什么原因,都不应该动手。
在普通观众的眼中,蒋劲夫好像是个身材健美,长相俊朗的演员。之前最大的一个争议是他与唐人公司解约的官司,后来也没人关注了。倒是之前参加的《真正男子汉2》让人眼前一亮,感觉这是一个男人味十足的鲜肉,颇为吸粉。
回顾更多蒋劲夫的履历,更多的人给予他的评价是正面的、积极的:他能吃苦,有优点,沉得住,玩得起,为读书拒绝韩国星探,也不曾出过更多的绯闻和通稿之中。
可女友身上大块的伤痕和淤血,却实实在在地证明,蒋劲夫的男人味,是打女人的loser味。
3.
平心而论,家暴并不少见,尚未开化的落后农村中屡见不鲜,纸醉金迷的娱乐圈更是如此。
饰演《延禧攻略》中富察傅恒之后爆红的演员许凯,就被女朋友发过微博指责其多次家暴的行为。
对此,许凯发微博称:有争吵有推搡有撕扯,不是家暴。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男团成员刘洲成也被爆出家暴行为,他甚至在妻子怀孕时暴打她,导致流产。
还有一个例子,是张雨绮家暴老公袁巴元,甚至持刀伤人,虽然他只被水果小刀划伤了一个小口子,却被群众称赞“真性情”和“女权”。
种种如此,吃瓜群众们也慢慢感到奇怪,为什么家暴会屡禁不止?
涂磊曾经在《爱情保卫战》中说:
家庭暴力为什么会循环?那时因为家暴起了作用。
男人觉得动手能够解决问题,因为女方在拳头下面退缩了,觉得在某种情况下暴力是有效果的。
4.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斯德哥尔摩效应,指的是受害者对施害者报以同情和怜悯之心,承受暴力伤害。
而很多人在家暴对方时,总是在心理层面中催眠自己:我不想打你,是你逼着我要动手的。
于是施暴有了“正当”的理由和借口,受害者心生愧疚,或者在被威胁的情况下,一步步踏入深渊。
心理学大师荣格曾经说过:
当爱支配一切时,暴力就不存在了;
当暴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
而暴力,从来不止是肉体上的伤害,施暴者还会辱骂对方,在精神层面予以攻击。受害者不得不常常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所以惹怒了对方?
更多人开始关注家庭暴力,在关注背后,有人发问:为什么要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5.
事实上,暴力从来都不是正确的沟通方式。
国际性缔造和平组织“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的创始人——马歇尔·B·卢森堡博士说,有一种沟通方式,可以让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甚至能很好解决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这本书的序是由圣雄甘地的孙子阿伦·甘地博士所作,他在序言中写道:甘地曾经反复强调在交流中运用非暴力原则的重要性,并且认为非暴力并不意味着自己变得温顺或听话,而是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发挥作用。
作者马歇尔·B·卢森堡博士说,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表达应从这四个要素着手。
当掌握这四个要素后,再去掌握随之而来的核心四步骤:一、描述事实;二、说出感受;三、发现需求;四、提出请求,就能良好应对别人的暴力沟通,使自己免除自我暴力沟通。
最后,身为一名女性,我想对所有遭受暴力行为的受害者说:
如果你正在遭受暴力,请不要犹豫,第一时间寻求法律的保护!
如果你已意识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请花一些时间读一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也许你想要的答案,就在这里。(本书的解读音频已收录在精读VIP系列课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