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集 以身犯险,主仆相见(3)
笑点12:“梅长苏!又是这个梅长苏!满京城的院子他不找,他偏偏找了这一个。他好端端的走在路上,他又掉进了井里面!”
梅长苏!又是这个梅长苏!满京城的枯井他不掉,他偏偏掉进了这口井里!

太子抓狂的时候甚有喜感,咬牙切齿的神情,肢体语言极其丰富。
小豫津往井里这一掉值多少钱?苏兄你给估个价呗?
还是谢侯爷稳定了主子精神崩溃的内心:
主砸不要急,什么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他誉王现在也是如履薄冰一步也不能走错,
我们就盼着这货揣着证据不会用,脑子一进水拿着证据跑到御前去告你的状,
他越是急着把你撸下来,越能暴露他夺权的野心,
你老爹把朝局的平衡看得比老百姓的命可是重多了,
一旦誉王冒进,必定会触他的逆鳞,到时他只会注意俩儿子撕着咬着要夺他的权,
哪还会把井里内几块骨头当回事?当年7万大军他都杀了,十几具尸体算个球啊?
楼大人你多活几集吧,你这张拧巴的脸我真是看不够啊 哈哈哈!
全剧第一个说皇帝生性多疑的是他最蠢的儿子,萧选啊萧选,连你最傻的儿子都懂得利用你的短处,你后面真的会被大boss们玩儿死。。。
证据本身就是个坑,
用对了,坑的是对手;用错了,坑的是自己。
老五,我赌五毛钱儿的,就赌你智商跟我一样低……
对于誉王接下来的打算,谢玉为太子做了两手准备——
如果誉王犯蠢,则正好利用多疑的皇帝老儿把这件事引向党争,弱化案件本身的恶劣程度,楼尚书借机钻空子保命;
如果誉王做得规矩,将人证移交衙门,太子便果断向高升软硬兼施。
总之,无论如何自己都处于劣势,每走一步都是险棋,当下的选择只能见招拆招,兵来将挡。
记得苏兄说过:如果我们把希望都压在对手的选择上,这边是下下之法。这件事上,太子是完全被动的。
论公众人物的巨大影响力~~
为什么一定要让两个官二代翻出这场血案?
所谓“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可如果是“戏子”翻出了“英雄的枯骨”呢?
你们的爱豆走在路上摔个跟头都能上热搜,更何况摔出十几具尸体,这种新闻,别说在当时,就是在当今社会也足够让微博瘫痪了。
所以说身份越贵重,影响越大,这是名人效应。现在大街小巷老弱妇孺都在八卦这个事情,苏兄的舆论制造的非常成功。
光有舆论哪儿够?为什么疫苗事件、奶粉事件,沸沸扬扬了一段时间后便逐渐冷却,无人问津?因为受害者和报案人没有后台和背景啊~(划掉,这段掐了别播~)
作恶者二品大员,有权有势,高高在上,你一介布衣,扑腾半天最多引来民间的热议和骂声,压根无法从根本上摧毁被告,人家表面被罢官,暗地里调到别的部门升了更高的位置,你有脾气吗?
所以受害者和报案人,至少得有一个,是能镇得住场子的!
景睿和豫津的身份地位,直接对官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一个是皇上的亲外甥,一个是皇后的亲侄子,你若是官府,敢睁只眼闭只眼?
民间、朝廷双重压力,这事儿不想管也得管了!
于是,可怜的高升瞬间变身表情丰富的高压锅:
京兆尹府,属于官宦权贵,红烛,没毛病~
誉王不傻,史钧被带到京兆尹府。太子和谢玉揣着侥幸心理打的算盘落空。
站在门口攥着拳头犯了半天愣才拿起大鼓槌,你说我一管家招谁惹谁了?姑娘不是我养的,人不是我杀的,尸体不是我扔的,结果我倒像个杀人犯一样被真凶追得上蹿下跳。现在誉王府是自己最后一条生路了,我怎么也得垂死挣扎一下啊!
高升现在成了惊弓之鸟,大鼓槌叮咣叮咣像是砸在了自己天灵盖上,全身的恐慌往脑袋顶上蹿,于是一脑门子气全撒在了这个半天支吾不出一句完整话的史钧身上。
升堂招呼史钧的时候,其实高大人是拒绝的,心乱如麻的时候又来了个添堵的,吭哧半天全是废话,不揍你揍谁啊?
可当听到“兰园枯井案”这五个字时,高升的眼睛Duang的一下亮了。。。
终于有线索了,老子的春天来了~
事发前,借官二代的手揭开真相,在民间制造舆论,给官府制造压力;
事发后,又利用党争,借誉王之手让官府无法包庇,彻底断了凶手的活路。
我只是个被黑中介坑了之后,打315维权的,我真的什么都没干,骗你是小狗……
未完待续,下期预告:飞流,你喜欢萌大叔吗?
原创:田野(弦为知音断)
图源:田野 视频截图
欢迎一键转发分享,请勿擅自复制粘贴,请尊重版权
上一篇:致敬琅琊(58):“小豫津好巧不巧就掉下去了?电视剧就是电视剧!”
下一篇:
从头看:致敬琅琊——前言
网友评论